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当今网络传播环境下,媒介权力的作用方向事实上已经发生了由以往的政治统治集团及其机构垄断的"权威主导"逐渐向普通民众参与传播的"草根主导"方向逆转。这一变化表明:网络空间草根民主和草根民主化趋势正在形成并不断发展。这对现代政治体系运行,尤其是对权力监督和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手段和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网络空间中,草根民众的网络造势与政府回应具有互逆作用,即:网络民众通过网络言论造势而给政府施加舆论压力,并迫使政府做出及时回应和处置。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网络草根民主及其发展趋势,正确对待网络空间传播的政治信息与政治言论,尊重草根民众公共话语权,以平等对话理念为指导、以制度建设和网络立法为手段、以培育网络草根民众的理性精神和自治能力为主要内容治理网络空间草根民主无序发展的乱象。  相似文献   

2.
善治是治理理论追求的目标,乡镇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应遵循善治理论,同时坚持效率和民主的原则.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在职能定位中保持管理职能和政治职能的平衡,在管理职能实现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在政治职能实现过程中维护农民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3.
在街道办事处与社区治理的研究方面,传统的路径是管理主义或技术主义的,即从政府内部的改革来影响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选择。但这种路径选择,仍然无法摆脱政府权力和规模扩张的内在冲动。本文选择了另一研究视角:治理与善治以及民主政治发展,即从政府管理体制以外来重新审视街道办事处与社区的关系。国外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4.
沈晓宇 《党政论坛》2013,(4):28-30,1
从追求"好政府"到注重"好政府"与"好社会"的良性互动,体现的是从"良政"到"善治"所代表的统治理论和治理理论的范式转变,是实现社会创新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民生政治:国家治理体系建构的合法性向度与发展理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16,(6):30-34
民生政治是考量国家治理体系合法性的重要价值面向,在民生政治建设过程中,政府扮演着"主导者"和"协调者"的双重角色,政府围绕公共服务这一条主线,逐渐实现民生政治建设的整体性治理。民生政治是行政善治与国家治理合法性的价值诉求,善治回应是以民生政治为基础的国家治理程式。落实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现代政党的理性执政是国家治理体系合法性自身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民生政治发展理路,主要呈现为民主与民生的互动对公民理性的吸纳与塑造,在政治话语与法治论域中民生权利的调适与转换,民生建设与民权保障的价值寻绎与审视,民生改善与政治认同的治理导向和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乡政村治”治理体系的建构与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1980年代以来的"乡政村治"治理体系的建构过程的梳理,总结了这一治理体系所具有的新特点,认为这是乡村社会中民主实践的一次尝试,这一新的治理体系的形成对于现代乡村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开放了乡村社会,推进了农民在经济上的独立与政治上的自主,对于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伴随新公共管理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式微,西方公共行政理论试图从价值与工具两个层面实现对新公共管理的超越,形成了后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丛林。其中,公共价值管理在整合部分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元素的基础上,在价值和工具两个层面回应了新公共管理的困境,展现出成为公共行政理论新典范的潜力。相比于新公共管理的改革理念,公共价值管理从整个民主政治系统出发,审视政府治理危机,改变了"以管理主义改革追求政府善治"的思路,力图实现工具与价值的融合;提出把有效政府治理建设与民主政治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公共价值管理所倡导的创造公共价值主张往往又受到政治现实基础的掣肘,在实际操作性上还存在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8.
张敏  王苏喜 《理论导刊》2008,3(6):53-54
在政治学意义上,民主政治实质上就是包含着形形色色均衡关系的均衡政治.均衡政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表现,是和谐社会建构的民主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9.
孙娟 《学理论》2015,(1):66-67
现代政治追求以平等、自由、民主之过程,并求高执行效率。然而自政治与行政二分以来,二者的结合亦难以协调,即高民主政治则低效率行政。从儒家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着手,探寻如何提高政治的公平与培养公民的意识;从荀子"化性起伪"的思想着眼于更好地进行制度建设,提高执行的效率;以老子的"无为"思想寻求政治职能的转化,从而使中国政治走向高民主与高效率的阶段,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社会治理要根本转变政府统治的唯一权威,重视和发挥公民、社会组织和市场的作用,在共同实施公共管理中形成良性互动,进而实现善治。"善治"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治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Ethical orientations that emphasize universal duties, ideals, and values are well known to public administrators. We pay attention to principle, policy, ideals, shared goals, and the provision of a variety of commonly held values, such as clean air and water, mosquito abatement, and public recreation. The word "public" often seems to be a synonym for "universal." However, this article explores particularity in ethics, especially as it applies to the life of the public servant. It identifies three distinct orientations that focus on the concrete—as opposed to the abstract—and it shows how the exceptional cases are not administrative problems; rather they provide a reality check for public administrators who suppose rules, plans, and programs to be their primary orientation toward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concerns.  相似文献   

12.
张长立 《理论导刊》2003,(10):35-37
"新公共管理模式"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基本趋向和实践模式,其出现具有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背景.从哲学层面看,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哲学的单一主体范式向后现代的多极主体范式转移的具体显现.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向度,具体阐释行政管理由传统的官僚体制向新公共管理转移的历史过程与原因,分析其背后内蕴的哲学基础是管理主体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范式转型,对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3.
所谓行政三分就是在决策、执行、监督三项职能相对分离的基础上,形成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政府架构,目的是建设“现代公共型政府”。行政三分实施的理由是因为行政道德失范、寻租活动、政府决策缺乏完全准确的信息、政府决策时滞、政府活动低效率、政府的主观倾向和政府的原谅失误倾向等。  相似文献   

14.
公共服务、公共管理与法国公共行政的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胡德(Hood)的新公共管理思想和霍尔(Hall)与赖特(Wright)的新历史制度主义观点,分析了法国最近的几次改革及其相关理念,认为如果不同的政府都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来解决相似的问题,那么,改革的具体内容则依每个国家自身的环境,或先天条件而定.  相似文献   

15.
行政管理模式是政府为管理社会而形成的社会互动机制,按照社会资源配置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无限型"、"两合型"和"有限型"三种。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政府选取的是"无限型"行政管理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事务式"管理理念、"行政命令"管理方式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管理途径等特点。随着我国行政环境的日新月异,这种相对封闭、僵化的管理系统日益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建设动态性的"两合型"行政管理模式,在其调适过程中,"服务式"管理理念逐渐树立、"法律式和经济式为主,行政式为辅"管理方式逐渐形成,"统一领导,因地制宜"管理途径逐渐理顺。"两合型"行政管理模式的这种调适为我国向"有限型"行政管理模式的转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 was only the latest demand that public organizations promote efficiency by adopting business methods. There again followed reactions from those arguing that other values, such as equity,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democracy, are as important as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an economic rather than business perspective on efficiency may usefully contribute to the scholarly conversation. It also suggests that it is "efficient" to identify the public values in play within any given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7.
在行政学120多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同学派的争鸣,仅仅是在不同时期管理主题变动下研究潮流的变迁,这种变迁可以凝练成一个以政治-行政两分的"威尔逊-韦伯"范式为轴心、以时间、历史事件和学科厚度为坐标系的"呼吁行政"与"改造行政学"交织演进的双螺旋模型.在螺旋演进中,形成了研究潮流A、B、C、D、E、F.在未来的20年,我们将面对潮流G的冲击.鉴于第一、二次明诺布鲁克会议推动、预示了潮流E、F的到来,我们在统计分析第三次明诺布鲁克会议资料的基础上预测了研究潮流G将会是"治理"+"呼吁"+"改造"≈"治理的绩效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8.
The "big questions" articles previously published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found a widely divergent set of questions rather than a shared research agenda. This article applies the concept of layers of society to analyzing the author's starting points and developing questions that link the organiz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levels. Connecting these levels offers the potential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problem solving on only one level. In addition, this framework explains the diversity of research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 potentially productive and connected, rather than fragmented and in intellectual disarray. This article offers four researchable questions that connect the organiz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levels. The proposed questions build on existing research and address practical problem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is framework provides a typology that expects diverse research questions and can productively connect researchers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the complex challenges of democracy.  相似文献   

19.
尚虎平  惠春华 《公共管理学报》2013,10(1):117-127,143,144
近年来"网络围观"大大影响了政府行政,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为弄清特定网络事件发生后如何进入网络渠道并引起围观,继而进入政府的公共政策系统并产出公共政策,论文力图在尽可能宽广的范围内收集已经发生且政府对其做出了反应的网络围观事件进行多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努力探寻网络围观到底促进了政府效率提升,还是促进了群氓暴政,或者促进了其他类问题。研究发现:网络围观将处在隐匿状态的公共权力放到了众目睽睽之下,以"凝视"权力制约了行政权力不作为;被代表的"民意"与志趣相投者的极化,使得"无组织的组织"产生了超组织力量;天生的"政治动物"一旦获得参与机会,其政治原生正义与原生野蛮、黄色同时显现;行政权力万能与"睡狗行政"———不打不动,打了乱动;初现的浮躁与理性并存的公民社会监督政府与要挟政府。受一定的条件限制,对于网络围观的内部机制、机理、大数规律的探究还不够深入,信度、效度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