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能源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对推动我国能源行业优势产能走出去,为“带路”国家清洁能源资源有效利用提供契机,实现“带路”国家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梳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带路”国家光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落后、标准缺失、政策协调机制不完善、投资困难和人才短缺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输出优势技术结合政策规划和助力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在能源供求方面却遇到了“红灯”,来自外部能源供应的风险和挑战也逐渐显现。为此,要真正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必须认真思考“能源对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制约作用”、“能源无节制消费和低效益使用引起的环境污染”、“合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面临的困难”,以及如何正确制定和贯彻落实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能源问题,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各国如此重视,世界几十亿人如此关心。油价的微小涨落,不仅牵动工业巨头的神经,也牵动着平民百姓的心。中国十分关心自己的能源问题,本刊让“能源”唱主角,除开上述的原因,还有更深一层理由,能源与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肖睿 《群众》2023,(12):27-28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既要在能源消费端持续做“减法”,又要在能源供给端做“加法”。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就“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出,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作为唯一含碳可再生资源的生物质能,可实现对化石能源的燃料和原料的“双替代”。因此,拥有零碳排基因的生物质能被公认为最符合未来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要求的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5.
能源技术创新是解决我国长期能源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演化经济学的“技术-经济范式”的基本原理分析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应将能源技术的进步提高到国家长期发展和经济赶超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解决我国长期能源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国家创新系统,促进能源创新。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跳动,凸现能源安全问题,世界各国不断加强自己的能源储备。中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煤炭是中国能源的主要构成,能否科学使用关系到未来国家能源战略规划。一些国家机构和民间公司已经开始未雨绸缪,让“黑金”获得再生,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加快构建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互补融合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之举,作为中部能源大省,推动安徽省能源消费绿色转型对促进中部地区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现状及其单位GDP能耗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发现:安徽省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逐年攀升,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仍占主导;碳排放与碳排放强度在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中均居前列;单位GDP能耗与碳排放强度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基于安徽省能源消费面临火力发电煤耗过高、工业煤炭消费向多行业分散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对缓慢等问题,为安徽省如何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提出了几点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蔡刚 《政策瞭望》2014,(9):22-24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6月13日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指出“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能源问题,积极推进企业能源配置方式改革,尤其是省政府批复海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以后,各地纷纷开始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9.
节能法自1998年1月1日实施以来,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各地和用能单位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国单位GDP能耗由1998年的每万元1.56吨标准煤,下降到2005年的1.43吨标准煤(2000年可比价)。但目前,节能效果还不明显,能源紧缺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一方面,能源消费总量急剧增长,另一方面,高耗能产业过度扩张,能源浪费相当严重。“十五”期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明显高于“六五”至“九五”时期。8月26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节能法执法检查报告时,与会人员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05,(7):36-37
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跳动,凸现能源安全问题,世界各国不断加强自己的能源储备。中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煤炭是中国能源的主要构成,能否科学使用关系到未来国家能源战略规划。一些国家机构和民间公司已经开始未雨绸缪,让“黑金”获得再生,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源安全观经历了从“自给自足”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转变,能源安全政策也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重建能源工业”的保障政策到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通过“走出去”战略实施能源安全“双保障”政策;从“开源”与“节流”并重的综合性保障机制到积极关注“提能增效”“保护生态”的安全保障新策略,再到如今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我国能源安全策略始终立足于国内的能源资源禀赋和国内外形势不断调整和完善,为维护总体国家安全,实现能源、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西部能源开发浪费何时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段时间。煤炭供应的持续告急向全国20多个省级电网亮出“红牌”;沪宁高速路上。加油站门口随处可见“油已售完”的告示牌。然而,本刊记者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就在能源供给压力与日俱增的同时.作为我国能源接替地的部分西部地区却在大量浪费着宝贵的能源.无序开发、回采率极低的问题背后凸显出利益分配失衡和监管不力的诸多顽疾。  相似文献   

13.
豫政〔2006〕78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二○○六年十月二十三日河南省“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豫政〔2006〕11号)精神,为明确全省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全省能源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特编制本规划。一、我省能源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一)“十五”期间能源发展成就。“十五”期间,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  相似文献   

14.
环境污染是指能源产业的共性问题。“先污染、后治理”的能源发展模式所付出的往往是更高的代价。只有注重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才能使企业获得健康的发展。而要做这一点,必须首先加大投入。  相似文献   

15.
煤炭“变身”清洁能源、分布式供能让能源“排队”各司其职、“低排放”乃至“零排放”汽车相继问世……在工业、建筑、变通等领域,节能技术为耗能“减速”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受国务院委托,我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报告当前能源形势与能源安全问题, 请予审议。一、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能源发展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上个世纪后二十年,我们以能源消费总量翻一番,支撑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十五”时期,能源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能源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李昕蕾 《人民论坛》2022,(23):111-115
德国为推进其2045年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选择以相对清洁的天然气作为过渡性能源,在快速“弃核”“退煤”基础上推进高比例绿色能源发展。但乌克兰危机以来,在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上高度依赖俄罗斯的德国,也面临着维护自身能源安全的压力。就中短期而言,全球在能源转型中仍难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因此,建立更具韧性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并塑造更平稳的能源转型路径,成为各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中国可以合理选择过渡性能源组合,提升危机情况下的能源安全弹性治理,最终为“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绿色转型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新能源创造浙江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慧 《今日浙江》2009,(15):22-23
浙江蕴藏丰富的新能源资源 能源一直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瓶颈”。浙江既是典型的一个能源“穷”省,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省。2008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5117万吨标煤,其中一次能源自产率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5%,大部分的能源依靠外省输入。  相似文献   

19.
《创造》2011,(3):21-21
“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云南)”在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的基础上建设,将充分凸显能源计量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目前,“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云南)”前期建设工作已经启动。其中,“云南省能源计量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得到省政府重点扶持,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购置了国内一流水平的能源检测设备并完成了实验室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普京上台后,他重用有克格勃背景的人和其他强力部门的干部,俄罗斯建立了俄式可控民主和有效的垂直政权体系,实行“铁腕治国”以解决叶利钦遗留的棘手政治难题。面对经济社会问题,普京则停止成批低价出售国有企业,加强国家对战略能源的控制,实施能源国有化,寄希望于建立一种“可控制的市场经济”。同时,为了改革和发展有一个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