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4年4月27日晚.著名的广昌保卫战以红军败走广昌.退守赤水、头陂一线而告结束。这场历时18天的阵地战、消耗战.是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中损失最大的一仗.参战部队伤亡5500余人。广昌失守后.国民党军步步紧逼.中央苏区面积日益缩小。红军节节失利,陷入困境,被迫撤离根据地.踏上了长征之路。  相似文献   

2.
?193i年11月,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泰宁正式列入中央苏区版图,成为当时中央苏区21个组成县之一。1932年10月,国民党军开始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二阶段“围剿”计划。  相似文献   

3.
《福建党史月刊》2012,(20):8-10
闽东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央苏区遭遇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的特殊形势下,我党在南方创建的最后一块红色苏维埃区域。它是以马立峰、詹如柏、叶飞、曾志、阮英平、杨而菖、叶秀蕃、范式人等为代表的闽东党组织在邓子恢、陶铸等上级领导的指导下,紧紧依靠闽东广大工农群众,经过“五抗”斗争和游击武装斗争的多年浴血奋战而创立的。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关于闽东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读:  相似文献   

4.
王标 《世纪风采》2011,(11):9-14
1945年11月,胡耀邦受命离开延安奔赴东北战场,在他即将进入辽宁时,国民党军在美军的帮助下从葫芦岛登陆,抢先占领了平泉县城,以重兵扼守住了前往东北的通道,胡耀邦率领的东北先遣队只得原地待命。  相似文献   

5.
吴德坤 《党建》2010,(5):58-59
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周恩来功不可没。 遵义会议的召开,曾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酝酿过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湘江战役后,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李德已毫无威信,博古不懂军事,更由于失败而感到责任重大,意气消沉。  相似文献   

6.
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后,面对国民党军准备新“围剿”之机,周恩来和朱德据理力争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正确军事方针,但博古和李德却简单照搬苏联军事斗争经验,顽固坚持扩大苏区和夺取中心城市的战略方针,轻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在实践中总结的正确战略战术,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节节失败,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为准备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三人组成中央“三人团”,负责筹划和准备工作,尽管周恩来与博古、李德在战略战术上有分歧,却以极强的组织观念“相忍为党”,根据共产国际的战略转移指示,周恩来负责或参与了红七军团北上、红六军团西征、与粤军陈济棠谈判达成借道协议、组建第八军团和中央教导师、确定红军主力集结地等诸多秘密准备工作,参与指挥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集结于都、组织部队抢渡湘江渡口等军事行动,指挥红军西征通过四道封锁线。  相似文献   

7.
胡兆才 《党史文汇》2006,(10):21-26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是中央红军在经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在敌强我弱的劣势环境下,如何迈出长征第一步,赢得突围胜利的?  相似文献   

8.
也正是这种战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对于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提出的“短促突击”战术,时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的林彪曾撰文对这一战术进行了分析,但近年来颇遭非议,被认为是靠近博古、李德的“一个,林彪这一做法政治上的表态”,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9.
中共六届五中全会是中共中央在苏区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它直接关系到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成败。共产国际在会议议程、军事战略、经济政策、工会政策以及中央领导机构的人选问题上事先均作了仔细的安排,并与中共中央有过沟通。这次会议全面肯定、维护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的政治上的"左"倾错误,并将这种错误发展到顶点,因此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被迫长征。毛泽东没有参加五中全会,会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不同意中共中央让毛泽东赴苏的动议,后又对全会的政治决议中一些极左的观点进行了批评。另一方面,这次全会将毛泽东、张闻天和王稼祥等选入政治局,为今后的拨乱反正提供了组织上的可能性。全会选出的中央领导机构(尽管在遵义会议上主要领导人有了变动)在长征途中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
徐碧深坑岭战斗,阻滞了中央苏区东线敌人,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战斗有效牵制阻滞福建方面敌人参与第五次“围剿”,为我军积累了野战经验,是成功的游击性运动遭遇战例,丰富和印证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11.
散木 《党史博览》2006,(6):39-41
一1931年,鄂豫皖红军在反“围剿”的双桥镇战斗中,活捉了国民党军第三十四师师长岳维峻。岳维峻,字西峰,陕西蒲城人。岳少时习骑射,有侠气,后加入同盟会,参加关中反清起义,后入陈树藩军中之教导营,与胡景翼等参与讨袁、护法诸役,岳任靖国军前敌总指挥,后为国民二军总指挥、师长  相似文献   

12.
杨睿  杨升祥 《党课》2011,(5):23-33
本节党课内容提要: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入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时期。党经历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相似文献   

13.
黄宇 《世纪风采》2011,(4):40-43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面对50万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当时10万红军被挤压到赣南闽西只有七个县的狭小区域。就在蒋介石准备发起总攻前夕,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的五个主力军团却神秘地跳出了包围圈,向西走上了长征之路。  相似文献   

14.
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陷入全面被动、中央红军主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之前,闽东革命斗争的异军突起,不仅拖住了国民党正规军两个师、一个海军陆战旅的兵力,还直接援助了中央红军为打破敌人的“围剿”而派遣北上出击的红七军团的战略行动;在中央红军主力出发长征,至巧渡金沙江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这段长征中最艰苦的时期,闽东苏区的反“围剿”斗争,更是紧紧拖住了国民党正规军八个师等近十万兵力;在中央红军主力进入川西到达陕北胜利完成长征,闽东革命斗争的再次蓬勃兴起,又一次使国民党三个正规师、一个旅等兵力深陷闽东。事实表明,闽东的革命斗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及中央红军主力随后进行的长征,为这一时期的中国革命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5.
广昌南部及石城地域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后期的主战场。红军在这块区域进行了一系列的阻击战斗,这些战斗对中央红军实现大转移的战略目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德来中国前,仅有两次简单的军事经历,是当时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把他请到中央苏区的,并在博古的支持下,掌握了中央军事指挥大权,成为凌驾于中央军委之上的"太上皇"。李德不问中国国情,不顾战争实际情况,仅凭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的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坐在"独立房子"里按着地图指挥战斗,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在长征的初期,他采取了消极避战的逃跑主义,再次使中央红军损失惨重。黎平会议最终否定李德顽固坚持的错误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7.
兴国“扩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前,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着坚定的理想与信念,征服了人迹罕至、鸟兽绝临的雪山蛮野,粉碎了力量数十倍于己的反动势力的围追堵截,创下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今天,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本刊将陆续发表以长征亲历者为主的回忆、纪念文章,以志怀想。本期所编发的几篇回忆文章原刊载于上世纪90年代初沈阳军区内部编印的《革命回忆录汇集》,其中既有对“左”倾机会主义者给中国革命造成严重危害致使红军被迫长征的憎恶鞭挞,也有对工农红军在艰苦卓绝的伟大长征中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讴歌赞美。这些长征亲历者如今都已不在人世,但通过他们的口述,却给我们后人留下了那个艰苦岁月的永恒印痕,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对我们今人的启示与鼓舞。  相似文献   

18.
颜梅生 《湘潮》2011,(5):49-49
从1930年11月至1934年10月,蒋介石指挥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其间,中央红军共牺牲了9位师长。这里介绍的是他们其中的5位。  相似文献   

19.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陆定一的这首诗再现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8万多人在1934年10月集结江西于都河畔,渡河长征的情形。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就是从这里渡过于都河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担任全军殿后的我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浴血奋战,出色地完成了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率领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抢渡湘江的任务。终因敌众我寡,孤军作战,弹尽粮绝,全师将士大部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