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王斓 《山西青年》2022,(22):181-183
在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体系中,专业社团是培育和展示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平台,对学生个人综合素养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本文从教育部提出的大学生社团建设要求出发,简述了高职院校专业社团的功能,细致梳理了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社团所面临的问题,继而结合高职院校独特性,提出了针对性提高高职专业社团建设质量的策略。以期能为相关主题研究的纵深化提供实用性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赟 《山西青年》2023,(3):105-107
随着财会专业融合发展,《财务管理》课程建设及学科优化工作改革工作开始推进。在新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及普及下,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贯彻财会结合理念,来提升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适应教学改革及教学优化工作,培育专业财会人才的必经之路。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方法,旨在创新《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形式,提升教学质量,落实做好财会人才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并不理想。高职院校应该从创新思想观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专业特色相结合、注重高职院校环境景观的设计与建设等方面着手,把生态文明建设与自身的专业发展特色联系起来,开展多学科、跨学科的和交叉学科的生态文明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双高”建设为其专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同时对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大学公共英语课程开启了线上教学的模式。面对新的专业建设要求和授课模式的改变,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不免有些手足无措,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师队伍面临着诸多问题,致使其专业发展受阻。本文先简单介绍了高职院校“双高”建设背景和教师专业发展内涵与维度,着重分析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政策设计、完善制度安排,为进一步推动队伍建设指明努力方向。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注重内涵提升,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创新工作思路、重塑网络思政话语体系、占领网络高地,以"执行力、专业力、创新力"为引擎,在网络思政工作上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
邱熠 《理论导报》2010,(4):44-45
高职院校的效能建设,对于建设优良校风、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加强效能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肖溪玥 《山西青年》2022,(3):162-164
高职院校对实际教学工作加以诊断与改进能够在一定程度促进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办学方式以及授课形式等的优化提升。在下文中以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内涵认知作为论述切入点,同时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为例,具体分析当前该专业教学工作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角度探讨相应的改进策略,推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化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沈发 《山西青年》2023,(9):106-108
就目前的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很多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们普遍会遇到学习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次文章主要以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学生为何出现此类情况的主要因素进行详细的了解,并且通过对学生在校园的实际学习情况、学校的学习文化氛围、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理念以及学习的动力来进行详细探讨,去寻求可以解决这些学习困难的方法,希望能够给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职能,决定科研必须反哺教学。科研反哺教学能够实现二者的共生共长,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学校的学风建设。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相分离有高职院校内部评价机制的原因,也有高职院校教师群体能力等的原因。要实现科研反哺教学,需要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以人才培养方案、科技技能竞赛、毕业设计(论文)、社团为抓手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制定科研反哺教学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0.
牛天天 《山西青年》2023,(8):129-131
随着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精细化程度的提升,对于高职院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其实质也是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挑战,旨在促进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教研工作,该举措对于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自身专业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教研工作现状和高职院校教师不参与教研的弊端,并针对高职院校教师参与教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希望对国内高职院校相关工作开展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引导作用,其主要目标在于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团队综合素养、优化高职院校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王源 《世纪桥》2013,(12):25-26
本文立足高职院校学生党建现状,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建立长效教育、党建"三进",考核"三出"的高职"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持续转型升级,高质量人才供给是保障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成为高职院校必须研究的课题。因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开展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的探索。通过分析现有专业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症结,从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课程的“专创融合”改革及创新工作坊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路径,为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探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对于加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探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对于加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职院校目前已经进入"双高"建设的关键期。加强思政课程的开发,既是"双高"建设的要求,也是专业建设的新增长点。课程开发的关键在于整合知识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地方性知识作为地方人民的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多样性和经验性等特点。从内在价值而言,易于对高职学生产生知识吸引力。从外在价值来看,优秀地方性知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建设着力点相耦合,理应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秉持平衡、一主双辅、内容与手段并进的三个融入原则,采纳文化整合基础上的"附加"融入模式,采取校本课程开发及国家课程的地方化两种范式实现地方性知识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6.
自2006年以来,我们课题组以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长江职业学院的经济困难大学生为跟踪调研对象.通过发放《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大学生问卷调查表》、《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大学生数据调查表》、《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大学生毕业跟踪调查表》,基本掌握了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现状,并初步提出了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肩负着为国家建设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建设中,基层党建是提高管理人员、教职人员和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主要手段。一、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意义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中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型人才的艰巨任务,在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向及理念对学生的观念和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18.
郭平  罗振瑛 《山西青年》2023,(20):165-167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才,由相同专业学生组成的专业社团已成为职教的重要阵地之一。目前,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鉴于此,文章提出了专业社团建设与专业教学改革相结合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专业高职教育的产学研结合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个全新的领域,不同于理工类院校的高职高专教育,也不同于其他文史类院校的高职高专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法律专业高职教育在产学研结合上要紧要严,教学基地建设上要全要齐,以毕业证书所要求的知识层次和岗位证书所表达的实践技能设定产学研结合的定位,并以此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以达到法律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从课程设置到专门性的产学研结合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从软件建设到硬件建设,都要围绕这一思路展开,努力实现基础知识和理论课程与专业实务课程的无缝对接,实施全方位、开放式、顶岗训实践教学活动,营造职业氛围。  相似文献   

20.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网络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生网络素养问题虽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针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及其教育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仍显不足,高职院校尤是如此。文章在实证调查基础上,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网络素养及其教育现状,从三个方面提出如何开展高职院校网络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