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风问题从根子上说是思想问题,是党性问题。改进作风,必须从上往下抓起,从思想深处抓起,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端正评价导向抓起,从领导带头抓起,以上率下推动作风建设逐渐转变、持久见效。  相似文献   

2.
跳出“三农”抓“三农” 理清思路闯新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海 《实践》2006,(8):24-24,25
现阶段的“三农”问题,实质是城乡发展不协调;农牧业弱质、农牧民贫穷、农村牧区落后的问题,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带有根本性的战略性问题。一个地区要协调发展,必先解决好“三农”问题。自治区党委顺应“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趋势,从我区实际出发,提出“解决农牧业问题要从非农牧产业上找出路、解决农村牧区问题从加快推进城镇化上  相似文献   

3.
一、理论创新从问题开始英国著名科学家波普尔有句名言:“科学从问题开始”。这不仅说明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而且说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科学研究的意义所在。科学研究必须具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要求科研人员具有能力意识,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这种意义上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正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缜密的提问和思考:毛泽东思想是什么,怎样才是真正高举毛泽东思想;什么是…  相似文献   

4.
刘伟 《理论导报》2010,(7):44-44
从古至今,人有两大问题:一是生存问题;二是发展问题。前一个问题是科学问题,后一个问题就是哲学问题。从这种意义上说,哲学是指人们对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反思。  相似文献   

5.
贾磊 《理论研究》2023,(3):37-42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为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基本遵循。从生成逻辑来看,坚持问题导向是源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党史的宝贵经验,是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从当代价值来看,坚持问题导向是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全面建设、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从实践要求来看,坚持问题导向必须要重视发现问题这个逻辑起点,把握运用好分析问题这个中间环节,最终落实到解决问题这个根本目标上。  相似文献   

6.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特别是要在解放思想中深化认识,统一思想。从发展问题上来深化认识。一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解决了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用科学发展观研究解决当地发展问题,就抓住了所有问题的"牛鼻子"。二是科学发展观从理论上破解了发展难题。只要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住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7.
(一)金鱼深层矛盾.从改革的角度看,当前的经济形势和金融仍存在三个明显的问题:是金融中出现的矛盾从深层讲属于经济问题.经济是第一性的.金融是第二性的.经济中既有速度问题,也有效益问题,它制约了金融工作效益、比方说三角债从表象上看是资金问题,从深层次上看是经济问题.比如成品资金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实现.加之“水货”、假货和结构上的重复.企业的三角债已漫延到大三角债.即财政、银行、企业这个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府规制力的欠缺,是一个主要原因。本文从政府这一治理主体入手,从法规设置和监管机构两方面,考察食品安全问题中政府规制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政府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规制力,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徐庆东 《求实》2005,3(Z1):51-52
一、理论创新从问题开始 英国著名科学家波普尔有句名言:"科学从问题开始".这不仅说明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而且说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科学研究的意义所在.科学研究必须具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要求科研人员具有能力意识,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樊佳欣  周晓莹 《世纪桥》2012,(17):73-74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人才培养的"出口"问题成为重中之重。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认清当前形势,正确分析造成就业难的内外因素,从客观原因着眼,从主观原因着手,以内因促外因,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腐败是大敌     
曾侃 《学习导报》2010,(18):11-12
腐败是人民的大敌,是党的大敌,也是国家的大敌。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只有从制度上构建遏制腐败蔓延的堤防,才能有效防治腐败。腐败是祸事前因,幸福是勤廉后果。阳光下的权力,是腐败的克星;暗箱中的权力,是犯罪的温床。  相似文献   

12.
腐败是大敌     
曾侃 《新湘评论》2010,(18):11-12
腐败是人民的大敌,是党的大敌,也是国家的大敌。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只有从制度上构建遏制腐败蔓延的堤防,才能有效防治腐败。腐败是祸事前因,幸福是勤廉后果。阳光下的权力,是腐败的克星;暗箱中的权力,是犯罪的温床。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目标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发展,人的问题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在公共政策的研究中,从伦理的角度出发,显得不足.本文试从原因和意义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公正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是世界各国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几年来,有关论述公正与效率的文章频频见诸报端,大家从不同的领域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力求从另一些不同的角度对公正与效率关系作一考察。从人与社会的发展看公正与效率从人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公正与效率都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两者的关系是互为前提,互相贯通,融为一体的,统一是两者关系的基点。一方面,效率决定公正。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一是效率决定公正的产生。从历史上看,公正问题的出现是在剩余物品的产生之后。斯宾诺莎曾经指出,公平与…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目标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发展,人的问题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在公共政策的研究中,从伦理的角度出发,显得不足。本文试从原因和意义两方面进行探讨。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单纯从分配领域解决分配问题是不够的,应该从全局出发,从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除了采取针对现实问题的直接性政策措施外,还应注重客观经济调控和资产再分配的根本性政策。  相似文献   

17.
经济要发展,各项工作要上去,关键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的核心是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因此,解决辽宁的问题,要从解决人的问题入手,首先要从解决党员干部特  相似文献   

18.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既是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必须具备的能力素养,更是在...  相似文献   

19.
程伟礼 《学习月刊》2014,(17):39-40
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基层治理问题。从我国群体性事件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来看,基层治理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既要见物又要见人,既要解决实际问题,又要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这是一个实践与理论互动的复杂关系,从哲理上分析这本质上是一个体与用的关系问题,并非西方哲学所长。  相似文献   

20.
文化视野中的党风政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坤武 《唯实》2002,(5):59-62
本文从文化视野考察党风政风 ,指出党风政风问题的实质是党员和公务员的价值信仰问题、人格理想问题、道德责任问题。先进文化建设是党风政风建设的基础 ,党风政风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