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林黛玉唯情主义性格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携携 《湖湘论坛》2006,19(2):62-64
林黛玉清纯的爱情观使她获得了叛逆青年贾宝玉全部的爱,但也因为她将爱情看得高于一切的唯情性格导致了爱情的悲剧。唯情性格中庸俗盲目的特点使林黛玉轻视自己的生命,充满了自虐,缺乏必要的理性,这既不符合宝二奶奶的身份也不可能担当起身为宝二奶奶就必定要承担的家族重任;唯情带来的狭隘自私,使林黛玉背负尖酸刻薄的恶名,在贾府缺失代表民意方向的人缘;唯情性格中对封建礼教的依附、认可,使得林黛玉虽然爱上了叛逆者,却既做不到将爱人拉回社会正统,又做不到和爱人一起共赴背叛之路,她的这种尴尬处境,只能导致爱情的失败,悲情的结局。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 :“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 ,是否符合党员条件 ,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这是对长期以来 ,我们党的自身建设中存在的“唯财产论”倾向的彻底否定 ,是继毛泽东之后 ,我们党的党建思想的新发展 ,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成为新世纪党的建设的重要指针。一中国共产党是诞生于积弱贫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落后的旧中国。当时 ,我国产业工人的数量只有二百余万 ,仅占全国总人口…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哲学中,对“怀疑”的认识论意义有不少论说,其中有持否定态度的“目的论”、“唯意志论”和持肯定态度的“手段论”。受“手段论”者的思想启发,我们认为,“怀疑”是一个既是否定,也是创新的认识范畴;“怀疑”的认识论意义在于,“怀疑”是人类认识在不断突破和创新前人的思想和认识而不断逼近真理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促使了哲学新范式的开创和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明代伟大戏剧家汤显祖曾任浙江省遂昌县知县五年,任内与逐昌县独山村的士子叶澳、叶梧和叶干三兄弟交往频繁,他们共同游览遂昌风景名胜,留下诸多诗文唱和之作。汤显祖还为《平昌独山叶氏宗谱》题写了叶梦得《像赞》、撰写了《叶氏重修宗谱序》。汤显祖辞官回乡后,叶氏三兄弟与他往来依然密切,他们互相传递思念和牵挂,独山三叶架起了汤显祖与遂昌士子百姓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他是戏剧家。一部水墨流香的《临川四梦》自问世起,便注定要惊世骇俗,成为传世经典。  相似文献   

6.
魏永贵  冯文开 《前沿》2013,(19):17-20
内蒙古文学研究班是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文联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建立的一个长线发展的内蒙古作家培养机制.从1960年起,已经举办了十余期,培养了数百名文学创作人才,涌现了巴·布林贝赫、纳·赛音朝克图、玛拉沁夫、敖德斯尔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作家,他们进而形成了一支具有内蒙古地域文化特色的草原作家群,显示了多民族文学的活力和希望.因此,考察内蒙古文学研究班与草原作家群的关系便具有文学史的意义,而且还能为文学创作人才的培养提供一条可资借鉴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张豫 《理论月刊》2004,(12):129-130
“重写文学史”是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活动,它所关注的一个重点,也是直到今天仍未完全明了的一个难点,就是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不能依附于政治,也不能脱离政治,两者的统一的关键是对政治作何理解。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最大的政治,因此,只有作家心中有人民,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革命战争时期党的组织发展工作坚持“不唯成分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这是经过革命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组织路线。而在新的时代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建党,坚持“不唯财产论”,不仅是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我党在新世纪为实现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蔡宗齐 《探索与争鸣》2020,(2):39-48+157
历代思想家和文论家所说的"情"的内涵和外延有很大差异。春秋时期和战国初期,"情"是指不同层次上事物现象的本质。战国中晚期,"情"的意义向人的方面倾斜,开始和情感发生关系。战国时代关于"情"的讨论都是围绕"本质""性"的主题展开的,而只有在讨论人性本质时才会论及人的情感。到汉代,"情"的核心内涵才逐渐被"情感"取代,最终成为几乎专指情感的名词。《乐记》和《毛诗序》将情与声音之文、语言之文、礼义之文相联系,从而将情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六朝批评家则将情的哲学概念引入文论,围绕情文关系深刻论述"情"的文学意义。思想史和文论中"情"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拓展其内涵和外延,从而得以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研究者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编撰深感兴趣,却没有对已经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进行梳理,以至于出现了以讹传讹现象。基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论文检索中国当代文学史图书出版题录270种,考察已出版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出版周期、编撰方式、图书命名、内容体例等各方面的特征,有利于研究者深入认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出版状况与编辑策略。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毛泽东的意志观有着较为明显的唯意志论倾向,其对毛泽东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甚至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唯意志论倾向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夸大政治思想的作用并导致了阶级斗争不断扩大化.这是造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左倾错误的文化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女性以日常生活为内容和题材的创作积累下的丰厚资源和传统,这是有别于男性的叙事传统和资源。立足于日常生活视角进行女性文学史的建构,有助于我们突破男性中心观念和题材等级观念的局囿,挖掘出许多不为人知的女作家及其作品,重新认识许多被主流男性批评遮蔽或歪曲了的女作家、作品,有时甚至从根本上扭转主流男性批评的定见,还女作家、作品应有的面貌和地位。因此日常生活,应该是寻觅女性文学传统、建构女性文学史和重构文学史的一个有效参照视角,它对于发掘女性生命价值及其人文内涵以及梳理、总结、建构女性日常生活叙事诗学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伪满洲国文学进入文学史,不是因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缺失的补充,而是缘于一方面其介入文学史将会重构文学史写作的结构框架,从而重新评定异族侵略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经验;另一方面,其能够提供经典文学史写作的文学范例。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对伪满洲国文学的整体性研究,将引导重新思考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对长远的学科建设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罗屿 《小康》2012,(7):94-95
遂昌,中国浙江西南部小山城,汤显祖写就传世名著《牡丹亭》的千年古邑;斯特拉夫德,英国南部小城,诞生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流芳古镇。两地远隔万里,却因彼此的文化自觉,让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有了一次迟到400年的牵手4月的一天,英国小城斯特拉夫德有些不同于往日。这座诞生了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古镇,忽然萦绕起婉转缠绵的昆曲唱腔。剧院里,舞台上的杜丽娘幽幽婉婉站定,一个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爱情故事就此开演。  相似文献   

15.
尘封了20年的听课笔记,时过境迁,还会带给人当时的感受吗?陈丹青和他的已敞恩师木心之间的佳话,因为这些笔记而再度热络。2012年岁末,陈丹青将他在纽约长达5年的听课笔记汇集成书,一段关于文学的记忆就此拉开。  相似文献   

16.
廖广莉  汤溢泽 《求索》2010,(7):193-195
当下文学史研究取得了些许成绩,但文学史观内存的缺点外扬出一些裂痕,其中之一在于放逐了"民国文学史",破坏了中国文学史体系完美性。造成此类局面的原因一是学人遮蔽了"民国文学史"在时空上的绝对性,二是丢失传统的名实观,残酷贬谪"民国文学史"。笔者在此纠昔日观点之偏误,并从语言学角度论证"民国文学史"建树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黄萍华 《传承》2011,(6):4-6
青少年毛泽东的意志观有着较为明显的唯意志论倾向,其对毛泽东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甚至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唯意志论倾向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夸大政治思想的作用并导致了阶级斗争不断扩大化。这是造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左倾错误的文化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黄三平  许宪国 《求索》2012,(8):154-155,141
汤显祖临川四梦蕴含了深厚的讽世意识,讽世内容大致可分为官场社会、时事政治、礼教和人性三个方面。讽世意识贯穿于临川四梦始终,临川四梦的讽刺是多指向的,讽刺最多的是仕宦人生和官场。四梦之讽世既是汤显祖所历所感与思想的表述,亦是时代革弊的强力表达。  相似文献   

19.
邓国军 《前沿》2010,(18):147-149
学术界对“诗言志”与“诗缘情”进行过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很少从“表现”的角度对它们研究。所谓“表现”,一般指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理性的、情感的因素比较显著。如果从“表现”层面来研究文艺理论范畴或命题,则主要指“偏于自我表现”的内涵。本文在辨别“情”“志”的基础上从中国古典美学“表现”的视角对“诗言志”与“诗缘情”作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阎伟 《理论月刊》2004,(9):65-67
“唯道集虚”和“判断悬置”分别是庄子和胡塞尔审美直观理论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对理解两人关于如何把握世界存在的本真意义——“道”和“纯粹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这两个概念为切入点,在确定它们在各自所属理论体系的位置同时,回答了它们“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并深入到庄子和胡塞尔审美直观理论,对两人本质相同、方式各异的直观理论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