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其深刻的理论内涵超越了以往理论上的社会主义要素论、社会主义特征论,超越了以往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模式论,超越了以往理论和实践中对待社会主义的"左"、右两种错误,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理论创新,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的关系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都具有极为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第一生产力论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孤立任何一个理论都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二者的关系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强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实现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劳动和价值创造特点的研究,提出了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是社会主义剩余积累论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4.
国外市场社会主义价值研究的要素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市场社会主义的价值运动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可行性”到“二元机制论”、从“二元机制论”到“中性机制论”、从“中性机制论”到“联姻论”、从“联姻论”到“市场主导机制论”,再到“产权制度论”这样几个发展过程。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价值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 ,而且扩展到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政治和社会文化领域 ,呈现出新的时代价值特征。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在某些维度上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契合 ,其借鉴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5.
自由主义天赋人权论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制度的哲学基础。劳动者主权论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制度的哲学基础。劳动者主权论与天赋人权论是不同阶级的思想家站在不同价值立场、运用不同的方法论思维的结果。天赋人权论强调个人私有财产占有权是天赋权利,劳动者主权论则强调对物质财富的占有、管理、分配和消费都应该建立在劳动创造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形成的条件沈宝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本文以下简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已经成为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针。在八十和九十年代的中国,出现这样一种科学的理论,决不是偶然的。科学地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形成的条...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坚定改革论、全面改革论和加快改革论。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的改革思想,有利于加快全面的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在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探索 中,形成了富有个性特色的文艺价值理论:人民价值主体 论,社会价值目标论,价值观念建设论,价值评价系统论。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主体问题的探索,继承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实践活动主体论”的思路。邓小平主体论思想的真正特色是在实践论的基础上,在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科学揭示中实现了主体论与历史观、价值观的统一,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论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基础在于其秉承和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和科学方法。其核心思想和总体观点包括人民群众历史主体论、创造主体论、实践主体论、利益主体论、权力主体论等观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应当把人民群众的现实幸福确立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时代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1.
陈龙 《湖湘论坛》2012,(3):35-40,70
近二十年来,学界围绕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这一主题,对其形成和发展、结束的原因、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等方面多有探讨。实际上,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暗含了一个深层的理论背景,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理想与中国现实实际之间张力关系建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田云鹤 《传承》2013,(11):84-85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基础在于其秉承和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和科学方法。其核心思想和总体观点包括人民群众历史主体论、创造主体论、实践主体论、利益主体论、权力主体论等观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应当把人民群众的现实幸福确立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时代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综合国力论”田宪臣“综合国力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和研究“综合国力论”,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对于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  相似文献   

14.
秦智勇 《理论月刊》2003,2(4):23-25
建国以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要严格区别"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和"建成社会主义"这两个不同的概念;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的超越,是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主义本质张蔚萍认清社会主义本质,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极其重要的思想,也是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认清社会主义本质,对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确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坚持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劳动和价值创造特点的研究,提出了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是社会主义剩余积累论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光辉篇章──学习《论十大关系》和“论十二大关系”李国强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关于《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与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以下简称"论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从当代中国国情出发,在总结我国法治建设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主要由法治特色论、法治目标论、法治道路论、法治方针论、法治方式论、法治德治结合论等"六论"构成。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行动指南,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但不照搬别国法治理论。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经济发展“台阶论”俞芳林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速度观──"台阶论"。"台阶论"贯穿于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始终,并占有十分突出的...  相似文献   

20.
<正> 李会滨教授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10论》最近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展开,从10个方面较为集中、深入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若干重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是一部系统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寓专业学术性与实证理论性于一体的力作。《中国社会主义10论》(以下简称《10论》)宏观地概括了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基本内容。《10论》通过“国情论”(第一章)对基本国情进行科学而务实的透视,以宏阔的眼界扫描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