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宣传心理学是把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宣传领域,探讨心理学规律在宣传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的方面的理论。近年来,苏联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纳季拉什维利的《宣传心理学》(王玉琴译,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就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很值得我们政工干部一读。《宣传心理学》以心理学的定势理论为基础,具体地探讨和阐述了宣传工作中人们的定势、观点的形成、变化和发生作用的普遍心理规律,以及诸如宣传情景的组织、宣传活动的情感组织和理性组织、宣传者的观点与听众的观点之间的距离对宣传效果的影响、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孙权与吕蒙     
弘超 《瞭望》1995,(19)
孙权与吕蒙弘超三国人物,孙权算是一个。他虽无曹操之雄才大略,也不若刘备之善得人心,然亦自有其过人之处,不失为一时英杰。近读《三国志·吕蒙传》和《资治通鉴》,二书所述孙权劝勉吕蒙读书故事,引人入胜。故事反映出孙权的远见卓识,令人折服。《通鉴》所述,文字...  相似文献   

3.
自1991年以来,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宁稼雨先生连续出版了三部专著——《中国志人小说史》、《〈世说新语〉与中古文化》、《魏晋风度》。从三部专著的选题不难看出著者学术思想的发展与演变,即由单纯的古代小说研究,走向了小说与文化之关系的研究;由小说内在因素的研究,走向了小说外在环境的研究。就像所有的研究者一样,宁稼雨先生之所以在学术生涯开始之初,就选定了志人小说作为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正早在学生时期,我就学过冰心先生的《寄小读者》《小桔灯》等课文,后来又读了她的诗集《繁星》《春水》。一直以来,冰心先生在我的心中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也是一位诗人。但最近,我在读《冰心全集》的时候,发现冰心先生竟然对《三国演义》情有独钟,她小时候听三国、读三国,长大后模仿三国、借鉴三国,晚年领悟三国、再听三国。一位柔情似水的女作家、女诗人为何会与三国结下一世情缘呢?先从冰心先生的童年说起。  相似文献   

5.
近读杂书,发现了几条中国古代与进化论有关的记载和达尔文著作中对此的引述: 《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手工艺专著,记载了实际生产技术与有关的科学知识。此书问世于春秋战国时期,遭秦燔火之后,由汉人撮合周朝残简,补缀而成,收入《周礼》以补“冬官”之阙,两书遂合二为一。在《考工记》“国有六职”一节中记载了古代的三条谚语:“橘  相似文献   

6.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人才济济,群星灿烂。然而,假如没有那些睿智卓识的“伯乐”们,就不可能有出类拔萃的人才群。笔者试图对历代有关识人的论述、史迹作一番品鉴,以期于开发人才和选拔使用干部有所资鉴。 1.听——听其言。语言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杨雄的《法言·问神》说:“言,心声也”。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借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政治家借此说服群众,外交家借此战胜对手,大律师借此争论公党……故而刘勰在《文心雕龙》一文中说:“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以听其言来识别人才有其古远的渊源:姜子牙说“问之以言,以观其详;穷之以辞,以观其变”;庄子说:“卒然问焉而观其知”;诸葛亮说:“穷之以辞辩而观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历史上,“任人唯贤”的用人思想源远流长。《尚书·咸有一德》曰:“任官惟贤才。”指选拔官员要方德兼备。那么,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下,怎样正确认识和掌握党的选拔任用干部的原则和标准,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辨别优劣,不拘一格选拔干部呢?笔者销作归纳,提举出选拔干部中应防止的十种倾向。一成五箱轻才,以根代才。司马光认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屯”。这种才德论辩证观是值得借鉴的。我们所论的德,主要指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立场和思想品质。为把握好干部德才兼备的标准,在选拔干部时要消…  相似文献   

8.
素幅寄深情     
素幅寄深情台益燕20年代末,以《地之子》、《建塔者》蜚声文坛的台静农先生,不仅是位能“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到纸上”(鲁迅语)的未名社中唯一以小说创作为主的文学家,而且还是被评论家列为台湾书艺之首,与于右任齐名的书法家。虽然大陆时期的台静农其书...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3,(8):49-49
<正>姓氏起源1.出自黄帝之后代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  相似文献   

10.
《五帝本纪》作为史家绝唱之开篇,司马迁不仅表达了"五帝"开启中华历史之帷幕这一观点,更告诉了后人五帝是我们的华夏始祖,同时,他还深刻阐述了五帝的英雄作为借以丰满其完美形象。五帝时期虽然距今甚远,但以历史巨著来还原与探析历史之源的话题仍旧亘古不变。解读《史记·五帝本纪》,察微原著当中的细枝末节会发现太史公撰述时的诸多问题及这些问题背后他想表现的思想与意图所在。  相似文献   

11.
前人研究《三国演义》主要是从三国时期的人物、军事策略、成书的年代、版本、主题等方面进行。然而,对于在西方视野下《三国演义》中的等级制研究较少,由于西方视野涵盖面太广,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西方政治学的代表,在他们的视野下来理解《三国演义》中的等级制。  相似文献   

12.
林海 《民主》2014,(12):52-54
<正>中国人自古十分注重承诺,"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诺千斤"等,都是中国人对诚信鲜明的态度。《庄子·盗跖篇》有这样一段记载:"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这则故事后来演变成成语"尾生之信"和"抱柱之信",用来形容坚守承诺,忠诚不渝。《史记》中有"孝如曾参,廉如伯夷,信如尾生"的说法;嵇康《琴赋》写道:"比干以之忠,尾生以之信";  相似文献   

13.
《侨园》2017,(Z1)
正【人物介绍】岐伯,中国传说时期最富有声望的医学家,据《帝王世纪》记载:"岐伯,黄帝臣也。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主医病,今《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宋代医学家林亿等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中说:黄帝"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于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视今传《素问》基本上是黄帝问,岐伯答,以阐述医学理论,显示了岐  相似文献   

14.
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利玛窦是天主教传华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著名人物.明清以来,为其作传者不少.其传记首创之作是刘承范《利玛传》,它为利玛窦离开肇庆迁居韶阳的原因提供了新的解释;张维枢与艾儒略的利氏传记,从中国士大夫与来华传教士的两个不同角度,对利玛窦的生平进行了阐述;韩霖、张赓之作,则展现了中国普通文人与信徒对利玛窦的认识;《明史·意大里亚传》提供了清政府的官方看法;阮元《畴人传》主要介绍了利玛窦在天文学与几何学方面所传播的新知识及其贡献.  相似文献   

15.
卢群朋  卢淼 《团结》2011,(3):62-64
泡桐原产我国,远古时期就有"神农、黄帝削桐为琴"的传说。《诗经·鄘风》记载:"树之榛、栗、桐、梓、漆,爱伐琴瑟。"把泡桐和梓树、栗木、漆树等优良经济用材  相似文献   

16.
关于理想人格问题的探讨古已有之。中国古代哲学家早就在讨论何为圣人,即何为理想人格的问题,孔子最先提到成人之道。《论语·宪问》里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藏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有了智慧、廉洁、勇敢和才艺,再用礼乐来美化,就能成为完美的人格。在现代西方学术界,人格问题也是最受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不同的人、不同的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人格问题,形成声势浩大、追随者众多的人格哲学和人格心理学。历史唯物主义则比较多地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去考察人格,马克思说:…  相似文献   

17.
刘金祥 《学理论》2008,(5):89-90
迟焕发先生的杂文创作在哈尔滨、在黑龙江独标一格,蔚成一家,素为杂文界所关注。2006年我忙里偷闲,比较系统地阅读了他的《而立集》、《不惑集》、《天命集》、《心迹启悟》和《焕发小议》等不同时代的杂文专著,感到它的杂文写作时间跨度虽20余载,但作品涉及的内容和表达的观点至今并无时过境迁之虞,换言之,他的杂文充满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17,(4)
<正>为民请命,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韩信平定齐地,刘邦封其为齐王。在项王与汉王的斗争中,韩信的作用愈益突出,成为决定双方谁胜谁负的关键因素。当时,一些说客代表不同的立场,纷纷游说韩信。其中,齐国人蒯通以相人之术前往游说,说韩信虽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这是很危险的。蒯通如此说:您要是听从我的计谋,不如让楚、  相似文献   

19.
时有春夏秋冬,人有幼青壮老。青年,乃人生从少年到成年的一个过渡阶段。人生的青年时期,在我国古代尚无明确的划分。最早的年龄分期可见于孔夫子。“少年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代》)这是按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将人生分为少、壮、老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20.
首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将于12月上旬在昆明举行。这是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首次整体亮相。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本届西部文博会组委会主任、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接受了.《瞭望新闻周刊》的专访。《瞭望新闻周刊》:西部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有哪些优势和特色?丹增:首先,西部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这里有内蒙古新石器时期的红山文化及西周到春秋早期的夏家店文化、西藏公元10世纪前后的古格王国文化、云南春秋至三国时期的古滇文化及宋中叶至元初的南诏大理文化、青海东晋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的五凉文化、陕西的远古文化及古帝王都文化、四川及重庆历史悠久的巴蜀文化等等,构成了西部地区文明史的纵向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