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昭奎 《当代世界》2009,(11):23-26
在日本,众议院选举,即“大选”在一般情况下每四年举行一次,2009年众议院选举是第45届。在这次大选后,于1996年成立、年仅“13岁”的民主党获得议席多达308个,超过了“绝对稳定多数”。虽然未能达到占议席总数三分之二的“压倒性多数”,能够达到这个结果也已经“超出了民主党自己的预想”;另一方面,于1955年成立、年届“54岁”的自民党仅获119议席。而4年前大选结果是,民主党113议席,白民党296议席,可以说民主党获得了名副其实的“压倒性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王联合 《当代世界》2023,(11):48-53
近年来,美国政治极化日益加剧,受新冠疫情、人口结构变化和社会思潮的驱动,民主党不断调整竞选策略,整体上呈现激进化态势,具体表现为竞选方向的“身份化”、竞选手段的数字化、竞选议题的“楔子化”,以及竞选模式的极端化。囿于愈演愈烈的政治极化大环境,民主党竞选策略调整的潜在消极影响和反噬作用不容忽视。展望2024年大选,民主党竞选策略的预期效果将面临外部政治挤压和内部代际分歧的双重考验。  相似文献   

3.
3月28日,意大利总统府宣布,中左翼联盟领导人、民主党总书记贝尔萨尼未能找到使该国摆脱政治僵局的办法,总统纳波利塔诺将另寻解决方案。j4月23日,纳波利塔诺总统召集议会各主要党派进行一系列磋商,占议会席位最多的民主党最终和贝卢斯科尼领导的自由人民党及蒙蒂联盟达成一致,同意组建“大联盟”政府。4月24日,总统纳波利塔诺任命来自民主党的恩里科·莱塔为新一任意大利总理,负责和贝卢斯科尼政党联合组建政府。恩里科·莱塔生于1966年,曾经担任意大利民主党副书记、意大利政府欧盟政策部长、工业和外贸部长。  相似文献   

4.
连智 《当代世界》2010,(7):70-72
2010年6月4日,曾担任鸠山内阁副首相的菅直人接替鸠山由纪夫出任民主党新党首并就任日本战后第94任、第61位首相。在日本政坛摸爬滚打整整30年的菅直人终于登上了政治生涯的顶峰。菅直人是民主党实现历史性政权更替后推出的第二位首相,也是日本国民在连续经历14年的“世袭议员首相”时代后迎来的又一位“平民宰相”。  相似文献   

5.
日本第23届参议院选举尘埃落定,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获得大胜,最大在野党民主党惨败,而代表其他社会各阶层的政党得票锐减,日本政坛呈现白民党“一党独大”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2010年的夏天,日本政局很不安宁。民主党执政九个月来一路坎坷。6月2日,鸠山由纪夫和小泽一郎突然辞去日本首相和民主党干事长之职。6月4日菅直人刚当选日本首相不久,民主党又在7月11日举行的参议院选举中败北,再度形成日本朝野分别控制众参两院的“扭曲国会”局面。这使民主党执政地位受到严重削弱,菅直人内阁前途多舛。未来日本政局变动和政策走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王屏 《当代世界》2009,(7):31-33
随着麻生内阁支持率的走低以及众议院大选的临近,人们对日本最大在野党民主党在未来大选中能否获胜更加关注。“铁腕政治家”小泽一郎辞去党首之后,作为民主党首席代表代理仍在继续发挥作用。新任代表鸠山由纪夫上台后民主党逐渐摆脱被动局面,正在积极备战大选。  相似文献   

8.
11月16日,俄罗斯右翼力量联盟、民主党、公民党三党召开合组创建大会,成立新政党“自由公正事务”党。新政党负责人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参加2011年的议会选举,并在杜马取得席位。  相似文献   

9.
从大选透视美国外交政策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征 《当代世界》2008,(4):26-29
2008年是四年一次的美国大选年。由于现任总统布什,已连任两届,而副总统切尼也没参选,因此这将是自1952年以来美国最具“开放性”的一次选举。当下共和、民主两党的初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吸引了各方的眼球。老当益壮的麦凯恩一马当先,率先赢得了初选的胜利,将代表共和党和民主党候选人一决高低:而民主党方面,却是鏖战正酣。希拉里和奥巴马争夺激烈,你来我往,展开了拉锯战,一时间还难以分出胜负。不过,无论谁最终胜出,都将创造历史。  相似文献   

10.
奥巴马政府对外政策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茹 《当代世界》2009,(2):18-20
主张“变革”的奥巴马入主白宫后,美国外交中带有奥巴马个人和民主党特色的理念将逐渐体现。面对多重挑战,奥巴马政府外交调整的幅度将是有限的。在对华政策上,奥巴马政府有望延续小布什政府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02,(11)
去年年底爆出的安然(Enron)事件终究未能撼动布什的总统宝座。此后民主党蓄势以待。毕竟,被“水门事件”拉下马的尼克松也是共和党人。  相似文献   

12.
联一  刘峰 《当代世界》2011,(7):26-30
应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党(下称“巩发党”)、印度尼西亚民主党和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于2011年6月1—7日、1(卜13日率中共代表团对三国进行友好访问。中联部部长王家瑞,吉林省省委书记孙政才,中组部部务委员、干部二局局长潘立刚,  相似文献   

13.
雷墨 《南风窗》2014,(25):21-21
哈格尔“被辞职”的背后,是奥巴马政府在安全事务上的一团糟。 11月24日,奥巴马宣布接受现任国防部长哈格尔的辞呈。被奥巴马称为“模范国防部长”的哈格尔,存两周前还透薅希望千满4年任期。外界普遍认为哈格尔是存为民主党中期选举惨败背黑锅,成了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斗争的牺牲品。这样、兑不错,但也不全对。  相似文献   

14.
目前美国政党政治的特点及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两党的政治斗争 ,实质上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两大政治理念的斗争。自 2 0世纪 80年代初里根上台并发动“保守主义革命”以来 ,美国政党政治进入新的重组周期 ,民主党向“新民主党”演变 ,自由主义趋于衰落 ;共和党重新上台后采取比里根更右的政策 ,保守主义更加得势。今年美国大选深受伊拉克战争影响 ,将又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大选结果将决定美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执政的民主党在第22届参院选举中惨败,丢掉过半数席位,日本政治重陷动荡、混沌期,酝酿新一轮格局巨变。但最令人关注的,还是在此变动不居的国内政治背景下,日本政界思潮、政策思想向“前鸠山时代”回流、外交安全政策呈现“返保守化”趋势。对全球、亚太及中国周边局势具有重要影响的日本政治、战略走向问题再度突显。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世界》2008,(5):55-55
3月17日,根据伊朗官方公布的选举结果,包括“联合阵线”和“包容联盟”在内的伊朗保守派在14日举行的议会选举中获得约70%的多数席位,保守势力继续在伊政坛占据强势地位。 3月20日,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二世任命荷语基督教民主党领导人莱特姆为新首相,莱特姆当天下午率领来自比联邦议会内五大政党的14名新内阁成员宣誓就职。至此,比利时长达9个多月的组阁危机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7.
1月21日,埃及公布首次人民议会选举结果,在498个议席中,自由与正义党领导的“为了埃及民主联盟”获235席,萨拉菲派成立的光明党领导的“伊斯兰联盟”获121席,新华夫脱党获38席,自由埃及人党领导的“埃及集团”获33席,原民族民主党成员组建的各政党其获15席。伊斯兰政党共获得71%的席位,势力迅速崛起.1月23日人民议会举行首次会议,自由与正义党总书记穆罕默德·萨阿德·卡塔特尼当选新一届人民议会议长。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05,(12)
“深喉”揭秘的动机近日出版的美国《民主党新闻》登载了对“深喉”马克·费尔特的女儿的采访。琼·费尔特说。家人劝其父说出真相,赚笔钱是动机之一。据出版商估计,如果费尔特家因此事出书,他们可能赚100万美元。不仅如此,美国一些主流媒体还透露,费尔特这个“水门英雄”自己其实也不太干净:他本人就是那次闯人民主党竞选总部水门大厦行动的总负责人;在这之后,他还主持了对反越战团体“地下气象人”的闯  相似文献   

19.
周荣水 《当代世界》2008,(12):I0001-I0001
10月14-17日,应土库曼斯坦民主党、塞尔维亚民主党、黑山社会主义者民主党邀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陈凤翔率中共友好代表团访问了上述三国。10月16-22日,应印度国大党主席、团结进步联盟主席索尼娅·甘地的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率中共代表团访问了印度。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2月上旬,应美国东西方研究所和美国对外政策理事会邀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张志军一行访问了美国。访问期间,张志军副部长分别会见了美闰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迪安等民主党领导人和前国务卿伊格尔伯格、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席乔·安·戴维森等共和党领导人,前众议院议长金里奇、前国防部长拉姆斯非尔德等共和党前政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