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李文研究员的学术新著《东亚合作的文化成因》一书已于 2 0 0 5年 1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张蕴岭教授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合作中心设立的研究课题“东亚合作的思想文化基础”的最终研究成果。作为一部从思想文化角度探讨东亚合作进程及其前景的专门著述 ,《东亚合作的文化成因》一书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解体和重构的过程 ,揭示了东亚文化圈和东亚经济圈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二战后思想文化因素对东亚合作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 ,并对 2 1世纪东亚文化复兴的意义、内容以及东亚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李文教授主编的《东亚社会的结构与变迁》于2006年7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全书从东亚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围绕东亚区域意识与文化价值,阶级、阶层结构的变迁,社会网络构成的变化,种族、宗教关系的演进与调适,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市民社会的兴起,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等重大问题展开了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和论述,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和富有创见的思考,客观地反映、科学地解释了东亚社会变革本身提供的全新现象。《东亚社会的结构与变革》出版@艾中国…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张蕴岭研究员主编的《东亚区域主义:趋势与回应》(英文版)一书即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该书是2001年启动的东亚合作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也是此前出版的《东亚合作:进展与未来》、《东亚合作:寻求协调一致的方式》的姐妹篇。  相似文献   

4.
赵建军副教授撰写的《改革与发展中的印度经济》一书于 2 0 0 4年 1月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改革与发展中的印度经济》共 2 8万字 ,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回顾了 1 991年以来印度经济改革的历程 ,主要阐述和分析了印度的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和财政金融等部门改革和发展的状况。中篇主要介绍和评估了印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情况、外资政策的演变 ,并对中印两国吸引和利用外资情况、外资政策进行比较。下篇题为“印度经济与中国经济”。这一篇除了对中印经济发展状况做了总体比较外 ,还就印度反倾销对中印双边贸易的影响、中印两国国家创新能力比…  相似文献   

5.
2005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韩国、中国和日本先后出版了由三国学者与教师共同编写的《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一书,并在各国均引起重大反响,各类媒体竞相报道,读者反应更是热烈(中国发行数10万册,韩、日两国均超过7万册),一时出现所谓“东亚三国”热。  相似文献   

6.
崔承现所著《韩国华侨史研究》一书于2 0 0 3年 8月由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著作是运用辩证的人类学和民族发展理论 ,以丰富的历史文献、统计报告和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 ,对韩国 (朝鲜 )华侨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书中指出了韩国华侨开始作为中韩传统宗藩关系下的“上国”国民 ,这种身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华侨华人存在不同之处。韩国华侨作为近代历史的产物 ,在形式与内容上相互矛盾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成为韩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韩国华侨在冷战时代被迫采取“一边倒”的意识形态认同 ,以独特的、“沉默”方…  相似文献   

7.
《当代韩国》2005,(2):6
由中、韩、日三国学者和教师历经三年共同编篡、面向三国青年学生的近现代历史读本《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日前在中、韩、日三国同时出版。继韩国、日本举办该书的新闻发布会后,由本书的中文版编写和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中文版首发式”于2005于6月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中宣部、中共中央外宣办、新闻出版总署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领导与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就东亚和平与发展问题进行了研讨。《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以中、韩、日三国的近代历史为叙述对象,…  相似文献   

8.
“东亚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模式的探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3年 12月 5日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此次学术研讨会是由中央民族大学韩国文化研究所和韩国园大学亚细亚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来自中、韩、日三国的 3 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中央民族大学韩国文化研究所所长黄有福主持了研讨会。会上 ,有 7位学者发表了论文。其中包括韩国园大学全东震教授的“共同体的精神”、郑文祥研究教授的“近代韩国人的东亚协作论”、朴真秀教授的“东亚文化交流的展望及语言交流———汉字使用的过去、现在、未来”、中央民族大学祈庆富教授的…  相似文献   

9.
由韩国电算院编辑整理的《2 0 0 4韩国国家信息化白皮书》于 2 0 0 4年 7月 2 9日出版发行。“信息化白皮书”是韩国电算院从 1 993年开始每年根据对各个领域的信息化现状进行的调查出版发行的 ,是体现韩国信息化水平和动向的权威资料。《2 0 0 4韩国国家信息化白皮书》指出 ,韩国电算院通过对美国等世界 5 0个主要国家的国家信息化指数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 ,韩国从 2 0 0 2年年末的第 1 2位上升到了 2 0 0 3年年末的第 7位。“白皮书”中还指出 ,以 2 0 0 2年年末为准 ,宽带网 (ADSL)在韩国家庭中的普及率达到 70 % ,在 5 0个国家中居第一…  相似文献   

10.
李文教授主编的《东亚:宪政与民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是一部从东亚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力求客观地反映、科学地解释东亚政治发展本身提供的全新的现象和见识的著作。全书共收纳了由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22名学者所撰写的22篇论文。这些文章围绕“东亚国家的政治现代化没有盲目照搬西方模式,而是在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这一客观事实,就“东亚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东亚政治现代化形成了哪些的新经验和新模式,东亚政治变革本身具有哪些历史意义,东亚政治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东亚共同体:构想与进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东亚共同体”作为一种东亚地区整合的构想,它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的“马哈蒂尔倡议”。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盟 3合作机制启动,东亚地区合作蓬勃兴起。《东亚展望小组报告》和《东亚研究小组最终报告》系统规划了“东亚共同体”建设的蓝图,日本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马来西亚则是“东亚共同体”构想和进程的持续推动者。  相似文献   

12.
自二战结束以来,东亚经济体的发展基本都深嵌于东亚产业链的变迁过程之中.截至目前,日本与“四小龙”已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四小虎”则陷入陷阱之中,东亚其他国家前景未定.根据前两组经济体的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跨越/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在于产业结构是否实现升级.对于单个国家或地区而言,东亚产业链变迁分为“产业迁入”和“产业迁出”两种情形,其中“产业迁出”为东亚经济体实现产业升级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在此过程中,一国还需与时俱进,对其产业政策进行调节,才能实现产业升级与跨越陷阱的目标.据此可以解释泰国在21世纪以来的东亚产业链变迁中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结合当前东亚产业链变迁和泰国产业政策调整的最新方向,这一规律也预示着未来泰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仍将面临较大障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审订的《新加坡的工业发展》一书(《科学》出版社,一九七八年莫斯科版)的第一章,原名为“国家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4.
孙春日 《当代亚太》2006,(11):54-56
韩国世宗研究所以研究韩国的“国家战略”而闻名。该所于2005年12月完成《韩国的国家战略2020》一书。此书旨在“把握未来的国际秩序,确立韩国的国家战略”,围绕东北亚经济合作、东北亚安全合作、外交与安保、政治与社会以及南北统一等五大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本文主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所长张蕴岭同志主持的首批院重大课题“2 0 0 0 - 2 0 1 5年亚太地区的国际环境”业已完成 ,并于 2 0 0 3年 1 1月由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了该课题的最终成果《未来 1 0 - 1 5年中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国际环境》一书。未来 2 0年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是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何认识在这一时期内中国实现发展目标的外部环境 ,是一个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在本世纪头 2 0年加快经济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 ,因此该课题成为我院首批立项的重大课题之一。由于课题设立和研究的时间与我国所处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6.
1992年5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出版了他的《主权哈萨克斯坦建立和发展的战略》一书。提出了哈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建立和发展的战略性设想,对哈国长期发展战略和目标模式、国内发展战略、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等问题作了广泛而详细的论述。书中主要探讨了经济发展和国内外政策问题。1993年10月他又出版了他的新著《哈萨克斯坦的未来取决于社会思想的统一》一书。着重论述了哈国当前及今后的思想意识形态问题。纳扎尔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主办的亚太经济暨东亚合作研讨会于 2 0 0 3年 1 2月 2 9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各研究机构的专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会上 ,与会者回顾了 2 0 0 3年亚太各国经济状况及东亚区域合作的进展 ,分析了亚太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并对东亚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关于美国经济有学者认为 ,从 GDP、劳动生产率、物价水平和贸易赤字这四大指标来看 ,美国经济已进入复苏期。导致经济回升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的宏观货币政策。同时 ,减税政策和军费开支的增加也是重要原因。但由于低利率的持…  相似文献   

18.
著述巡礼     
《美国研究》2004,18(1)
《遏制的困境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的对华政策 (196 1- 196 8)》 唐小松著。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 11月第 1版 ,除引论、结论、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后记外 ,全书共 9章 ,2 4 5页 ,约 2 1.5万字。作者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外交学系副教授 ,主要从事中美外交、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2 0 0 3年与王义桅博士合作翻译《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遏制的困境》一书是在作者 2 0 0 1年3月完成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书中 ,作者借助美国国务院解密的档案资料 ,根据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的连续性特点 ,将其作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9.
杨扬 《美国研究》2007,21(4):151-15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东亚地区局势正在发生变化。作为东亚区域外的美国,对东亚的战略也在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与东亚的关系也将在一定程度发生微妙的变化。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东亚合作论坛围绕“变化中的东亚和美国”这一主题于2007年11月10至1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蒙古等国近9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就“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美关系”、“日本的亚洲外交与日美关系”、“朝鲜半岛形势新变化与韩(朝)美关系”和“东亚区域一体化与美国”四大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晓钒 《当代韩国》2022,(2):81-100
作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在韩国的翻译和传播已有百年历史,受韩国社会变革实践的需要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的影响,大致经历了“四起三落”。通过对《宣言》在韩国传播的历史考证,我们可以看到,韩国进步人士从20世纪20年代起为争取民族解放到80年代末为争取民主化再到90年代末直至今日为探求资本主义社会变革进而探寻民主自由解放之路,大多围绕一个主题即对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而马克思主义在韩国社会变革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思想解放作用。探讨《宣言》在韩国的翻译和传播历程不仅对理清马克思主义在韩国的传播史、丰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更对我们把握世界趋势继而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