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何京敏 《理论月刊》2004,(10):108-111
女性小说是女性理想性的投射,是女性本质的倒影。女性小说在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后倍受关注。 女性作家因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了女性小说题材不同、视角不同、风格不同,使得当代女性小说自身凸 显了前所未有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2.
清代司法对涉讼女性予以特别应对:谨慎对待涉及女性的控告呈词;优先选择以批词、调解的方式结案,不轻易传唤女性出庭,避免女性在诉讼中的公开出场;审讯过程中,限制对女性的监禁及刑讯,司法官特别注意面对涉讼女性时的仪态、言语及行动的庄重严肃;对女性执行刑罚时亦有不同于男性的方式方法。在官方表达中,保护女性的名节、颜面是对女性予以特别对待的主因。通过限制女性进入诉讼来保护女性,是男权社会对女性进行"限制性保护"逻辑的产物。面对涉讼女性,司法活动的谨慎、谦抑,实质上是为了符合并维护围绕女性所形成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3.
雷牡丹  张铃鹿 《前沿》2014,(13):208-209
从西方女性研究的角度分析民俗学时,西方女性研究者认为类似于格林兄弟的民俗文本故事的创作者,是导致当代西方女性地位弱化、边缘化的主要原因。女性研究者认为,格林兄弟以男性的视角编辑创作文本,文本中形成了女性从属、被动的社会角色定位。如《灰姑娘》等故事中充斥了女性“弱者”的形象,表现出女性被动、从属的形象,女性必须要温柔、美丽、善良才能赢得幸福。这种男性创作者灌输的思想直接导致女性地位的特殊化,影响了未来数代西方女性的成长发展。笔者疑问,是文本的创作者影响了西方视野中的女性文化,还是根深蒂固的文化因素影响了文本创作者?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者的研究观点是否正确?本文从民俗学的人类学派、仪式学派、结构主义理论以及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四个角度来反驳西方女性研究者的看法。希望通过这些理论,能够以新的角度看待女性研究问题,对西方女性研究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凤兰 《理论月刊》2006,(8):120-123
新时期女性文学在拆解了男性神话、颠覆了男权文化赋予女性的价值范式之后,女性写作如何建构新的价值体系,如何重建女性的精神家园?这是女性写作无法回避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图解析新时期女性小说中的家园构想,为处于现实困境中的女性寻找一条回家之路。  相似文献   

5.
张继娥 《理论月刊》2007,(6):116-119
转型期的女性散文通过展示女性的生理特点与生理职能来肯定女性的生命价值与社会贡献,从而对其生命进行礼赞。她们着重展现社会司空见惯的女性生理与女性心理,使人了解女性的性别角色对社会、人类、历史的作用,折射出女性的性别意识与生命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关于女性犯罪的研究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资料显示,女性犯罪占比在不断增加,其隐蔽性也不断增强;在有女性参与的团伙犯罪中,女性的作用愈加突出,女性累犯的比率也逐年上升。然而,关于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审讯策略研究却相对匮乏,难以解决日益增长的女性犯罪率与低效的女性犯罪嫌疑人审讯工作之间的矛盾。研究女性犯罪的现状、女性犯罪的心理以及女性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女性犯罪的特征,更好地分析和评估女性在审讯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供述障碍,从而调整和改进针对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审讯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的是由女性运作、面向女性、关于女性的报刊(by,forandaboutwomen)。①女性报刊作为女性群体发声与交流的渠道和探讨女权主义理论的平台,对推进当代妇女理运动起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女性报刊兴起的社会背景和原因略作阐述,并尝试分析了早期女性报刊的特征及分类。  相似文献   

8.
何京敏 《理论月刊》2007,(8):135-137
当代女性小说以其鲜明的女性意识倍受瞩目,在女性意识观照下的性意识使女性小说既不同异性小说创作,也不同于以往的女性小说创作,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反叛性意识。本文从性意识的回归、性意识的觉醒、性的文化内涵以及同性恋意象等几方面探讨中国女性小说性意识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女性原因与对女性发展的制约所在,并就女性生存经验予以挖掘、发现,以探索女性精神成长的可能性.该丛书避开了纯粹理论叙述的模式,将理论与当下的现实紧密联系,以女性自己的声音对女性的历史与现实进行描摹与实录,从而完成了对女性生存现实状态的展示、女性审视自我主体意识的陷阱存在、女性自我精神力量与存在价值的探寻.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刑法的女性主义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我国刑法一方面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设置了一系列的罪名惩罚对女性的犯罪,平等的保护所有的女性,尊重女性生育的选择权等;另一方面在立法者的潜意识里,存在着歧视女性的倾向:女性是弱者,只有女性(包括儿童)才能被拐卖、被收买,只有女性才能被强奸。文章对以上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修改刑法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领导者出现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岗位上。女性领导者自身所拥有的特殊性格和品质使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但传统文化、心理特性、社会习惯及女性群体自身的特质等一些非制度性的障碍因素仍制约着女性领导力的提升,因此,在新形势下,积极提升女性领导者的领导意愿、塑造女性领导者的人本主义精神和人性化的领导风格、提高女性领导者的科学决策水平、保障女性领导者的权益和工作时间对提升女性领导力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张连民  卫喆 《人民论坛》2012,(11):110-111
文化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女性文化水平的提升。女性学习动机是推动女性流动人口学习活动的动力因素。从实证角度按照年龄、学历、职业、阅历四个纬度对女性流动人口学习动机进行分析,依据女性流动人口学习动机特点,提出激发和提升女性流动人口学习动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单身女性希望能够生育子女,但是,我国的《宪法》、《计划生育法》等并没有赋予单身女性的生育权。单身女性没有缔结婚姻、将来也没有缔结婚姻的意愿,无论是从生育权的人权属性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社会养老保障的角度来看,都应当赋予单身女性生育权。单身女性的生育权是对传统的夫妻生育权的突破。为了避免单身女性生育权遭到滥用,应当对单身女性的婚姻缔结、生育年龄、身体状况和生育法式等方面进行限制,从而避免单身女性生育权遭到滥用。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的发展对女性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传媒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给女性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大众传媒的发展加速了女性身份的社会化进程,提高了妇女的主体性,增加了她们受教育的机会和途径;但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又导致了女性受众的边缘化、女性形象的扭曲化和女性价值的误导,我们应该把大众传媒与女性教育结合起来,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地促进女性的解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大众传媒塑造的女性形象中,中年女性被塑造为"贤妻良母"的刻板形象。中年女性的刻板印象来源于传统和现实两个维度、年龄和性别的双重挤压,由女性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评价综合塑造而成,其根本在于女性的身份角色和行为规范。这种对女性形象单一化塑造的背后是性别不平等的符号贬抑,折射出社会系统中悄然渗透的性别权力关系。破除和改变中年女性的刻板印象需要多管齐下,从尊重女性价值、完善保障体系、重塑社会文化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论近代家法族规对女性性越轨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晶 《求索》2012,(3):219-222
近代社会,国家法律对女性性犯罪的宽容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女性性越轨问题凸显。作为国家法律的补充形式,家法族规对女性的性行为进行了严格的制约,以控制女性的性生活。如通过约束女性的言行来限制男女大防;对通奸女性,甚至采取了出族、活埋、沉潭等残酷的惩罚方式。此际,虽有部分家法族规对性越轨女性的惩罚有所减轻,但却未能真正去除女性的性禁锢,近代女性性犯罪的增多便是这一艰难历程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7.
茅盾对于时代女性形象的塑造呈现出男性立场与女性立场的对话。一方面,作者从女性立场出发,对女性心理、女性情感、女性意识进行了成功开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在性别意识上颠覆封建男权文化、建设现代人性价值观念的启蒙追求。另一方面,作家与生俱来的性别立场和视角使他的创作还残存着男权文化的遗迹。  相似文献   

18.
相较于男性党员,女性党员在政治参与方面往往处于弱势,当中的症结不是女性党员缺乏政治能力和素养,而是女性党员缺乏政治参与的机遇和保障制度。为此,国外设立了诸多相应的制度来推动和保障女性党员的政治参与。分析国外用以保障女性党员参政的性别配额制度的实施情况,以及为了提高女性党员参政数量、保障女性党员参政比例所设立的保障、监管等制度,有助于推动我国乃至全球女性参政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6,(12)
高等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女性性别学科问题一直影响教育公平。女性性别学科问题产生主要有女性自然、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过去教育模式中存在男性中心主义倾向,某些学科体系的构建不适合女性学习。因此,加强女性特色教育、强化性别意识、培养女性自立自强的精神特质是解决女性性别学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伊莱恩·肖瓦尔特(Elaine Showalt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女性批评学是英美女性文学批评的核心理念,对于确立女性中心的文学批评话语、构建英美女性文学史和塑造女性主体身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考察女性批评学的理论内涵和述评国内外对该理论的批评研究,试图在当代语境下对女性批评学作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