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荣秀  刘保峰 《求实》2006,2(Z1):11-12
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同中央两位领导同志的谈话时明确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P41)在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思想指导下,我国的科教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新世纪重温其思想,对于我国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实施全面小康战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思想的基本内涵邓小平认为人才是在业务上“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和学有所长的人,即“知识化”,“专业化”;在政治上是“爱国,爱社会主义,接受党的领导”的人;在事业上,人才是能够“…  相似文献   

2.
赵珍 《党建》1998,(12)
邓小平人才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小平同志制定的党的知识分子基本政策。他一再强调:“全党和全社会都要真正尊重知识,真正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这样,我们就一定会逐步实现现代化。”这一基本政策的确立,纠正了党在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的一系列关于培养、选拔、使用人才的用人观,是“关系到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问题”.今天,重新学习和领会,倍感亲切,深受启迪,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小平同志用人理论的基本着眼点.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经济的、科技的竟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要使我国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必须把人才开发战略作为各种战略的制高点,高度重视人才的开发、培养和使用.小平同志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出发,多次强调了选拔、选好接班人的重要性.他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郑重指出:“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在党的十  相似文献   

4.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智力开发,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早在一九七五年,他就明确指出:“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因此,“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最近出版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书中,他又多处讲到这一问题,并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战略思想,进一步开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教育,对于推动全国人民学习知识、追求知识,对于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大胆起用一代新人,推进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同时教育本身也是人才荟萃的战线。因此,认真学习邓小平人才理论,对我们更好地利用人才、培养人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里谈一点在邓小平人才理论指导下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体会。 邓小平人才理论从形成到发展,包括其科学体系的各个方面,都贯穿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思想。可以说,这既是大胆培养选拔人才的思想基础,也是邓小平人才理论的哲学基础。早在1977年,邓小平同志就强调:“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20年后的今天,我们面对国际国内全方位激烈竞争的形势,更加深刻地感到当时提出这一论断,具有科学的预见性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说:“经济体制改革决定中的十条都很重要,最重要的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条”。 因为知识就是力量,就是构成人的才能不可缺少的因素,无知必然无能,无能的人就担负不起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任。因此,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要特别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具体来说: 第一,要形成珍惜人才的良好风气,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相似文献   

7.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我们要结合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充分认识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这项重大方针的现实意义,准确把握其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把“四个尊重”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都分别提出过要“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创新”的观点。十六大根据这些论述,从当代世界和我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完整准确地提出了…  相似文献   

8.
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按照“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推进观念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9.
党管人才的内涵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中坤 《支部生活》2006,(10):20-21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把人才工作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相继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等科学论断,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并积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才工作方针,提出“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  相似文献   

10.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在我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周恩来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杰出典范。在他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在对待人才问题上,他既有以其宽容温厚、谦和儒雅的性格对人才关心爱护、团结信任的一面,又有以其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气度对人才的政策宏观朗照、方针路线整体构建的一面。本文通过对周恩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思想的阐述,展示了周恩来人才思想的实质、内容以及在新中国崛起中的作用、贡献。深入探讨周恩来人才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江泽民同志关于人才资源的有关论述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晓春 《求实》2004,3(7):4-7
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三落三起”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他的这种曲折、艰难的经历锤炼了邓小平的意志和毅力 ,使他更加接近基层群众 ,更加了解中国社会 ,更加认识到实事求是的极端重要性 ,对“左”倾错误造成的危害有着切肤之痛 ,邓小平“三落三起”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国家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转变时期。在这个转折关头,小平同志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高度,高瞻远瞩,就尊重知识、重视智力投资的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极为重要的讲话。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小平同志的这方面论述,对于摆正智力投资与经济建设的位置,切实加强战略重点中最薄弱环节,努力实现十二大提出的宏伟战略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通过审势和分析科学技术、科学文化知识及人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问题,是当前各级组织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我们各级组织部门都是“人才部”、“伯乐部”。组织部门的工作虽然是多方面的,但都同知识分子工作相联系。可以这样说,不懂得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问题,不懂得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就不可能做好新时期的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科技人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包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打破常规选拔人才 ,知人善任使用人才等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而知识的背后是人才。当前,在全国各地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各地都树起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广揽天下英雄的大旗。西部地区也不甘落后,尤其西部大开发以来。然而这其中不乏装饰门面之流。能够真正做到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地方其实并不很多。西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更是如此,本地区压抑了多少贤才,却视而不见,造成人才不断外流,“孔雀东南飞”,还依然高喊尊重人才、人才匮乏,并摆出架势  相似文献   

17.
赵良 《支部生活》2004,(7):31-31
多年来,禄丰县重视人才工作,在全县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才工作氛围,努力促使各类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伟大的战略工程,无论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还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都急需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加快人才的开发利用,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当务之急。第一,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全社会都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尤其是各级领导要从思想上解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问题,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有利于人才成长,有利于各种人才施展才华的良好社会氛围。领导干部尤其是对人才使用有决定权的领导干部,更要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爱护人才,同时要敢于大胆使用、提拔人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我党的指导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重要内容之一的教育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说并将其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发展新时期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南。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也是有关知识分子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继承和发展。在此,邓小平同志既具体地阐明了知识与人才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作用,又对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提出了新要求,而且明确了当代知识分子肩负的历史使命。学习  相似文献   

20.
人才流失是制约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发展的瓶颈之一。人才流失有客观原因,也有人为因素。要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首先要树立“人才是企业之本”的思想;其次是加强用人方面的监督;第三是建立合理公正的奖惩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第四是通过政策调控,稳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