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问题也日趋严重.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的资源环境,国内关于环境犯罪危险犯立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单位环境犯罪危险犯的研究十分有必要.本文系统的论述了单位环境犯罪危险犯的相关问题,着重论述了单位环境犯罪危险犯的构成要件及其特点,还对设置单位环境犯罪危险犯的处罚模式提出了立法建议,以期人们能够对单位环境犯罪危险犯有更深入的理解,对我国立法界关于单位环境犯罪危险犯的立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犯罪惩治力度的加大,负有环保监管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在环境保护中的失职犯罪日益成为被社会所关注的焦点.环境监管失职犯罪的发生是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环境监管人员个人方面的原因,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种种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立足于这种综合的犯罪原因论,对环境监管失职犯罪的治理和预防也必然要采取各种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共享单车以低碳环保的方式有效解决了短途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极大方便了公众出行,但也出现了一些犯罪问题.本文试图从环境设计的角度来预防共享单车犯罪,文章首先对共享单车犯罪预防性环境设计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并对共享单车犯罪的一些案例进行了分析,其次介绍了共享单车犯罪预防性环境设计的基本步骤,最后分别从制度、政府、企业和用户四个层面提出了共享单车犯罪预防性环境设计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薛靓靓 《法制与经济》2013,(6):68-69,71
污染环境犯罪的危害后果严重,其危害后果同时具有渐进性和潜伏性的特征,该种犯罪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危害极大。文章通过对污染环境犯罪的犯罪类型和罪过形式进行分析,使人们对污染环境犯罪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同时也对污染环境犯罪刑罚方面的缺陷进行了完善。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环境刑事立法体例已经很难适应愈演愈烈的环境犯罪.我国现行刑法对环境犯罪的客体界定不清,对环境犯罪罪名的规定散乱不成体系;环境犯罪在现行刑法中的位阶较低,不利于有效地惩治环境犯罪.我国环境犯罪的刑事立法,应当遵循人本主义同时兼容生态主义的原则,充分尊重生态环境本身的独立价值,借鉴德国环境犯罪刑事立法模式,选择环境犯罪在现行刑法典中独立成章的立法体例,调整部分有关环境犯罪且散见其他章节的罪名,扩充环境犯罪罪名涵盖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问题也日趋严重。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的资源环境,国内关于环境犯罪危险犯立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单位环境犯罪危险犯的研究十分有必要。本文系统的论述了单位环境犯罪危险犯的相关问题,着重论述了单位环境犯罪危险犯的构成要件及其特点,还对设置单位环境犯罪危险犯的处罚模式提出了立法建议,以期人们能够对单位环境犯罪危险犯有更深入的理解,对我国立法界关于单位环境犯罪危险犯的立法南所帮蹦。  相似文献   

7.
中日环境犯罪问题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境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种犯罪类型,日本在这方面的立法较为先进.通过比较中日环境犯罪的立法,可以为我国的立法完善带来启示.为了有效地预防、惩治环境犯罪,我国有必要对环境犯罪的保护法益明确化,并且应在环境污染犯罪中规定过失危险犯,采用法律推定证明环境犯罪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环境犯罪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研究我国环境犯罪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两项重大课题,世界各国都在想方设法寻求一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我国的环境犯罪研究也不应脱离这样一个基点。环境犯罪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过来,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又必须对环境犯罪予以制裁。我国当前的形势  相似文献   

9.
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之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梁 《法学杂志》2017,(12):133-140
基于环境犯罪的特殊性,人们对以刑法谦抑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为基础的事后刑法治理理念进行了深刻反思,反思的结果是以预防性理论和生态中心主义为基础的早期化治理理念得以确立.环境犯罪早期化治理的理论依据是积极预防,实践依据在于国家治理环境犯罪之战略的确立以及刑法对环境犯罪之社会治理的深度参与.我国新近的环境立法、环境刑法立法以及相关刑法司法解释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环境犯罪刑法治理的早期化,但从生态中心主义立场来看,这种体现还需要从刑法上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0.
环境犯罪罪名体系之科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环境犯罪之罪名类型和罪名体系进行系统梳理,是环境刑法之首要任务。系统的环境犯罪罪名体系,可分为损害私权利的环境犯罪和不当使用公权力的环境犯罪两类。前者可进一步细分为污染生态环境的犯罪和破坏自然资源的犯罪;后者可细分为玩忽职守类型、滥用职权类型以及徇私舞弊类型。对环境犯罪罪名体系中各类型犯罪予以深度研究,可以识别环境犯罪的自然犯属性,并有助于环境犯罪罪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宋小明  董晓薇 《犯罪研究》2001,(1):36-39,24
当前对我国城市治安影响最大的是流动人口犯罪,而流动人口犯罪问题说到底是进城农民犯罪问题.本文分析了在落后、封闭的农村环境下,农民所具有的特殊社会心理特征,分析了进城农民固有的心理因素,以及在城市环境中引起的心理变化与犯罪的关系.这种分析有助于人们对进城农民犯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的认识,并为制定控制进城农民犯罪措施提供心理学和社会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论环境犯罪严格责任原则之有限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犯罪是否适用严格责任是刑法理论界长期存在较大争议的一个理论难题。严格责任引入环境犯罪固然有助于严厉打击环境犯罪、减轻检控机关证明责任、提高诉讼效率等司法效益,但同时也必然带来扩大对环境犯罪的打击面、突破传统刑法罪过理论以及随意出入罪等司法弊端。而现代刑事法治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要在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之间保持平衡,以牺牲人权保障来换取惩罚犯罪的司法成效是得不偿失的。环境犯罪中引入严格责任同样必须合理平衡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这两大诉讼目的,应当严格控制环境犯罪适用严格责任,即只能为了有效保护被害人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在有限的范围内使用,必须受到法定条件的严格规范,且必须重视推定等证明方法的贯彻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速度越来越快,环境问题已变成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然而我国刑法在处罚环境违法行为的作用较为有限,国外早已对环境犯罪危险犯有了比较完备的刑事立法.因此,完善我国环境犯罪立法形态,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环境刑事立法和环境刑事司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我国女性犯罪率的上升,我国女性犯罪研究也越来越热,但是大部分的研究主要从探析女性犯罪的外部原因或环境入手,较少关注女性犯罪的心理原因.加强对我国女性犯罪心理成因的科学研究,并针对心理原因提出可行的防治对策,减少和预防女性犯罪,对于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浙江某市检察院2011-2013年的女性犯罪案件为视角,对当代女性犯罪的心理原因及预防对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赵星 《法学论坛》2012,(5):50-55
近年来,环境犯罪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新晋的犯罪类型正日益引起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环境犯罪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安全具有极大的威胁,国家必须动用全新、特殊的手段强化对此类犯罪的防控和打击。特殊侦查以区别于传统侦查的隐密、高效、强制的特性使其成为遏制环境犯罪的重要之选,特殊侦查制度的构建也是促进刑事司法,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的致命缺陷,也是我国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立环境行政违法"按日计罚"制度和环境犯罪"按日计罪"制度是弥补此法律缺陷和遏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当今世界有少数国家通过立法对环境犯罪"按日计罪"制度作了明确规定,美国就是其中典型代表。尽管环境犯罪"按日计罪"制度与我国传统刑法理论有颇多冲突,但是我国有必要也有可能借鉴环境犯罪"按日计罪"制度。  相似文献   

17.
徐杨 《犯罪研究》2001,(1):20-24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形成和发展,网络犯罪成为一种具有相当社会危害性的新的犯罪形态.由于网络犯罪发生和存在的空间的虚拟性,伴随着网络犯罪而形成的证据也具有了新的变化,对网络犯罪中的证据概念也需要新的诠释.正确认识网络犯罪中的证据之概念不仅为其合理的法律地位的确立奠定基础,对于查证和遏制网络犯罪,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环境犯罪是刑事领域的新型犯罪,随着环境问题的危害愈来愈大,环境犯罪引起广泛关注,由于环境犯罪的特殊性,其构成要件理论也引起理论界的广泛争议。本文就环境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中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环境刑事立法体例已经很难适应愈演愈烈的环境犯罪。我国现行刑法对环境犯罪的客体界定不清,对环境犯罪罪名的规定散乱不成体系;环境犯罪在现行刑法中的位阶较低,不利于有效地惩治环境犯罪。我国环境犯罪的刑事立法,应当遵循人本主义同时兼容生态主义的原则,充分尊重生态环境本身的独立价值,借鉴德国环境犯罪刑事立法模式,选择环境犯罪在现行刑法典中独立成章的立法体例,调整部分有关环境犯罪且散见其他章节的罪名,扩充环境犯罪罪名涵盖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夏德才 《犯罪研究》2006,(2):25-31,38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大经济圈地区是当前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犯罪高发、万人犯罪率最高的地区。三大经济圈地域环境与犯罪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本文分析了三大经济圈地区东部沿海沿边位置、交通枢纽地位、城市空间环境、地域气候环境对犯罪活动的影响,从而对全面把握三大经济圈区域犯罪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减少犯罪,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