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秦简与秦律秦律早已散佚。师承其精神实质的历代法典制定者,惧于“暴秦酷法”的恶名,对秦律细节在历代官修正史中往往讳莫如深,避而不谈,致使人们千百年来难窥秦律之全貌。直到1975年12月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八号墓竹简(简称《秦简》)出土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秦简》共1155支(另有残片80片),其中与秦法律有关的文书600多支,主要是墓主僖(昭王四十五年~始皇三十年)抄录的法律和司法文书,记载了从商鞅变法到统一六国后(公元前359-217年)百多年间的部分秦律,约四万余字。它是已发现的最古老翔实的秦律文献。由于墓葬时在秦始皇统一中原后…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出土文献令世人瞩目,相关研究成果扣人心弦。出土文献中大量的法律史料,如:睡虎地出土的《秦律》、张家山出土的《汉律》、银雀山出土的《守法守令等十三篇》、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黄帝四经》与《周易》、郭店出土的儒家与道家文献以及其它古佚书,等等,使久已失传的律典及法律思想方面的文献得以重现,为改写中国法律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廷行事"是仅见于睡虎地出土秦简《法律答问》的一项法律术语。全面考察廷行事的简文内容可以得知,这是一种秦代高级法官用以解释秦律的工具,具有修正、增补、细化秦律及直接断案等功能。由于西汉的令与奏谳制度已包含上述功能,因此廷行事消亡的原因应是被后起的其他法律制度所吸收取代。  相似文献   

4.
《法学》1982,(10)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中,发现了一千五百余支秦代竹简.这样大批秦简出土,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当即受到国家文物部门和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有关单位迅速组织力量对它进行了科学保护和整理研究.秦简文系墨书秦隶,字迹清晰;内容大部分是商鞅变法后到秦始皇执政时期秦国的法律文书.经过整理共分十种:一、《编年记》,二、《语书》,三、《秦律》十八种,四、《效律》,五、《秦律杂抄》,六、《法律答问》,七、  相似文献   

5.
封建成文法典《法经》高战胜战国初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初步形成的历史时期,为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需要,当时最著名的法家人物李悝编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法经》。《法经》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盗法》,是保护封建私有...  相似文献   

6.
<正> 从法律发展史看,军事法有自己特殊的调整对象。军事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律部门之一。它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军队和战争的产生而产生的。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都有专门的军事法律形式。自秦以来,尽管各代封建王朝均采取"诸法合体"编纂基本法典,但在每个朝代的法律中均有专门的军法篇章。如秦律中的《军爵律》、《戍律》、《屯表律》,唐律中的《卫禁律》、《擅兴律》、《厩库律》,等等。其他国家的军事法,也都经历了从产生,发展,到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无论是古代的军事法,还是现代的军事法,他们都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在军事和战争领域内的集中的体现。综观古今中外,军事法浩如烟海,形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法律随着封建制经济基础的确立和地主阶级政权的建立而产生。由战国至清,经过二千多年的延续发展,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沿革关系。战国时期,魏相李悝“撰次诸国法”制作《法经》六篇。《法经》是我国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成文法典。它以“王者之改莫急于盗贼”为指导思想,贯穿了“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法治原则,体现了“重刑轻罪”和维护专制主义中  相似文献   

8.
彭澎 《检察风云》2013,(15):33-33
古时候的法律、法规,多而繁琐。历史上的《秦律》,据说到了"法如凝脂"的地步。与现代国家以法治国的概念相比,古代中国的法律,在统治集团具体实施管理时,地位却不高。法律上面,另外有个凌驾一切的东西。只要不触及这个"东西",很多事,可以商量一下化解。如汉朝的天子,  相似文献   

9.
《秦简·法律答问》与秦代法律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简·法律答问》对秦律所作的解释有哪些显明特点? 在作出法律解释的时候又采用了哪些行之有效的解释方法? 这些正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从云梦秦简的法律摘抄,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秦律在保护秦代封建地主土地占有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保障商品流通以及加强经济行政管理诸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如何批判借鉴民族遗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刑事司法场域中“搜查”这一概念来源于英文的“search”,在刑事程序中对应的汉语释义为“搜查、调查”。比较通行的定义是“警官、海关官员或其它人员对某人的人身、衣物、房屋或其它有关个人财产进行检查,以便决定是否对其进行逮捕,或搜寻相关证据。”[1](P.1018)依照这种理解,我们会发现在中华法制文明的历史上,尽管有着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但随着法制文明的进步,封建搜查制度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封建搜查制度萌芽于春秋战国时变法更制之浪潮,至秦汉时期已有条文可考———睡虎地秦简《秦律杂抄》有“捕盗律”,《法律答问》、…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这是我国立法上第一次以基本法律的形式确立不动产的相邻权。不动产相邻权作为一种物权受到法律保护,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以及我国古代的《秦律》、《唐律》中都有关于相  相似文献   

13.
《法学》1986,(4)
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法律的儒家化(礼法结合)。它作为一个体系,从汉至清二千多年间,其发展过程大致为分为开始、发展、成熟和延续等几个阶段。理解和掌握这一过程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并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关键问题。本文试就此作一概述,供自学同志参考。一、两汉是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开始阶段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魏相李悝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成文法《法经》,开重刑主义之先河。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在立法上以法家的“法治”为依据,用“以刑去刑”、“以杀止杀”的重刑主义统治政  相似文献   

14.
张家山汉简中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永东 《法学研究》2003,(5):139-147
张家山汉简的《二年律令》和《奏谳书》中包含了丰富的法律思想。史料证明 ,汉初法律着力维护家庭伦理秩序 ,把儒家推崇的家庭道德法律化 ,是后世“法律儒家化”的开端。同时 ,汉初法律还以法家的“明主治吏不治民”的思想为指导 ,对官吏严加管理 ,重典惩治官吏犯罪 ,表现出对秦律的强烈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对秦国商鞅改法为律的真实性提出肯定性意见的同时,从社会文化特别是法律样式的角度,对秦改法为律的原因进行新的探讨。作者认为,从三代的以刑统例到战国的以法统令,再到秦国的以律统刑,反映了先秦法律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秦律为中国古代成文法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后世的法律样式均可以从秦律那里找到最初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秦杰 《法制与社会》2012,(8):155-156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的作品,它犹如浩瀚无垠的大海,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不仅详细的描写了当时上层家庭生活,同时也展现了封建宗法统治下的社会。仁者看仁,智者看智,今天,我们在欣赏《红楼梦》文学价值的同时,还可以从中看到我国的封建法制。本文将比照我们现代法律的体系,系统阐释《红楼梦》中与司法和民法中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等相关的法律现象。把封建社会封建文人著作中的封建法律与现代法律对比,使人们深深感受到古代封建法制对人们的束缚。而且这样会使我们对《红楼梦》的研究多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7.
何敏 《法学研究》1992,(2):63-69
在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由于历代王朝频繁地展开立法活动,传统注释法学较为发达,产生了一大批注释法律的专门人才。为了帮助司法官吏正确地理解法律规范的精神,他们采用种种方法对封建法典进行解释,如解释秦律的“答问”、汉律的“章句”、魏晋律的“集解”、唐律的“疏议”和宋律的“音赋”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的文献、典籍,大多是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因此,法律信息的分布颇具特色。第一,散见于经部。我国封建文化,学术上以儒家为本,经学独居首位。“春秋决狱”,以经注律,以经代法,成为趋势,从而加速了经学法典化。如《书义断法》、《春秋比事》、《舜典补亡》等。第二,集中于史部正史“刑法志”、“食货志”  相似文献   

19.
一、法律信息在各时代的分布特点 我国古代的文献、典籍,大多是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因此,法律信息的分布颇具特色。第一,散见于经部。我国封建文化,学术上以儒家为本,经学独居首位。“春秋决狱”,以经注律,以经代法,成为趋势,从而加速了经学法典化。如《书义断法》、《春秋比事》、《舜典补亡》等。第二,集中于史部正史“刑法志”、“食货志”及史部“诏令奏仪”、政书“职官类”;散见于类书、别史、杂史、传记等类目中。政书专辑典章制度,“刑法”与“食  相似文献   

20.
在几种主要的《中国法制史》中,皆认为李悝《法经》是战国初期魏国的法典。高校试用教材本称:《法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