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雷 《当代党员》2013,(1):71-71
所谓“遮羞墙”是指只重外表、不重内涵,只重政绩、不重实际的“面子工程”的总称。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搞示范、迎检查、供参观,不断推广和修建“文化墙、风景墙”,墙里墙外可谓风光迥异,名义上是弘扬文化、美化风景,其实就是为了遮羞。  相似文献   

2.
国人与墙     
国人爱墙 ,无处无墙 ,自古如此 ,习以为常。富人家有墙 ,穷人家也有墙。旧社会地主老财乡绅家房子大 ,宅院深 ,围墙也高大。许多山寨村庄也有墙 ,人称土围子。城市就甭提了 ,城与墙与生俱来 ,无墙不城 ,人所周知 ,没见有识字人把城墙写作“成墙”的。家庭有墙 ,村寨有墙 ,城镇有墙 ,国家也必须有墙。二千多年前的秦始皇作为国君 ,为“莫若王土”的偌大中国建了一堵“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的墙———万里长城。放眼今日之中国 ,依然是墙的世界 ;别墅有墙 ,连体户有墙 ,农舍也有墙 ,城市居民新村外围都有墙 ,具体到一家一户又分别有墙 ,形…  相似文献   

3.
杭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城。杭州能被称为“人间天堂”,除了因其风景秀丽,商贾云集之外,更由于它文化灿烂,人才荟萃。的确,从“文化”角度来说,杭州的地方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在祖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杭州早已有“人物都会”之称,杭州的文化积淀丰富,人文之胜比比皆是。因此,杭州又被人们称为“文献之邦”、“文物之区”、“宗教胜地”、“书画之邦”。此外,杭州在教育、美育、民间文艺、工艺、园艺、丝绸、药业、饮食、风俗等方面,也各有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张志远 《新长征》2010,(1):64-64
品德乃为政之基,慎为乃用权之道。从近年来发生的腐败案例不难看出,许多领导干部坠入腐败深渊往往源于不修品德、自我放任。要想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挡浪墙”,必须做到常修“七慎”之德。  相似文献   

5.
寓言集锦     
·伐枝·昔有一人,植桃园内,有数枝出墙而花著其上.路人齐赞:“是好花!何处得来?”此人闻之,怒而詈桃曰:“汝欲越墙逞妍乎?吾必不许!”乃尽伐出墙之枝,插于园内,置酒独酌,谓枝曰:“汝尚得越矩乎?”酒未毕而枝已槁矣。  相似文献   

6.
刘岳 《北京党史》2023,(5):39-47
“文化”一词的本义为“以文化人”,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其内涵流变为生活样法或总和,包含物质、精神两大范畴。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孕育产生了新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是一种形象比喻,其内涵有广义、狭义之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红色文化之魂。  相似文献   

7.
民主管理     
“三公开”“三上墙”带来大变化 □唐铭 农四师六十五团在强化基层单位“三公开”“三上墙”制度的同时,不断加大团场政务公开透明度,给团场带来大变化,即:干群关系由紧到亲,团场管理由乱到完善,经济发展由缓到快。 “三公开”即职工每年收入支出公开,团、连两级财务计划公开,干部收入公开。“三上墙”一是对各承包户承包土地面积、土地等级、收费标准等上墙分布;二是对作物收缴价格、承包户用  相似文献   

8.
王铭  刘爽 《新视野》2021,(3):108-112
被纳入到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张家湾在元明清时期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码头之一,是南来北往货物集散之地和南来漕粮入京的转运之地,是通惠河和北运河重要历史见证。除了漕运文化,作为进京水陆门户的张家湾运河古镇还有游猎文化、使节文化、书院文化和红学文化等丰富的凸显“京门”特点的文化类型。根据张家湾文化遗产资源及其承载的文化底蕴,提出“运河京门古镇”的独特定位,并建议围绕“一脉、一河、一城、一村”进行当代塑造。  相似文献   

9.
《党建文汇》2014,(4):14-14
服务群众零距离——安徽淮北市实行开放式村部建设,先后拆除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一堵墙”“一张桌”,让村干部走出办公室,到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大厅、群众“说事室”办公,“零距离”为群众服务,做到“拆除一墙一桌,服务一心一意”。  相似文献   

10.
佚名 《廉政瞭望》2009,(10):63-63
农民走进城市,看到的是一堵堵高墙,楼愈高墙逾高,对于城市的高墙,或许农民工一辈子也无法逾越,.这只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墙。还有一种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之墙,比如精神之墙、体制之墙。  相似文献   

11.
钟林 《学习月刊》2013,(17):19-19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严重腐蚀我党存在与发展根基的“腐蚀剂”.是深度阻隔我党党群干群关系的“无形墙”.是横亘在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的“拦路虎”。解决“四风”问题,必须首先端正“态度”,从“心”开始。  相似文献   

12.
出主意对担负决策任务的领导者来说至关重要。好的主意有弃旧图新、变败为胜之神力。古有孙膑为田忌赛马献策而胜齐威王;孔明作“隆中对”而应了天下三分的形势;朱元璋用“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之策而创立明王朝。所谓一言兴,就是这个道理。领导没主意,部属就如无头之鸟,免不了平时打乱仗,事倍功半,无所创新。  相似文献   

13.
吴肖丹 《求实》2006,3(Z3):297-298
(一)姜夔与江湖文化南宋中后期,相对政治的昏弱,物质文明和文化艺术却格外发达,雅文化成为了主流,“雅玩”、“兴味”之风甚浓,上下朝野盛行“富贵而不俗”的享乐之风。而这种文化风尚的需求也催生了江湖派这一特殊群体,隐逸式、审美式的文化是他们生活的主题,他们在尝试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将时代的风尚和文学新变融人创作中,姜夔就是其中的代表。陈郁《藏一诗话》形容他:“气貌若不胜衣,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图书翰墨之藏,汗牛充栋。”时人推许的“晋宋风度”多次用在他身上,他也自许为江湖派追慕的“陆天随”。  相似文献   

14.
自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以来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其中专题研究“先进文化”的文章也为数不少。在江泽民“七一”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之后 ,这种研究在程度之深、范围之广上达到了新的高度。现将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作一简要述评。一、关于先进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研究对于什么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学术界没有异议 ,因为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和“七一”讲话中都有明确的阐述 :“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  相似文献   

15.
房龙说,每件艺术作品都代表人的一种思想。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实用艺术,我想也是这样,只不过它同人们的生存状况、思想及宗教积淀,关系更直接、更密切罢了。罗马式建筑与哥特式建筑的区别,不仅在于前者强调“墙”,后者强调“柱子”的作用——所以前者看上去敦厚...  相似文献   

16.
赵建华  丁陆一 《党课》2006,(7):62-62
江苏省赣榆县在全县436个行政村设立了统一标准和内容的“小康墙、文明墙、社会主义新农村墙”和“党报党刊言传栏”的“三墙一栏”宣传载体,为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思想保证和舆论平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图为党员干部在参观党报党刊宣传栏。  相似文献   

17.
“和”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信守和平”等文化理念的当代表达,对我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面对“一带一路”涉及国家之多、利益之复杂的背景下,可以通过“和”文化所体现的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和谐、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来进行调和。为推动“一带一路”继续走深走实,需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升“和”文化凝聚力、感召力、传播力和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在河北省某县的郊区有一道修缮华丽、长约千米的墙隔开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墙外是整洁宽阔的“迎宾”大道,墙内却是一个肮脏凌乱的村落,房屋破旧、街道狭窄,积水成泥潭。当地政府把投资 80余万元建起来的墙称作“广告墙”。县里领导修墙的初衷是,一来是挡住路边那些破烂不堪的村落,以免破坏县里的形象,二来可以通过墙上的户外广告,来展示本县形象。而一些老百姓却称这道墙为“遮丑墙”。 无独有偶,近闻某地一个贫困县为求扶贫速成效果,将上面的扶贫款全部投入到沿公路能看得见的两边乡村,公路两边乡村确实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  相似文献   

19.
方敬杰 《党课》2013,(6):73-73
谚语说,“好篱笆造出好邻居”。篱笆,是用来划分地界、保护院子的一种简易栅栏。可不知从何时起,篱笆已被高筑的钢筋混凝土墙所替代,人们用墙将自己围得越来越严实,随之“心墙”也越筑越厚,于是“人”变成了“囚”。  相似文献   

20.
从充满中国文化韵味的“二十四节气”创意倒计时,到展现文明交流交融的“黄河之水”最终幻化成“冰雪五环”;从寓意开放和共享的“中国门”,到展示文明与成就的“中国窗”……2月4日,是农历正月初四,又恰逢立春节气。在这个春意涌动、希望萌生的日子,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开幕,当中国之美与五环之美再次相拥,让全世界的人们看到了一场创意无限、美轮美奂的开幕式,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