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书笙,个头1米83,标准的山东黑大汉,熟悉他的人称其酷像少年毛泽东。好友,做事为朋友“两肋插刀”;豪爽,喝酒能喝八两不喝半斤,喜欢辣椒、大蒜和大葱蘸酱;文人气息浓厚,喜爱文艺,酷爱毛泽东诗词;果敢、刚毅,大将风度。  相似文献   

2.
文摘精萃     
《时代潮》1995,(10)
荷兰一名研究犯罪专家称,一项国际性调查研究显示,痛饮啤酒的国家所发生的袭击和家庭暴力事件比喜欢饮葡萄酒的国家多。荷兰登大学扬·范迪克在澳洲的第八届暴行受害者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其研究结果后对路透社说:“喜欢喝大量啤酒的民族同时拥有喜欢虚张声势的民族性。酒后打斗是他们正常活动的一部分。”范迪克说,喝酒或喝葡萄酒较少的民族相反有较少暴力罪案发生。他说,研究结果集合了40多个国家的调查报告,是一个不断探讨罪案同喝酒之间有何关系的研究工作的一部分。范迪克说:“我认为并不是酒本身使人变得暴戾。”范迪克说:“传统上,(南欧的)人会同家人一起进餐时喝葡萄酒;而  相似文献   

3.
今年40岁出头的江苏省金湖县人伍某没有正当职业,却特别喜欢喝酒,一目三餐几乎每顿都要喝上两盅。因为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伍某经常喝了上顿没下顿,为了解酒瘾,伍某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去酒店或超市偷酒。  相似文献   

4.
轻松一刻     
轻松一刻酒后训话少尉很喜欢喝酒,一天晚上,他喝完酒带着醉意向所辖的士兵训话。“各位,你们喝酒千万不要过量,不然就会把天上的两个月亮看成4个了!”爸爸是将军一位刚刚晋升的上校到前线视察他将要接管的部队,他走到队列中一位有点害羞的士兵面前时停了下来,说:...  相似文献   

5.
喝酒吗?如果是男爷儿们,可别说不会。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酒民,男爷儿们好意思说不会喝酒?连外国人都说中国人喝“疯”了,你一个男爷儿们硬说自己不会喝酒有谁相信?咱们中国的确是个“酒国”“,喝酒疯”是老祖先传下来的。当然,我们现代人不仅继承了老祖先的传统,而且把它发扬光大了。外国人总不理解我们中国人的酒中疯狂,说明他们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就这文化、这环境、这习惯,不“疯”才怪。很早很早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先大禹品尝到一种特殊的饮品,其味芳香,荡神惑意,于是惊曰:国之祸也!被大禹视为“国之祸”的饮品便是“酒”。大禹“遂…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春风,以蔬菜大棚闻名遐迩的寿光市妇女中频频爆出文明新事,成为某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新的风景线。这里向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三则。最近,寿光市丰城乡33个村支书的妻子联名修书,向自己的丈夫发布“禁酒令”,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长期以来,村党支部书记虽身居“九品”低位,却身陷“革命小酒天天有*的漩涡中难以自拔,亲戚请,朋友请,支书之间互相请,村民都请;喜事喝,丧事喝,上级来人陪着喝,天天都喝。像是不到谁家喝酒面子上就过不去,支书们也曾想过许多拒请办法,但效果不佳。支书的妻子们看到…  相似文献   

7.
近日,某市政协组织委员到国有企业视察,无意间竟查出一则“谎言”:该市保温瓶厂赵厂长多次生病住院,却均“谎称”去北京开会。 为什么他要撒这个“谎”呢?原来,赵厂长一向为人质朴、为官清廉,工作中内抓科学管理,外创畅销产品,使企业效益连年递增,深得全厂员工敬重。赵厂长“怕”自己生病的消息传开后,职工们替他担忧,争相探望,馈送礼品,无奈,只得“谎称”去北京开会。 好一个“去北京开会”,这虽是一句“谎言”,但却表现出了他对党、对人民的无比忠诚,这是值得称赞的大诚。这种大诚是抛开表面现象的本质的忠诚。它源于…  相似文献   

8.
“波司登”,一个羽绒服著名品牌。在这寒冷的冬季,听到它,便觉暖风习习。作为中国防寒服第一品牌,“波司登”继被国务院新闻办、国家纺织工业局指定为参加’99巴黎·中国文化周” 服饰是演活动后,万件“波司登”羽绒服又被选为中国第一山泰山新千年看日出的防寒用品,去迎接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年轮滚滚“波司登”品牌诞生于江苏省常熟市郊,老总高德康不抽烟,不喝酒,甚至连茶也不喝。但他偏就与时间过不去,追赶高速度、高效率。创业之始,他也是两条腿步行,但许多人仍步行的时候,他却登上了自行车;到了80年代,换上了摩托…  相似文献   

9.
鲁钟鸣 《政策》2005,(6):56-56
时下,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人抱着“小节无伤大雅”、“小节不碍大局”的信条,干着有损道德品质的“小事”:有的管不住眼,总喜欢看些带“色”的“小碟”;有的管不住嘴,老爱喝些不该喝的“小酒”;有的管不住手,经常打着带“彩”的“小牌”;有的管不住腿,时常进舞厅跳点粗俗的“小舞”……这些,往往被认为是不一而足的“小节”。而殊不知,正是这种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2月18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赵副社长的办公室。我发现茶几上放着一本简装本的《万物简史》,便问道:“喜欢看吗?”  相似文献   

11.
<正> “休闲吧”,顾名思义是供人们在业余时间里休憩、消遣、娱乐之场所,它综合了人们在工作之余时间所需求的各种精神和物质的要求,如喝茶、喝咖啡、喝酒、唱卡拉 OK、打牌、下棋、打台球、自己动手做陶艺、看录像等等五花八门的消遣、娱乐的内容。有些“休闲吧”就是以前的娱乐厅,它们为了顺应潮流的需要而改换门面的。大都市的“休闲吧”形式是丰富的,有中式,也有西式的,一般中式的内容有:喝茶、喝酒、玩牌、下棋、做陶艺、看录像、听音乐,还配有一些小点心;西式的内容有:喝咖啡、喝酒、打台球或桌球,其中有一些西式小点或西餐,但大多数的休闲吧中西式结合。“休闲吧”的名称一般都比较浪漫,如“月光休闲吧”、“久久休闲吧”、“非常男女休闲吧”、“男士休  相似文献   

12.
生活     
谈歌 《人民公安》2008,(23):52-53
武大爷名叫武振东,是父亲的战友。武大爷喝酒。喝多了,爱笑。笑起来像敲锣,响!  相似文献   

13.
从他家出来,我仿佛走出了牢笼。刚才的一幕,又重新出现在我的眼前。 “来,兄弟,你好不容易来我家,今天可要喝个够。记住家,以后想喝酒尽管来。”他爽快地对我说。 “不,王师傅,我已吃过饭了。我是借你那盘流行歌曲磁带的,想录制一盘。”我忙回答。  相似文献   

14.
辛其马 《创造》2004,(1):44-45
写这标题有点犹豫,似乎富裕乡干部就不喝酒,发达地区的大小干部就不喝酒?偏偏瞄准贫困地方的乡干部,是不是穷乡僻壤的"乡保长"就好欺,谁想弄都来踹一脚?再说,喝酒何须"说",全国人民都在喝嘛,要不,那么多酒水生产出来都倒进长江、黄河了?说乡干部喝酒,是不是从酒香里闻出点什么,想趁势来个"反腐"什么的?  相似文献   

15.
王爽  易水 《创造》2010,(8):90-93
来到昆明,经常会听到一些洋溢着浓浓云南民族风情的歌谣,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彝族的劝酒歌,"喜欢呢也要喝,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初闻这样的"霸道",往往令人陡生一股豪情和亲切感。但最近,不断攀升的房租令昆明的租客们在听到这首歌时有了一种迥然不同的理解与体味:"喜欢呢也要涨,不喜欢也要涨,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涨。"  相似文献   

16.
民国吃家     
正梅兰芳的口味南北兼通,既爱北京的传统小吃,也爱吃川菜里的宫保鸡丁。但受家庭影响,加上唱戏保护嗓子的需要,梅兰芳的饮食基本上还是以淮扬菜为主,如鸡汤煮粥、蜜汁火腿、霸王别姬等都是他爱吃的菜式。梅兰芳每天必喝的是鸳鸯鸡粥,为了保护肺和嗓子,且因喜欢清淡,梅兰芳养成了"三不吃"的饮食习惯:不喝酒,不吃动物内脏,不吃红烧肉之类的油腻东西。胡适是安徽绩溪人,徽州一品锅是绩溪名菜,也是胡家待客的拿手菜。胡适好酒,酒量虽不大,但年  相似文献   

17.
警惕“迷魂汤”○闻生小的时候,大人们常给我们讲“迷魂汤”的故事。说是妖怪常常给人喝“迷魂汤”。喝了“迷魂汤”就会听妖怪的话,妖怪叫干啥就干啥。等给妖怪办完事后,妖怪就会把喝“迷魂汤”的人吃掉。长大以后才知道,所谓妖怪是不存在的。但耳闻目睹喝“迷魂汤”...  相似文献   

18.
<正>几日前,一位脂肪肝患者来医院就诊,看完病我告诉他,脂肪肝不能喝酒,易加重病情。一周后患者复诊时,我问其是否喝酒?他回答说没喝白酒、啤酒,只喝了红酒,还说红酒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问他什么时间喝的,喝了多少?他回答每天晚上喝,一次喝半斤到一斤。我肯定地告诉他,这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9.
楚雄代表队《各升汁拍多》(最佳演唱奖)阿老表端酒喝阿表妹端酒喝阿老表(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阿表妹(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一杯酒》一杯酒一座山登上山顶天地宽彝家好酒十里香彝家儿女多豪爽《哦基吉洛》酒是彝家的美喝了彝家的酒我们心醉心相随昭通代表队《迎客酒》(最佳表演  相似文献   

20.
国人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套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人们喝的不是酒,而是感情。诸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是多少”……在这种酒文化的熏陶下,公务接待、亲友聚会、职场交往都离不开酒。而劝酒与逼酒似乎又是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酒桌上盛行的是“酒不喝醉,感情未到位”、“酒不喝深,办事不放心”,有报道说深圳市消委会去年公布的十大消费陋习中,“过分劝酒逼酒”的不良酒桌文化就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