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司法成就最高的朝代,它在前代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较为完备的狱政管理措施,从禁系时的狱具,到罪犯最基本的医疗饮食环境,以及狱官违法的责任追究制度,都十分详尽而完善,这是中国封建法制的一个进步,也体现了封建法制文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对罪犯的人本管理集依法、科学、文明、严格管理于一体,变强制控制型管理为温和引导型管理,尊重罪犯人格,有利于激发罪犯自我改造,唤醒和培养罪犯的良性人性、矫冶不良人性。对罪犯与未犯罪者的人本管理既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共同性是:尊重人格的弱控制和内在激励的管理方法。特殊性是:针对罪犯两极化的人生经历、文化水平低、在犯罪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不同,对罪犯人本管理的侧重点不同。监狱的特殊职能要求在罪犯的人本管理中要把握好“度”。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最本质的东西应该是人性的回归,即在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中,人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罪犯恰恰是脱离了传统文化链条的维系,迷失了人性,才走上了犯罪道路的。文化塑造了人,犯人也不例外;传统文化的特性与民族精神的因素在罪犯的头脑中残存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罪犯改造具有重要作用。正确理解传统文化与罪犯改造的关系,运用传统文化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帮助罪犯找回迷失了的人性,使其回归社会,成为社会有用的人,不仅必要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监狱理论和实践界均认为在押罪犯只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即法定权利。其实罪犯享有法定权利以外的广泛的权利,这是由于权利的性质决定的。权利的行使是有条件的,权利暂不能行使不等于没有权利,罪犯行使权利也可能和监管秩序发生冲突,在这种冲突的取舍中体现了我们监狱工作者深层次的法制理念和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5.
弄清人性问题对于司法干警做好罪犯改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传统哲学的人性论中,王夫之的观点最具合理性。人性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不是不可改变的。人性的特点表明,改造罪犯既有其艰巨性,又有其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论监狱法律文书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狱法律文书是监狱机关在对罪犯执行刑罚和教育改造的活动中,依照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的文书,是司法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法律的具体体现,它既是惩罚罪犯的有力工具,又是教育改造罪犯的重要手段,在狱政。  相似文献   

7.
在清末所进行的一系列法制变革中,监狱改良应属一场比较成功的事业,特别是在行刑思想的转型与制度设施的建构上颇有建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这场运动中最早出现的罪犯习艺所,它不仅在清末时期具有较为完备的硬件建设,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在观念上承载了一种从仅注重报应与惩罚的传统报应刑向主张矫正与改造的近现代教育刑之行刑理念的重大转变。因此,罪犯习艺所在中国人权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是我国现代监狱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文中对佳木斯地区监狱系统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问题的解决途径以及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具体操作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罪犯的惩罚和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两大课题,也是劳改机关基本职能的两个方面。惩罚和改造,作为完成刑法任务的两种重要手段,它所蕴含的内容却迥然不同。惩罚主要是治罪,是无情的;改造主要是挽救,是有情的。不断探讨研究惩罚与改造罪犯的基本政策和基本规律,明确惩罚与改造的指导思想,对于体现无产阶级专政机关  相似文献   

10.
罪犯矫正激励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监狱执行刑罚,安全固然是其基本的法律属性,但对罪犯实施有效矫正,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更是监狱的本质要求。”提高罪犯改造质量,重在对罪犯的矫正和转化,以便重构罪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就是激发与鼓励,它是与惩罚相悖的一种基本的转化罪犯思想的方法。激励用于罪犯矫正中,是指激发罪犯的行为动机,换言之,就是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罪犯的改造动力,挖掘罪犯的改造潜力,使罪犯感到“力有所用、  相似文献   

11.
“惩罚改造”不能作为监狱基本价值的全部内容,“惩罚改造”和“罪犯人权保障”的有机统一,才完整构成中国监狱的基本价值,才符合依法治国和依法治监的要求。罪犯的人权保障不仅只反映罪犯和监狱的关系,它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全体成员相对于国家的法律地位。注重人权保障才能使监狱法制具有良法的品性。  相似文献   

12.
监狱在分析罪犯权利保障与执行刑罚现状的同时,还应该理顺二者之间的关系。罪犯维权之课不可缺,只有善意加上法制,才是罪犯实现权利的根本保障。监狱执行刑罚必须符合社会预期,追求依法惩罚罪犯与保障罪犯权利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关于现代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心理健康,而且包含“社会适应”健康的内容。对于在押罪犯的健康权,我们也应当用现代健康的理念来认识和分析,罪犯的“社会适应”健康问题同样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为罪犯是社会适应不良或失败的产物。狱内社会化和再社会化是罪犯实现“社会适应”健康的必然途径,包括它的内容和形式是匹配的。从监狱实际出发,不断满足提高罪犯“社会适应”健康的需要,以利于进一步提高罪犯改造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不能将监狱学界定为刑法学的分支学科,因为它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监狱的性质应当用罪犯处遇来表述,它包含对罪犯的处置和给罪犯的待遇两层含义。前者包括惩罚性的行刑和强制性的矫正改造,后者是保护罪犯的合法权益,体现社会对罪犯的人道。  相似文献   

15.
罪犯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对罪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弘扬“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刑罚的深层理性价值,有利于罪犯刑释后谋生的基本职业技能素质的提高,促使其完成从“监狱人”到“社会人”的顺利转变,成为守法公民和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从而最终达到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澳门监狱法吸纳了兼容报应刑与教育刑的“一体论”的行刑观,追求行刑的公正价值与功利价值的动态平衡,并以使罪犯回归社会为监狱行刑的最高理念?在此理念导向之下,澳门监狱法设计了一套富有法治精神和人性色彩的行刑制度。程序正当化、处遇人道化、行刑个别化、劳动法定化、处分多样化、矫正社会化,是澳门监狱法制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7.
论清末修律的方法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修律运动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过渡的转折点。从法律形式与精神两方面看,清末法制变革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而从其出发点与方式方法上,它又体现出改良的意图与特征。这种改良与革命的历史性统一,反映出社会领域中法制变革的特殊性。我们应辩证而历史地看待这一时期法制变革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监狱法》规定要给罪犯发放劳动报酬,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要真正体现“劳动报酬”的本意,体现人性管理要求,就必须要确定劳动报酬额度,确定绩效考核基数,同时要确定由岗位(技术)津贴、出勘补贴、绩效奖三部分构成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19.
我国减刑制度司法实践的反思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刑作为一项重要的行刑制度,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它在改选罪犯中所起的作用。减刑制度有效地调动了多数罪犯的改选积极性,稳定了罪犯的改造情绪。但是,减刑在实际适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完善监狱法制体系、完善减刑制度的个别化原则、废除减刑比例规定、确立全国统一的减刑标准等多项措施来确保减刑的有效适用。  相似文献   

20.
罪犯的罪责感是一定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家庭等因素与罪犯个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罪犯的罪责感主要由对刑罚的恐惧感、是非观念、羞耻感、责任感、法制感等多种因素构成。司法公正对罪犯的罪责感会产生重大影响,应进一步规范量刑。促进罪犯认罪服法。应把增强罪犯的罪责感,促进罪犯知罪、认罪、悔罪、赎罪,作为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重黑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