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 品牌原本是产品整体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后因其地位和功能的实现而独立存在。著名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相区别。”这个定义强调了品牌的最基本功能——识别,这种识别包含着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和消费者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2.
法人如何通过意思表示来参与到民事活动中去,怎样进行意思表示,以及通过什么途径来意思表示。文章试图通过探究法人的本质,提出将法人印章作为法人意思表示的符号,从而进一步保证现代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百科文摘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标志图案含义该图案以红绿两色的阿拉伯数字“99”为主体造型,表明1999年我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图案左上方的祥云表示公元纪年“19”的缩写。红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颜色,绿色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颜色,绿色“9”之中系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图案。红绿两种颜色象征“一国两制。(除摘)实现国有企业改斗目标的保化措施①制止重复建设,压缩过剩的生产能力;②减员增效,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③政企分开,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④突出重点,打好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脱困工作攻坚战;⑤采取…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4,(22):61-61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日前表示,新西兰可能于明年年底前举行公投,选择国旗更换方案。据悉,新西兰国旗为长方形,旗地为深蓝色,左上角是英国米字旗图案,右侧是四颗镶着白边的红色五角星,表示南十字星座。一些新西兰人认为,这一旗帜带有殖民时代特征,并容易与澳大利亚国旗弄混。作为总理,约翰·基曾多次主张更换国旗。并希望国旗上带有新西兰特色的银蕨叶图案。  相似文献   

5.
陈辉 《党史博览》2010,(11):49-53
炮兵被斯大林誉为“战争之神”。 人民解放军炮兵是人民解放军最早的兵种之一,它和步兵一样共同产生于南昌起义。1950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在北京正式成立,陈锡联任司令员。从此,炮兵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兵种,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今天,人民解放军炮兵经过83年的发展,已经超过步兵成为陆军最大的兵种。  相似文献   

6.
郑佳斯 《世纪桥》2012,(5):63-64
王宁的《消费社会学》从社会学视野下的消费符号角度来解读消费现象,认为消费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政治、社会、心理和文化现象,是人的存在的基本属性之一。本文正是以消费符号为基点,认为对消费符号的追求是现代消费社会的必然趋势,消费符号一方面会带来新的社会认同,增强社会结构的流动性,让人们获得新的身份证明和更大的自由,但另一方面也会滋生人们的不满足感和焦虑感,对人造成异化,破坏社会整合度。  相似文献   

7.
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5年9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整整6年的建设、调整,已经由单一的步兵兵种,发展壮大成为由8大总部、4大军种、4大兵种、12大军区、志愿军和若干军事院校组成的革命化、正规化军队。  相似文献   

8.
陈辉 《党史博览》2002,(5):53-56
人民解放军骑兵在历史上最多时达到10万骑士,1985年,我军由摩托化和机械化取代了骡马化,骑兵作为一个兵种已经消失.今天,全军仅象征性地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目的是为了展示我军过去的骑兵风貌,让中外人民了解、目睹现代条件下的这个古老的兵种;再就是担负影视片的拍摄任务.  相似文献   

9.
胡锐军 《探索》2011,(4):64-69
在政治冲突爆发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某些显性或隐性的信号和标识,包括文字性符号、话语性符号、行为性符号、实物性符号、虚拟性符号等。这些符号系统是政治冲突运行的重要标志和中介,作为执政者来讲,可以通过符号来甄别政治冲突的性质、程度和后果,并给出合理的治理和宰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李军 《学习月刊》2010,(20):13-14
一、术语“和谐”及由来 术语是在特定学科领域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的集合,在我国又称为名词或科技名词(不同于语法学中的名词)。术语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科学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是思想和认识交流的工具。时下,“和谐”是出现频度最高的术语之一。所谓的和谐是指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  相似文献   

11.
高正蓓 《世纪桥》2011,(7):18-19
木雕是以各种木材及树根为材料进行雕刻的工艺品。它是传统雕刻工艺的重要门类之一。对剑川木雕图案的造型、图案及工艺手法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有着现实意义,希望能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祝志伟 《湘潮》2013,(6):6-9
新中国的成立,为全面打造一支现代化人民军队提供了必要的历史环境。毛泽东高瞻远瞩,明确提出人民军队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迅速完成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和空军,要建立一支合成化的多兵种现代陆军,还要实行统一的指挥、编制与训练。建国初期,我们的工业基础就是一穷二白,财政经济非常困难,在这样的条件下,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只能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相似文献   

13.
在贵州各地,最常见的图案是“(?)”。这个看似简单的符号,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作“图谱文化”的代表。古往今来,在苗族妇女制作的织锦、花带、蜡染,尤其是挑花、刺绣等服饰工艺品中,“(?)”形图案比比皆是,且各种解读层出不穷。这一点生动说明,具有悠久历史的“(?)”图案,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王宏昌 《党史文苑》2007,(10):25-28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骑兵宣告下马。从此,我国除边防哨卡等特殊部位留有少量军马外,骑兵这个兵种已成为过去的辉煌。那么,骑兵这个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建立过卓著功勋的兵种.其生活和训练是什么样子的?又是怎样退出共和国军事舞台的?笔者作为最后的骑兵部队中的一名老兵,亲历了骑兵下马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09,(11):52-52
陈辉等在9月18日的《北京晨报》上介绍:在新中国已举行的13次大阅兵中,有3个兵种陆续被淘汰,这反映了人民解放军编制体制的变革和现代化的进程。骑兵:1949年到1955年先后参加了7次国庆阅兵。开国大典,骑兵第3师2000余匹战马组成了白马连、红马连、黑马连,威武雄壮。1985年,我军由摩托化取代骡马化,骑兵作为一个兵种在我军消失。  相似文献   

16.
罗兰·巴尔特是法国20世纪符号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其符号理论,主要集中于《神话学》一书中,《神话学》实际上是从传播符号的角度对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所做的批判。解读这一文本,对于理解巴尔特的符号理论,解读现代视觉文化具有直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的由来     
《党课》2007,(2):123-123
有法国学者推测,@最初出现于欧洲的中世纪。那时通行的拉丁语中有一个常用介词ad,表示“去,到”(类似于现代英语的介词to)的意思。人们在书写的过程中,常常由于连写使得这两个字母缠绕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很像@的词汇。然而同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对此说法并不认同。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古老的重量单位符号(一个@相当于12公斤)。这个重量单位在1859年采用公制以后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现在只有一些西班牙老人还偶尔用这个单位来描述斗牛场里公牛的重量。巧的是,几乎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忘却@的含义的同时,19世纪的美国人却开始广泛使用@来表示商店里货品的单位价格,而且一直延续至今。1971年末,当一个名叫汤姆林森的美国人发明电子邮律时,他想到了利用计算机键盘上的@符号来分割使用者的姓名和计算机的名称,这个意义恰与拉丁语中ad的含义大致吻合。  相似文献   

18.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郭化若,早年,为我军早期专业兵种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lop年郭化若考入黄埔军校,翌年编入该校炮兵科,经过两年严格、正规的军事训练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不久即被委任为炮兵第二队代理队长。黄埔军校迁入武汉后,他任炮兵大队第二队队长。lop年炮兵大队缩编为炮兵连,他改任连长。这年11月下旬,遵照党中央的安排,刘伯承率领郭化若等对人去莫斯科炮兵学校学习,经过长途跋涉,于lop年春到达莫斯科。在这里郭化若不仅系统学习了炮兵专业知识,而且对工兵、通信兵等其他专业兵种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南京军区某兵种训练基地机关党支部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注重发挥机关职能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中心抓创争,机关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20.
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朱德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军事斗争中的重要性,形成了丰富的科技强军思想。其内容包括:重视提高军工生产和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以增强军队战斗力;强调加强军事技术学习,以提高军队素质;主张科学整训,发展技术诸兵种,以加速国防现代化。这些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值得思考与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