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新年 《前线》2012,(2):19-21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一次把扩大内需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并要求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继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以下简称“扩中”)之后,“扩中”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这种提法在我党的文件中尚属首次。“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提出,对防止两极分化,维护社会稳定,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一些专家评估,目前中等收入者占人口总数的18%左右,高收入者的比重不到10%,低收入者占60%以上,社会的整体结构是“上头小,下头大”的“金字塔型”。我们是在经济文化落后、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量少的情况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先富”与“后富”的战略考虑,暂时出现这种…  相似文献   

3.
《当代党员》2011,(1):8-8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接重庆“十二五”规划目标,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年的主要经济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第10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本次会议亮出的鲜明基调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突出的关键词。日前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了湖南2022年的经济工作。贯彻落实好“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当以全面的“稳”,确保高质量的“进”。  相似文献   

5.
王铮一 《求贤》2011,(1):51-51
岁末,中央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和往年不同的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要为“四万亿”之后的中国经济走向把脉,更要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宏观政策定调。  相似文献   

6.
林毅夫 《理论导报》2012,(10):35-35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以后,经济增长放缓,未能继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的现象,其原因是在产业和技术结构上无法不断以高于发达国家的速度升级所致。  相似文献   

7.
中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它所依赖的从人均低收入经济体转变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不能继续指导它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由此导致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历史经验表明.许多国家能够快速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但很少有国家能够有效规避“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2,(20):4-13
2011年,中国GDP达到47.2万亿元人民币,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也突破5000美元达到5431.8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此时的中国已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就在我们为祖国的经济增长、国力变强而鼓掌喝彩时,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已向我们缓缓逼近——-转型中凸显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使刚刚跳出“贫困陷阱”的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又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挑战——“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9.
宋圭武 《廉政瞭望》2011,(24):66-66
随着中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各方面开始关注中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但如果把视野拓展到世界范畴,拓展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就可以看到,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而是改革停滞与倒退的风险,是“改革陷阱”或者说是“转型陷阱”。  相似文献   

10.
“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是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其基本涵义是指,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人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原因主要在于,进入这个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  相似文献   

11.
刘事青 《学习导报》2010,(21):29-30
在县域经济干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一轮发展大潮中,双峰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和财政穷县,坚持“四个第一”,努力打造娄底对接融入长株潭的“桥头堡”,承接产业转移的“排头兵”,跨越赶超的“先行县”,力争5年内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到湖南中等发达县水平。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当代》2012,(1):63-64
一系列的“碰头”,给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带来了不确定性。经济增速放缓与世界经济放缓碰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放缓碰头;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碰头……面对诸多“碰头”带来的风险,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就要坚决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中求进,统筹协调,化解矛盾,趋利避害,避免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一时间,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关心关注的热点、热词,成了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时代最强音。2013年1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作为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明确指出,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的总基调,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创新发展。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出所料地将“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作为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的最核心,唱响了改革“好声音”。  相似文献   

14.
翻开报纸是会议报道,打开电视机是会议新闻,扭开收音机还是会议消息、有人说,现在是文件成“山”,会议成“海”,整天忙于爬“文山”,游“会海”。的确.眼下“文山会海”已成为一大“灾”各级干部都陷入“文山会海”之中:由于“文山”叠嶂,难看顶峰,“会海”无边,不能上岸,许多同志疲于奔命,叫苦不迭。桌机关一名领导干部说,在年终岁首,他一连开了三个星期的会,共计开了14个会,会前会后形成的文件、材料达20余份。  相似文献   

15.
朝鲜第11届最高人民会议第4次会议上,内阁总理朴风柱在工作报告中指出,朝鲜今年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决定性”地发展农业生产,圆满地解决人民的粮食问题和吃饭问题。并强调要根据变化了的环境和现实的要求,“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积极开辟对外市场,实现贸易的多样化和多边化。同时要不断改善经济管理方法”。尤其“在经济管理中既要体现社会主义原则,又要保障实利”。  相似文献   

16.
苗遂奇 《党建》2009,(4):14-15
三月的北京,春意融融。承载着13亿人民的重托,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先后召开。今年的“两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形势下召开的,广大代表、委员就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商国是,共谋国家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7.
“西楼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陈云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分析了当时国家所面临的经济情况,提出了克服困难的办法。之后,陈云又在国务院召开的各部委党组成员参加的扩大会议上作题为《目前财政经济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的报告。“西楼会议”后,党中央相继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加速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从而使国民经济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1,(6):42-42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改革顶层设计”,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加强改革设计”,这体现了我党改摹思想的重大进展。“顶层设计”是源于系统科学的一个概念,指用系统、全面的视角,审视系统建设中涉及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统筹、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上输入“喻晓”两个字,很快会跳出数万个辞条,但最“经典”的还是喻晓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局长”的身份出席各种会议的报道。喻晓的介绍是这样的: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北美经济发展研究院院士,曾任国务院经济资源学术研究委员会地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改革与发展理事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现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局长。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2,(3):124-124
人物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那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他评价自己“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这并不完全是谦词,曾国藩的智商只是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