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这类唯心的相对主义名言,溯源于战国时代庄子的《齐物篇》。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把庄子哲学归结为相对主义,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的看法.但对庄子怎样陷入相对主义的看法颇有分歧.这种分歧,是基于对庄子认识论根源的分析而产生的,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认为庄子排斥认识的主观性标准;一种认为庄子否认事物质的规定性.这两种看法值得商榷.笔者认为,庄子  相似文献   

3.
丛莲 《今日海南》2007,(10):7-7
《庄子》中的一个故事:有一只海鸟栖息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知道后便派人把它引到宫殿里来,每天给它奏乐、喂牛肉,可海鸟却无心赏乐,也不敢饮食,到了第三天便死去了。庄子认为,这是“以己养鸟”,而非“以鸟养鸟”,即没有顺乌之性养鸟,而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拂乌之性养鸟。鸟死之悲哀,在于“以己养鸟”所致。  相似文献   

4.
钟华 《求索》2005,(9):147-149
在海德格尔诗学中,“冥合主客体”、“纯境域构成”的思维模式与《庄子》“周蝶莫辨”、“万物皆出入于机”等思想观念;“不顾存在者而思存在”的思想方法与《庄子》“离物体道”的主张;“A即A本身且A非a式的去蔽法”、“A即非A式的对立者之相互缘构法”等表达方式上与《庄子》“非—非非式的遮诠法”、“因彼立是,两行以明法”等等之间,都存在着深刻的学理联系。  相似文献   

5.
庄子平等思想解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中国政治思想史,最早具有自由意识和平等意识的思想家首推庄子。庄子的平等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稀有的珍贵遗产,它是建立现代价值体系不可缺少的思想资料。由于庄子的平等思想论者极少,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一过去学者一般以“等贵贱,齐是非,一生死”来概括庄子思想,自然是不全面的,但它却道出了庄子思想的某些本质方面。我认为“等贵贱,齐是非”正好体现了庄子平等思想的两个侧面。“等贵贱”是指人类不分  相似文献   

6.
伤心,不是为了魔鬼肖鹰"不要再玩弄你的忧伤,它象秃鹰吞噬你的生命。"魔鬼给与浮士德博士的劝告,也许正是今日厮守在文化寒室的学者们最好的药汁。庄子有言,哀莫大于心死。其实,心既已死,又哀从何来呢?庄子能出此语,可见这位老道是凡心不死的。在这一点上,天父...  相似文献   

7.
严羽的《沧浪诗话》中有许多令人思索再三的深刻美学思想,而这些美学思想寓于“水月镜花”、“羚羊挂角”等具体可感、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以禅喻诗”,“附物显理”,其思维方式是以彼推此,据此推彼,具有类比的特性。一禅宗是关于心的宗教,其思维是内向性的。认为只要返观自心,绝念内省,就能把握真如佛性,因为佛性与人性相通,它就存在于非实体的人之心灵之中,体悟到本心,自然就体悟了真如佛性。于是,禅宗的大量公案都是在描述、阐释内观本心、体悟佛性的心理体验和心理活动。这种宗教心理事实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陶渊明诗中存在着并列的两个世界:平淡的田园隐逸世界与豪放的金刚怒目世界。前者是理想世界,“隐逸”其表;后者是现实世界,“猛志”其里。陶诗的“平淡”、“隐逸”是显义层,“猛志”、“豪放”是隐义层。其表达方式是由显而隐,注彼写此,指桑道槐,反向沟通,体现出两个世界的表里结合,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认识的相对性出发,探讨庄子认识论的特色,认为庄子认识论具有相对性,但并非相对主义.庄子认识论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其最大特色即是凌轹百家,独标新价值.庄子并不是历史倒退论者、不可知论者,其思想也并不完全是唯心主义.<庄子·内篇>里不见庄子彻底否定文化知识的片言只语,拿外篇、杂篇来给庄子认识论定位并不十分可靠.  相似文献   

10.
“言”是语言、文字,“意”是事物的真象或真知、思想。先秦时代,儒家和墨家都认为言能尽意。《论语·子路》中就说:“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苟子也说:“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故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非相》)墨子认为:“举,拟实也,言,出举也。”(《经上》)举就是拟实,以此名拟彼实,言就是把物之摹写表达出来。所以言能表达真知,传达知识。掌握了言,便知道了所要表达的意义了,“言,口之利也。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辨也。”(《经上》)儒墨两家充分看到了语言在表达思想、阐述真知中的作用,论证了“言”和“意”的一致性。然而“言”“意”对立的地方,他们并没有加以注意,倒是被庄子发现了。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于人们中间存在的“社会主义产生不产生犯罪”的疑问,理论界大体上有三种回答:一是社会主义不产生犯罪,二是社会主义产生犯罪;三是认为这个疑问的提出本身就不严肃,应该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不存在犯罪”取代它。笔者认为,绝对肯定与否定的回答都不符合实际,而第三种回答实际上是回避尖锐问题。本文持第四种回答:这个疑问的答案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亦此亦彼,即社会主义产生犯罪,又不产生犯罪。下面介绍笔者的思路。一、社会主义是什么要正确回答“社会主义产生不产生犯罪”的问题,必须首先解决社会主义是什么这个理  相似文献   

12.
看相识女人     
常言道:人不可貌相。此言差矣,人可以貌相。但此“貌”非彼“貌”。貌有表里之分、形神之分,外内之分。中国人历来重视相面,自《易》以来,相书卜书不断流传, 但深谙其中真谛者大多沉默,因为他们遵循的是“先知者不祥”的古训,反倒是有些人读了几本相书,刚触到了皮毛,便打出“相士、大师”的旋号,到处兜售贩卖,替人看相算命,败坏了识人大术的名声。但是,大师还告诉人们面相不是一成不变的。看人的面相有一些基本的原则,例如“一身之气具乎双目”、“一身之相具乎头骨”这就是根本。现在说看女人。大师的做法是看脸。女人的脸有三种基本的相:皮相、骨相、肉相。类似于给人印象中的皮感、骨感、肉感,但又不是,这需要认真体会,是可意会而很难言传的。  相似文献   

13.
《庄子》中的一个故事:有一只海鸟栖息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知道后便派人把它引到宫殿里来,每天给它奏乐、喂牛肉,可海鸟却无心赏乐,也不敢饮食,到了第三天便死去了。庄子认为,这是"以己养鸟",而非"以鸟养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与科学     
《庄子》一书不乏精细的科学观察与深刻的科学思考,并有许多领先于当时的科学猜想与结论。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最重视宇宙无限性的思想家,不仅提出了“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量无穷,时无止”的思想,而且是先秦诸子中使用“无穷”概念最多的人,在宇宙学理论方面,庄子是中国古代三大学说之一——宣夜说的先驱。在物理学方面,庄子最早记载了弦线的共振现象:“为之调瑟,废置一于堂,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艺术精神是落实到绘画上的中国艺术精神的精髓。它所蕴含的合于自然、合于道的天人合一观与原始岩画中朴素的“天人合一”观相通。从东西方哲学与美学的交流中可以发现,庄子的艺术精神对西方人文主义美学思潮的影响勿庸置疑。人文主义美学中的“游戏说”——本真游戏,原始岩画艺术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庄子的“游”这三者同样追求一种主客相忘的本真状态。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它们达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16.
庄子把乐看作是体悟“道”而产生的审美愉悦。道是无为的,因而,观照道而产生的愉悦(乐)也是无为的。所谓“至乐无乐”,并非说不要快乐,而是说不要世俗的那种片面和狭隘的功利主义快乐。在庄子看来,乐的最重要的特性是它的超功利性;他注重乐和真的关系,强调“悟真而乐”,以求在“安时处顺”或“随变任化”的过程中达到主体(自我)心性的畅达、宁静和圆满,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庄子的“自适其适”,也就是自得其乐,这既是一种审美意识,更是一种人格理想。与儒家那种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安贫乐道的乐观精神不同,庄子乐论表现出对个体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象征着中华民族早熟性格,对中国古代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庄子以"道生万物"为逻辑起点,将"物"定义为由"道"而生的万物,万物之于"道"均为统一的"存在"或曰"有",故万物等齐,无所谓贵贱。物之贵贱不过是作为万物之一的人凭借其自主能动性垄断评判资格,并依据一定衡量标准对分以高下的对立概念附着其身的万物做出的主观判断。而在庄子看来,这种贵贱之判既不合理,也不可能。庄子之"物无贵贱"思想使平等关系在"物"的最大范围内得以确立,破除人类中心格局之余,为个人摆脱"非此即彼"的思维困境提供了一种相对主义视角;但相对主义的认识方式却使其陷入了怀疑主义,并最终走向了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8.
庄子的哲学即道的哲学自称齐物论,是继承老子的观念而发展的。“道”是在其齐物论中队认识论的观点出发第一次被提出来的。所谓齐物论,就是认为天地万物变动不居,亦此亦彼,是同一的;世界的根源在于一种变化无常,无声无形超乎名相的气,即道,道即一,万物生于道,又归于道;道是自存的,自本自根。柏拉图的哲学是理念的哲学,是从苏格拉底那里直接继承了关于理念的学说,即认  相似文献   

19.
百泉,位于辉县市城区西北2公里处,是我省最大的古园林建筑群。百泉境内,青山翠柏,湖水荡漾,亭台楼阁,意蕴丰富。人们把它称为“北国小西湖”、“中州颐和园”。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卫风》篇中的“毖彼泉水,亦流于淇”,即是指此。《荀子·儒效》篇中的“武...  相似文献   

20.
台湾岁月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方生的履历上,记载着这样的人生经历:方生,原名陈实,1925年9月9日生于福建省连江县。少年时代,在福建省立福州中学和福建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读书。1946年2月到台湾,在新竹一家粮食事务所找到工作,给该所台湾省籍职员教授国语。同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台湾大学,就读于该校农学院农业经济系…… 在台湾的岁月,是方生投身革命运动的开端,令他终生难忘。1947年,方生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台湾人民“2.28”起义,和起义群众一起,冲击设在新公园的广播电台,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和血腥镇压。此后,在同学中享有很高威信的方生,当选为农学院学生会主席。1948年,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