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治社会和法治社会是不同的要素组成的两类不同的社会系统。两者的更替过程,离不开人的主现能动性的 发挥,但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要进一步推动中国法治化进程,在经济建设、意识形态、政治法律领域 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中间人群"的特点与社会稳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惟英 《理论前沿》2002,(23):25-26
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伴随社会转型和市场转型,形成和凸现了“社会中间人群”,他们将成为未来我国社会结构的主流,对于防止两极分化,削减社会张力,促进社会稳定更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作为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所日益形成的社会形态,是实现现代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功能系统;其在历史向度中展现的私人指涉性、群体指涉性、公共指涉性转向,则逐步彰显着"契约性"社会自治中所内蕴的个体伦理精神、群体伦理精神以及公共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熟人社会,调解是名实分离的,它体现在当事人是否选择调解,是否推进调解程序和是否接受以及履行调解协议上,是不能自愿决定的;而在陌生人社会,一方面,熟人圈子的失去与否对于一般人来说,基本没有多大影响,这使其可以无多少顾忌的去选择解纷方式;另一方面,人员流动的高频率又导致了彼此之间的互不信任。这些将促使调解朝其本质化的方向转变,从而使得调解名实结合在中国的最终实现具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经典作家提出的"社会革命的时代"这一历史概念进行了理论思考,界定了"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区别,阐明了社会革命的动力及社会革命时代的特征.这将有助于我们加强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阶段的理解,弄清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判断过渡时期的未来归属,进一步推动社会革命的尽早结束.  相似文献   

6.
对于处于常规时期的中国社会来说,在现代化的法治建设过程中,法律与社会之间存在诸多矛盾,面临着一些急需破解的悖论,这种悖论的破解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与社会、实践与认识的原理和方法来实现。河南省的“社会法庭”的试验,正是在法治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力量、意识、手段来使法律和社会之间相互协调、融合、回应和同一,对法治悖论的破解在现实层面上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7.
孔子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先贤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要求,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旨在构建等级有序、仁爱和谐的社会。他试图以仁礼学说为理论,通过实施德治来实现这样的社会和谐。这一思想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8.
"理性社会——和谐社区"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可以分为社会和社区两个层次。人们生活在具体的社区之中,社区和谐意义重大,社区是否和谐取决于社会是否理性,和谐社区只能存在于理性社会之中。“理性社会——和谐社区”是建设更美好社会的一个理论模型和可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10.
社会事实是涂尔干社会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其社会学方法论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事实"提出的理论和方法论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社会事实"的社会学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用社会性别意识视角看"男女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妇女越来越多地进入社会物质和精神生产的各个领域.同时,妇女在为争取与男子平等的经济权利中进一步促使其劳动层次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强.但是,与男性相比,她们作为一个群体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要低得多.  相似文献   

13.
14.
2010年11月12日—14日,城市发展与社会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行政学院举行。来自英国牛津大学、意大利国家行政学院、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德国斯拜尔公共行政大学、奥地利奥伦纳  相似文献   

15.
"社会服务令"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社会服务令就是指地方法院以判决的方式,判处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为社会提供一定无偿劳动。社会服务令在法律上的定位有多种模式,既可以作为附加刑,也可以作为法定的非刑罚处置措施。恢复性正义的复归,社区保护理念的确立是社会服务令的基础,实施社会服务令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有效力的法律出台以前,不宜扩大社会服务令的适用对象,建议对未成年犯罪人员尝试适用社会服务令。  相似文献   

16.
罗文东 《理论前沿》2004,3(14):27-29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出现了越来越显著的社会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法治社会中如何做到"以德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发生了剧烈的嬗变。嬗变中的伦理道德将走向何方 ?伦理道德是否具有通过调适实现自身绵延的可能 ,伦理道德应定位在多大的合理空间 ,中国将如何从伦理社会走向法治社会 ,在法治社会中做到“以德治国”。本文探讨并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国两制"的推进对港澳社会心态产生了积极影响.自回归以来,港澳民众的社会心态不尽相同,尤其是在国家认同、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上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回归前英葡两国对港澳殖民地的管治方式不同,港澳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港澳社会两极分化状况不同,国民教育在港澳开展的境遇不同,港澳社会核心价值观不尽相同等.港澳统战工作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调整经济发展策略,保持香港、澳门经济的长期繁荣发展;加强对青少年的国民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构建主导价值观念,用中国梦凝聚共识;调整策略,加强团结香港最广泛的中产阶级;加强对澳门各类社团尤其是富商派社团和民主派社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道德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尽管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对此进行了较多探讨,有时甚至形成争论高潮,但坦率地说,离这个问题在学理上的解决尚有相当大的距离。为此,本刊特意发表下列一组笔谈,希望能够有助于市场经济和道德及其关系问题讨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
“街角青年”是典型的城市边缘青年群落,由这个“灰色群体”所组成的亚文化社会已经成为对抗主流社会的“灰色社会”。本文通过对长沙市某区一街角帮派的实证调查,解构街角帮派的结构权威,解读街角青年的身份忠诚,解析街角社会的隐性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