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6年3月17日,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从青岛乘飞机在南京摔死不久,国民党军统局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仍掌管国民党的侦察、电讯、情报等工作,主要目标仍然对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其前身军统局自1938年改建后,就有袁殊、黎琳等中共地下党员打入,使中共对国民党的核心机密了如指掌。后袁殊奉命潜入了汪伪集团,黎琳等1944年被破获。为了使中共秘密战  相似文献   

2.
徐楚光,湖北浠水县人。参加革命后曾改用徐建豫、徐祖芳、徐楚狂、席君实等名,1909年2月9日出生于浠水县团陂镇路口乡白鹤村的一户贫苦农家。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即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潜入湖北、广西、河南、山西等地国民党军中任职,对国民党官兵进行策反。  相似文献   

3.
淮海、平津、辽沈战役之后,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一些国民党将领纷纷率军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统治地位,国民党派驻其他国家的大使馆,也纷纷投入新中国的怀抱。1949年12月,国民党政府驻缅甸大使涂允檀宣布起义,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宣布起义的国民党驻  相似文献   

4.
自由批评是共产国际同意中共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的主要条件之一,也是中共在联合战线中保持独立的条件之一。中共公开批评国民党及其领袖关于国民革命的错误观念和言行,在引导和影响国民党政策、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同时,也引起国民党方面的严重不满乃至抗议,甚至采取"整理党务案"等办法来解决。中共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以及国民党的压力下,不断调整批评国民党的策略,在北伐战争开始后逐渐减少对国民党的批评。因此,中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的批评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明显呈现出由激烈到和缓,再由和缓到激烈,最终又回复到和缓的变化路径。这种结局是与联合战线由中共和国民党联合向中共和国民党左派联合的策略变化相联系的,也是国共两党争夺国民革命领导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戴季陶、蒋介石、汪精卫等对三民主义进行曲解篡改,将其异化为反共反人民的理论;以宋庆龄等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始终高举新三民主义旗帜;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对三民主义加以升华,推进了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真正实现了孙中山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  相似文献   

6.
杨飞 《湘潮》2008,(8):49-50
李宗仁是国民党著名高级将领,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李宗仁流亡美国。 1965年,在周恩来等的精心安排下,思乡心切的李宗仁冲破重重阻扰,由美国辗转回到祖国。归国后,李宗仁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7.
徐楚光,湖北浠水县人。参加革命后曾改用徐建豫、徐祖芳、徐楚狂和席君实等名,1909年2月9日出生在浠水县团陂镇路口乡白鹤村的一户贫苦农家。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即从事国民党军的策反工作,潜入湖北、广西。河南、山西等地国民党军中任职。  相似文献   

8.
黄黎 《党史博采》2003,(10):29-33
一 国民党“二大”后,蒋介石的地位明显上升,这时他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校长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等军政要职于一身,与在广东的一些国民党领袖相比,在军事上,蒋介  相似文献   

9.
赵岩多  韩荣样 《福建党史月刊》2006,(11):I0007-I0008
1934年9月4日凌晨,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浙江龙泉进入浦城,到达管厝乡东坑桥、灯盏坪一带。5日晨,国民党七三五团到达仙阳要隘拦堵,国民党四十九师也从浙江龙泉溪口入闽尾追企图形成夹击之势。先遣队避实就虚,改道向忠信乡境内挺进,后经排栅、小毕、茄罗等地,绕过布防仙阳的国民党七三五团后,在仙阳镇渔梁村趁夜穿过江浦公路,截获了国民党军车一辆,缴获步枪20余枝,并破坏了一段公路和电线,漏夜离开渔梁,经花墙头、麻山、大沿坑、蔡家岭到上下洋。  相似文献   

10.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几乎全线崩溃。在周恩来的劝说下,国民党谈判代表张治中等人留在了北平(今北京)。1949年5月下旬,中央军委调动部队实施进军大西南的战略决策,力图把国民党残留的胡宗南、宋希濂两个主力兵团消灭在中国大陆。1949年11月6日,周恩来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宴请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此前国民党派出的和谈代表。在酒宴上,张治中意外地见到了原胡宗南的侍从副官、机要秘书熊向晖。周恩来郑重向张治中等人介绍:熊向  相似文献   

11.
战后的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对杭成为主流.为了在对抗中占据上风,双方展开T对东北地区的争夺.按照<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出兵东北的苏联应该在日本投降后3个月内将东北的行政权交给国民党.面对这种局势,中共军队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先于国民党军队而进入满洲,控制了大连港等海口、北宁路等铁路线,使国民党变得极...  相似文献   

12.
在福州市解放前夕,蒋介石曾亲临福州布置福州市的防御,要求驻榕国民党部队死守福州、厦门等城市,以屏障台、澎、金、马。但当时奉命镇守福州的国民党将领李良荣、李延年等人也知道,福州失守不过是个时间问题,守是毫无意义的。此时,他们做得更多的倒是进行“后事”的安排方面。以台湾为中心的庞大的国民党特务机构纷纷采取所谓“应变”措施,他们四处安插特务,秘密布置联络网,以为日后配合国民党的“反攻大陆”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3.
1949年8月,驻留香港的国民党立法委员和中央委员黄绍竑等44人联合发表政治声明,号召忠于三民主义、忠于中国人民的国民党员,立即与反动的国民党政权决裂,与中国共产党彻底合作,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而共同努力。声明发表后,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员纷纷响应,形成了一个广泛的脱离旧政权运动,时人称之为“香港起义”。  相似文献   

14.
金志宇 《党史纵横》2012,(11):58-60
中共的叛徒中,投敌后做特务的很多,如张国焘,投奔国民党后被安置在军统局,做了戴笠手下的特种问题研究室主任。在几十年的国共斗争中,安排中共叛徒做特务,也是国民党方面的常用手法,按照国民党军统、中统两大特务系统来说,在军统系统的还有担任过中革军委秘书长的徐梦秋、中共东北军工委书记项乃光、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处长袁晓轩、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等;在中统系统做特务的有担任过中央特科负责人的顾顺章、中央政治局候补常委徐锡根、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卢福坦、中共上海执行局书记李竹声、中共南委宣传部长涂振农等。这些人在国民党特务机关里或高或低都有一定的职务,但真正在军统、中统中做特务做到首脑级别的叛徒,惟有曾任中共南委组织部长的郭潜。  相似文献   

15.
1924年1月改组后的国民党,已不是单纯的资产阶级政党,而是各阶级合作的统一战线组织,是“各阶级联盟的政党”。其基本成分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同时还有一部分地主、买办、官僚、政客、军阀等反动分子。国民党阶级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随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各阶级必因其利害关系出现斗争,从而使国民党分化出不同的政  相似文献   

16.
新的革命高潮呼之欲出中共三大后,中国共产党即全力投入到国民党改组工作中,各级党组织积极动员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许多共产党员成为当地国民党改组的主要负责人,对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共产国际和苏俄也积极帮助国民党进行改组,1923年10月,鲍罗廷以共产国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在国内抗日救亡浪潮的压力下,蒋介石国民党被迫产生了准备抗战的思想,并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抵抗意识。这对于国民党抵御日本侵略,参加全民族抗战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阶级本质所决定,蒋介石国民党准备抗战的思想又是不坚决、不彻底的,具有妥协性、依赖性、片面性等历史局限性,从而未能在抗日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对国民党大陆统治覆灭的失败原因进行反思,认为根本原因是国民党自身的失败,由此发起了国民党改造运动.其动机既是为了使国民党获得新生,反攻大陆,更是为了推卸自己责任,加强自身的独裁统治.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对国民党大陆统治覆灭的失败原因进行反思,认为根本原因是国民党自身的失败,由此发起了国民党改造运动。其动机既是为了使国民党获得新生,反攻大陆,更是为了推卸自己责任,加强自身的独裁统治。  相似文献   

20.
《福建党史月刊》2016,(11):70-72
正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蒋介石除调集重兵"追剿"主力红军外,同时部署对南方各革命根据地全面"清剿"。国民党军采取碉堡围困、经济封锁、移民并村、保甲连坐、"五光""十杀"等残酷毒辣的手段,妄图消灭革命力量。图为闽西苏区沦陷后,被国民党第三师血洗的上杭莲塘村废墟一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