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玲 《各界》2008,17(9)
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境是指影响语义和表达的一系列主客观因素.本文将语境翻译在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中心问题加以论述,首先简单介绍了语境,进而研究了语境在翻译中的功能及在教学中的运用.译语是汉语的异化.好的翻译是译语的优化.本文重新阐述翻译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及翻译理论的意义.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应适当讲授翻译理论,改进翻译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实际翻译能力.通过分析,作者认为,语境翻译对教学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从林语堂的译品看“间性”思想在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燕 《学理论》2010,(15):164-165
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等诸多相互矛盾的翻译理论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话题,这些对立都是一元化翻译视点的结果反映,是翻译研究中的一种失衡现象。拟从"间性"的角度试图调和各对立理论的矛盾,并通过分析林语堂的翻译作品探究"间性"的重要性及"间性"思想是如何在翻译中起作用的,以期能为今后平衡这种翻译研究失衡现象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3.
杜小丽 《各界》2008,17(11)
本文从翻译的目的和读者的要求出发,探讨英语课文译文的价值取向和翻译策略选择,提出课文译文要坚持"异化"原则,并列举实例对课文归化式翻译的若干缺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曾凤英 《各界》2007,(6):62,6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它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文章从文化认知的角度来解读英语隐喻,并提出英语隐喻的翻译策略,认为:英汉存在文化交织的隐喻应采取异化翻译;英汉存在文化鸿沟的隐喻应考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相结合;英汉存在文化冲突的隐喻应采取归化翻译。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在人类历史上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翻译不仅是语言层面上的转换,更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文化往往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形成的文化霸权,导致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策略:归化或异化.但事实上,人类文化是平等的,不存在文化优劣之分.所以翻译过程中要尊重文化的差异,进行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对话,实现翻译的最高境界,促成翻译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消费异化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霞 《理论探讨》2008,1(3):59-62
马尔库塞以其敏锐的理论洞察力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消费异化现象予以分析和揭露,并指出这种不健康的消费方式所带来的多种危害及其凭借艺术和审美形式作为扬弃消费异化的手段.尽管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观具有一定的理论局限性,但它仍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姚顺良 《理论探讨》2007,13(6):38-41
关于"异化"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国内外学界已进行过长期和广泛的研究,但不少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深化。通过对"异化"范畴和"异化"理论形成过程的全面梳理,可以更为深入地揭示马克思接受"异化"理论的具体语境,特别是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本身演化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以前"异化"经历了从"经济的日常观念"到"社会—价值的概念"再到"哲学的范畴—理论"三个阶段的演化。对马克思产生直接影响的是黑格尔和布鲁诺.鲍威尔,特别是费尔巴哈和赫斯的异化理论。马克思从异化思想萌芽到自己独特的"劳动异化"理论的形成,并非单纯外部语境的产物,而主要是其实践批判不断深化(宗教和哲学批判—国家和法批判—国民经济学批判)、理论上对异化根源不断追问(宗教异化—政治异化—经济即财产异化—劳动异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华语电影的字幕翻译有其自身的特色,特别是中华文化在华语电影中的重要体现。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华语电影文化专有项的部分翻译原则与策略主要是归化和异化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12)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一部被誉为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的世界名剧。随着其在国内外的传播,《牡丹亭》有多种英语译本,出于不同的目的采取的翻译策略也不同,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出发,对张光前和汪榕培的《牡丹亭·惊梦》的英译本进行分析,分析其文字选择、诗韵的异同点。结果发现,不同的文本内容侧重点不同,采取的翻译策略也不相同,要根据特定的文本材料及其特定的语境采取相应的、合适的翻译策略。文章有利于以翻译理论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而且有利于文化传播,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  相似文献   

10.
吕海彦 《学理论》2011,(17):29-30
异化劳动是贯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逻辑主线。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四:劳动者与劳动对象异化;劳动者与劳动本身的异化;人与自己类本质的异化;人和人的异化。异化劳动理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异化之异化论的构图是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理论为基始、在同一概念范畴内建构的三重各有特定语境的哲学图示,在每一重特定语境中对"异化"进行特定的理论建构和思辨解读.  相似文献   

12.
从对古典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生产劳动异化批判到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文化异化批判,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后期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向.而列斐伏尔的消费受控制社会批判理论、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社会批判理论以及哈贝马斯的公共生活领域理论,则是这个转向中的最重要代表.研究消费社会批判理论对于全面认识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于亚莉  班荣学  赵荣 《理论导刊》2012,(4):105-106,109
乡土文学翻译是文学文化翻译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浮躁》作为著名乡土文学作品之一,其英译本不仅传达了原作的"思想"与"风味",而且在翻译策略与方法的运用上体现出一种杂和倾向。由此可以看出,"翻译即意译",归化和异化策略、直译与意译方法本无优劣之分,二者相辅相承,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4.
侯晓蕾 《学理论》2010,(14):149-150
关于中文诗词的英译,翻译学家许渊冲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论,即翻译诗歌理应传达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其中,意美是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诗词翻译的难点。因此,怎样在诗歌翻译中处理意象美的传达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比较分析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在对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诗词意象的翻译中,如何处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传统。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消费主义思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指认异化消费为人在资本制造的虚假需要下对异化劳动的补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异化消费的批判以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分析起点,探明资本主义制度是异化消费的逻辑必然;以批判人的需求异化为逻辑中介,判明异化消费是一种异化的主体存在方式;以人的存在方式重构为价值旨归,指明微观层面在于价值观念革新、重建人的需要理论、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宏观层面在于社会结构变革、用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兼具批判和重构的逻辑理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社会与民族拥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英语翻译不仅会涉及到语言问题,还会涉及到文化取向问题。翻译不仅要把信息传达给读者,还要注重语言的译文表达形式和本文化取向。不同的文化取向造成了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即归化和异化。选取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两个不同翻译版中的疑问片段,讨论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1,(6)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理论。阐述了异化劳动四个规定及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人的本质异化思想,从而扬弃异化、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复归。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现实表征集中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异化,基于马克思"异化与扬弃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的观点,应提升人的本质力量,直面异化;构建"自由人的联合体",驯服异化;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克服异化。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于微观而言,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复归。于宏观而言,才能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以"异化"为"方法论自觉",探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异化劳动的实然,创设了异化劳动的系统性话语空间。西方传统思想关于"人是什么"的追问、德国古典哲学中"异化"理论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财富本质"的邂逅、矛盾重重的资本主义社会如何达成"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三个方面构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场语境。异化劳动的四重表现样态、产生的深层次机理与扬弃异化劳动的路径三个维度,是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理论内涵布展的完整性阐发。多维审思异化劳动理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着深刻的现实启新:辩证看待坚持依靠人民与为了人民相统一的政治立场;客观思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党的领导相统一的政治举措;理性考量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统一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19.
薛金祥 《学理论》2012,(30):207-208
采用问题式路径研究外宣翻译中几个重要问题,提出外宣翻译中的"外宣"并非其目的而是方式;"外语"是"终点"而"汉语"并不一定是"起点",因此外宣翻译除了"汉译外",还应该包括"外译外"和"外译汉再汉译外"。此外,外宣翻译的最佳译法并非"归化"或者异化,而是"合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以“异化”为“方法论自觉”,探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异化劳动的实然,创设了异化劳动的系统性话语空间。西方传统思想关于“人是什么”的追问、德国古典哲学中“异化”理论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财富本质”的邂逅、矛盾重重的资本主义社会如何达成“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三个方面构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场语境。异化劳动的四重表现样态、产生的深层次机理与扬弃异化劳动的路径三个维度,是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理论内涵布展的完整性阐发。多维审思异化劳动理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着深刻的现实启新:辩证看待坚持依靠人民与为了人民相统一的政治立场;客观思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党的领导相统一的政治举措;理性考量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统一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