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政治学是西方后现代政治学理论的重要分支,其基本观点为政治的本体是知识,政治面貌的改善有赖于其知识基础的改善。政治知识化是其最基本的理论命题。但是,从理论渊源上稽考,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思想宝库中就蕴藏着关于政治知识化的命题以及建立于其上的知识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学术资源。这些学术资源包括政治与知识同体;政治以知识为基础、需要知识化;政治与知识通约的关键是政治家与哲学家高度契合;政治可以知识化,其根本途径是普遍的公民政治教育。深挖这些学术资源,不仅可以梳理知识政治学的理论脉络,更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政治与知识关系观,推动政治与知识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2.
现代政治学的产生是由于全新社会需要新的政治知识,因此考察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前提,不能不考察这个全新的社会。首先是主权国家和民主政治成为历史潮流,不可阻遏;其次是现代国家政权的确立与维护需要特定的政治知识,从而为政治学提供了研究框架和研究对象;最后现代政治知识生产体制的大规模兴起,为政治学知识生产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3.
西方公共政策伦理价值与利益冲突受制于实证主义“价值中立”以及科学主义、技术主义的局限;根源于政府与“特殊利益”集团的妥协。西方学者运用“原则政治”和“利益政治”概念揭示了公共政策运行中的政治悖论,提出重建“契约主义政治的合法性”具有革命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英津 《唯实》2009,(12):82-86
西方国家的自决观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内容。在不同的时期,西方国家的政治家和学者对自决权的性质、适用范围和内容,有着不同的主张。他们的自决观始终以西方国家的利益为核心。对于当今西方学者所提出的关于自决权的新理论,我们应保持应有的警觉,防止陷入他们设计的“理论陷阱”。  相似文献   

5.
社会建构主义的兴起和影响的日渐扩大,使其作为一种视野经历了从知识观到世界观、从社会学工具到哲学方法的演变过程,形成了对科学知识、人工制品乃至一切“实在”现象的解释方式,它既给我们观察或看待世界增加了新的丰富性,又存在着将我们引向否认一切客观性的危险,因此需要我们有一种合理的视角去对待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幸福与自由概念内在生成的逻辑研究,厘清幸福与自由的伦理道德意义的层次性差异,从伦理学与道德哲学视域理解其作为道德知识与理想的生成路径,从而为当下感性的道德言说与诗意的道德遐想提供理性的知识分析。在一种全球化的语境中,当多种遮蔽式的知识传统相遇,会通与融合的机缘只有重返生活世界的源头,伦理学与道德哲学必须回归一种无本体的伦理学视阈。  相似文献   

7.
陈周旺 《新视野》2023,(4):38-45
中国政治学的教学改革与政治学研究的进展是同向同行的。政治学的教学不仅是一种专业知识的教育,同时也是政治观念的塑造,其本身也是一种政治行动。政治学的使命,是将政治价值知识化,通过政治学知识的传播来实现特定政治价值的教化。因此,对政治知识的重构是必不可少的。知识重构意味着祛除那些剥离了具体语境的概念化知识,去关注那些真正具有普遍性的、更接近于政治本质的新知识体系。随着知识重构进程的深入,政治学的教学体系也必将面临一场深刻的知识化改革,使政治学在价值上和理论知识上的突破最终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人类经济活动中资源的建构活动,是动态的、历史的,经历了从土地资源到资本资源,再到知识资源的历史转变。人类经济活动的资源建构方式的转变,也就是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的历史转变。从哲学视角看,这种转变是人类不断建构资源的能动性与被制约性之间的矛盾运动,人类的经济活动就是在这二者之间的超越与限制、作用与反作用中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自身特点和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任务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知识教育到信仰教育的转变,是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实现这一转变,思政工作者首先应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究竟是怎样的教育,知识教育和信仰教育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并内化为其信仰理念,教师首先就要有学习、信仰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当然相应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及评价也要有所转变。  相似文献   

10.
彭惠玲 《世纪桥》2009,(21):137-139
本文在介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三种接口观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动态交互观。然后指出中国外语教学中重显性教学轻隐性教学,语言输入和输出过少,孤立操练语言形式,忽视语境的作用,重演绎式学习轻归纳式学习。最后在动态交互观的启示下提出几条建议:适当加大隐性教学的力度,加大语言输入和输出,重视在语境中学习和归纳式学习。  相似文献   

11.
彭惠玲 《世纪桥》2009,(23):137-139
本文在介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三种接口观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动态交互观。然后指出中国外语教学中重显性教学轻隐性教学,语言输入和输出过少,孤立操练语言形式,忽视语境的作用,重演绎式学习轻归纳式学习。最后在动态交互观的启示下提出几条建议:适当加大隐性教学的力度,加大语言输入和输出,重视在语境中学习和归纳式学习。  相似文献   

12.
作为西方思想学术基本概念之一的"个人主义",和其他不少概念一样,在进入汉语语境之后,发生了类似鲁鱼亥豕般的意义嬗变.其中与其说是对异质文化的误读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曲解,不如说是客观历史条件的不同.语词的变化,包括同一语词在不同文化间互译过程中的语义流失和歧解.归根结底要到具体的历史条件中去解析.文文章试图以毛泽东所反对的个人主义概念为例.个案性地分析个人主义在中国的概念转换,以期对中国问题的特殊遭遇有更清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知性真诚与政治忠诚: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经纬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知性真诚与政治忠诚(或叫真理与意见、哲学与政治)之间相互冲突的关系入手,介绍了三种对哲学与政治之间冲突关系的方法.其中施特劳斯的看法对现代西方危机的解决有重大意义,因为他对这二者关系的特别处理方法--"俗白教导"与"隐讳教导"的同时使用,使他开创了一种独特的西方政治哲学史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生产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知识需要适合的社会工作知识生产路径,中国社会工作自恢复以来形成了一条对照式的知识生产路径。这条路径的形成是社会环境、社会需求等多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通过这条路径产出的知识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缺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工作经过30多年发展奠定的实践基础和人才基础为形成原创式社会工作知识生产路径和路径转轨提供了条件。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知识生产可以实现路径转轨。通过转轨到新的知识生产路径,可以产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根源性知识、核心知识、实践知识和未来知识。  相似文献   

15.
总体性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则。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坚持和继承了总体性原则。他们把整个无产阶级以及阶级意识看作一个总体,把意识形态看作是整个社会历史过程本身的组成部分。法兰克福学派开始不再从总体上看待意识形态。他们认为,总体性的社会只不过是把非同一性陷于贪婪的物欲中的统一的工具理性世界,无产阶级不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为产生总体阶级意识的客观基础被消除了。后马克思主义则公开拒斥意识形态的阶级还原论,将基于阶级的总体性批判演变成多元主体的个体言说。  相似文献   

16.
契约是现代政治的重要元素,也是理解现代政治的一个重要维度。从依靠强力的自然政治走向契约政治反映了政治发展的一般趋势。契约政治的实现是一个由政治契约化到契约化政治的发展进程。政治契约化就是将契约观念引入政治生活中,使政治生活日益具有契约色彩的过程。契约化政治是政治契约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本质就是以宪法为政治生活准则的宪法政治。在现代国家构建中,必须经由政治契约化的观念再走向契约化政治的制度重构。  相似文献   

17.
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和党内政治生态的土壤,是管党治党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以2007—2022年中国知网收录的514篇关于党内政治文化的期刊论文为样本,借助CiteSpace软件加以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是一个关键时间节点,此后该研究领域发文量激增,但作者多处于孤立研究状态,核心作者群产出不足。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剖析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二是解析党内政治文化的交互关系;三是缕析党内政治文化的构建逻辑;四是探析党内政治文化的破立理路。其发展脉络可分为模糊探讨、理论萌芽、双向耦合三个阶段。后续研究亟待在研究方向上认清现实指向,拓展研究空间;在研究重点上增强学理辨析,构建话语体系;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打破研究界壁。  相似文献   

18.
潘洵 《红岩春秋》2011,(4):43-47
从对西北的初步筹划,到迁都川渝、西南抗日根据地的策定,西南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最终确立,又随战争胜利的到来而逐渐角色尽失。这其中,日本侵华造成的民族危机,蒋介石及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和中国抗战实力的判断和认识,与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对现代性进行诊断,对现代社会的现代性知识做出一种反应、怀疑、超越,与传统重新对活,反思传统,大胆使用一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问题的方法工具,这是社会学认识论的一个根本的向度。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话语分析,自觉克服社会科学知识内部的学科隔离和思想樊篱,消除不同学科本身的视域差异,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全面对话与沟通为主要方式,把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于知识社会学个案的研究,为科学地把握知识社会学的发展脉络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准则,为知识的建构路径提供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内涵和新的研究范式,为基于中国经验的知识社会学的合法性问题作出某些前提性辩护。  相似文献   

20.
单庆  胡鹏  黄武 《党建》2012,(1):59-61
"我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写诗。虽然到今天经历的事情很多,但在诗人、教授、企业家那么多头衔中,我仍然认定我的内心是一个诗人,我在本质上是诗人。"龙源数字传媒集团总裁汤潮这样介绍自己。其实,汤潮远不止是一个儒雅斯文的诗人。有人说,汤潮是一个优秀的哲学研究者。他曾将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译成中文,也尝试着把中国诗歌以英语为媒,转送给盎格鲁·撒克逊的后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