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吃百家饭长大的毛岸英毛岸青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长子,1922年10月24日出生于长沙。在那动荡的日子里,岸英从小就随父母四处奔  相似文献   

2.
1991年3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参观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看到毛岸英于1949年9月写给表舅向三立的信后,特意叫随行人员复印一份带回北京。 在长沙湖南省委招待所会议室,江泽民又特向与会人员念了信中的几段话,他意味深长地说:“我看了这封信,感慨系之。假如我们所有的干部对子弟都能像毛主席对待毛岸英一样,我们的党一定兴旺,我们的党一定为群众所拥护。” 向三立的父亲向理卿是毛岸英母亲杨开慧的舅舅,与青年毛泽东交往密切。 1949年9月向三立来到北京,经毛岸英和田家英的推荐,在新组建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上班,成了国家机关一个极普通的财会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3.
王兰生 《党史纵览》2011,(10):45-46
在《毛泽东为什么要把毛岸英送到朝鲜战场?》(《党史纵览》2010年第8期)一文中提到:1950年10月初,中共中央在讨论出兵朝鲜的问题时,毛泽东对彭德怀说,为了你到朝鲜后工作上的方便,先把岸英带去,他既懂俄语,又懂英语。  相似文献   

4.
在韶山毛主席纪念馆,有一封毛岸英写给远房堂舅的信,写信的时间是新中国成立伊始的1949年10月底。信是岸英奉父亲毛泽东之命写的,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远在湖南的亲友或来信或来京找他要官做,其中一位亲属还明确提出要一个“省政府厅局方面的官职”。毛泽东告诉岸英:一定要他们知道,权力是人民的,官职是国家的,我毛泽东没有权力把它送给任何人。这封信的内容主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宋史》中载有这样一件事:北宋仁宗时,有位宰相叫陈执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2009,(5):61-61
《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一书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彭德怀看见毛岸英手里捧着一本书,嘴里哼着歌曲,不解地问:"岸英,你究竟是在看书还是在唱歌?"毛岸英回答:"彭总,我是在研究《国际歌》  相似文献   

6.
单劲松 《湘潮》2013,(12):4-7
1949年10月,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收到一封来自湖南老家亲人的信,信中提到杨开智想在长沙谋取一个厅长职位,请求毛岸英帮忙。杨开智是杨开慧的哥哥,毛岸英的亲舅舅。  相似文献   

7.
建国之初,毛泽东率中共高级代表团访问苏联。在旅途的火车上,毛泽东突然问随行的师哲:“怎么岸英也在车上呢?谁带来的?”师哲知道,毛岸英留学苏联多年,俄语讲得很好,是李克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从一个流浪的孩子,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光荣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战士,成为毛主席革命家庭六位烈士之一,是与党和人民的培养分不开的,是与毛泽东的苦心教导分不开的。在岸英的身上,闪耀着毛主席的平儿而伟大的  相似文献   

9.
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在湖南长沙清水塘,1930年11月杨开慧被国民党杀害,年仅8岁的毛岸英在上海领着岸青、岸龙两个小弟弟,以拾破烂、捡煤渣、推人力车谋生.  相似文献   

10.
1949年,毛泽东与毛岸英在北京香山。40年前,毛岸英回到了离别25年的故土韶山。他虽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却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记忆……眼望江南湖南刚刚解放,毛岸英就急不可待地向父亲提出了回湘省亲的要求。毛泽东自然满口答应。如果说毛岸英回乡心切,毛泽东思念故乡之情就更深了:  相似文献   

11.
1949年10月,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结婚了。婚礼是那么简朴。毛泽东只亲自写了几封请帖,只邀请几位革命老人光临。吃饭时,毛泽东一边将湖南腊肉、腊鱼往谢觉哉等老人的碗里夹,一边眉开眼笑地说:“孩子的婚事没有要我操心,结婚的东西都是岸英自己办的。”过一会儿,他不紧不慢地站起来,从箱子里  相似文献   

12.
吕春 《党史纵横》2011,(6):57-58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电视剧《毛岸英》在全国的热播,全国人民仿佛又回到了抗美援朝那一个特殊的年代。湘水之岸,英木苍苍,身在异域,魂归故乡……毛岸英作为毛泽东的大儿子,为了保家卫国而壮烈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时年28岁。毛岸英短暂的一生,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13.
吴同 《湘潮》2021,(2):32-33
毛岸英是湘潭人,1922年10月24日出生于长沙。作为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时刻以父亲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8岁时,毛岸英就随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曾在上海街头流浪。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毛岸英参加了苏军大反攻。1946年1月,毛岸英回到延安,在吴家枣园“劳动大学”进修,向农民吴满有“跟班学习”,了解农村和农民情况。  相似文献   

14.
斯夫 《党史博览》2005,(7):11-15
毛岸英兴奋地欢呼:“只要让我上前线,干什么都行!”毛泽东不无幽默地说:“要是传到杜鲁门的耳朵里,又要说我毛泽东好战喽!”1950年10月7日晚上,毛泽东特地在北京中南海设下家宴,为即将赴东北就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彭德怀送行。毛泽东没有专门的餐厅,宴会就在书房兼办公室、客厅的菊香书屋内举行。由于江青因事外出,在场的只有3个人:毛泽东、彭德怀、毛岸英。彭德怀早就知道毛岸英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长子,但两人一直未见过面。直到1946年,毛岸英从莫斯科回到延安,他们才第一次见了面。毛岸英在延安学习时,彭德怀还表扬过他。…  相似文献   

15.
孟红 《党史文汇》2002,(2):32-34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同时也是一位慈爱有加的父亲,有着同常人一样的舐犊之情。毛泽东在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奔波操劳、日理万机的百忙之中,仍然不忘挤出一些时间关心和指导其子女的成长。我们从他与长子毛岸英的父子深情中不仅可以领略人民领袖的爱子情怀,而且可以感受到伟人教子的深深启迪。“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1936年,上海地下党组织终于找到了流落街头的岸英和岸青,并经过多方努力,转道将岸英兄弟俩送往苏联,去接受正规的教育和训练。他俩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这时,毛泽东已率领红军到达陕北…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位驰名中外的伟人。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新中国的缔造者,他一生奋斗不息,堪为人们学习的光辉典范。他生前在教育子女方面,同样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光辉典范。 一 毛泽东有三子两女:长子毛岸英、次子毛岸青、三子毛岸龙、长女李敏、次女李讷,他们都出生在解放前,都是苦水里泡大的。岸英  相似文献   

17.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后.杨开慧烈士的胞兄杨开智将母亲杨老太太的情况电告毛泽东。毛泽东欣慰不已.当即回电致意。8月10日,他写信给杨开智:“来函已悉。老夫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贺。岸英、岸青均在北京。岸青尚在学习。岸英或可回湘工作,他很想念外祖母。我身体甚好.告老夫人勿念。”  相似文献   

18.
与毛泽东离别 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3个儿子。长子毛岸英出生于1922年10月24日长沙清水塘,次子毛岸青出生于1923年11月13日长沙东乡板仓,幼子毛岸龙出生于1927年4月4日武汉。毛岸龙出生后第八天,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这时期毛泽东、杨开慧带着3个孩子住在武昌都府堤41号,同他们住在一起的还有保姆陈  相似文献   

19.
于清东 《党课》2006,(4):90-90
1946年春天,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到了祖国,毛泽东深情地说:“岸英,外国的大学你念过,可中国的大学你还不熟悉。要念好中国的大学,当务之急是深入农村,了解农民,了解国情。”毛岸英听了父亲的话心领神会,坚定地说:“请爸爸放心,我一定按您说的去做,保证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20.
1938年春天的一个上午,在莫斯科莫尼诺国际儿童院宿舍,一位叫阿列耶夫的老师领着一个高高的身材、30岁上下的女干部来到毛岸英、毛岸青的住室。阿列耶夫介绍说:谢廖沙(岸英俄语名)戈勒(岸青俄语名),你们瞧她是谁?她是专门来看你们的。”岸英、岸青感到惊奇,他们没有亲人在莫斯科,怎么会有人专门来看望呢?他们一声不响,却又用审视的目光偷偷地打量着她。这位女干部不知如何打破这种沉默,只好回头问阿列耶夫:“他们就是岸英、岸青吧。”阿列耶夫看他们三人都不自然,忙解释说:“是的,他是哥哥岸英,又叫袁福·谢廖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