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元经济结构改变中农业资金投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经典二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发展模型进行了介绍,对我国工业化优先发展战略下农业资金的被占用及后果进行了描述,认为资金投入是各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我国现已处于工农业平等发展阶段,应采取工农业资金互动平衡政策,减少农业资金的流出,加大对农业资金的投入。  相似文献   

2.
洪艳  易炼红 《求索》2011,(11):8-10
在分析我国农民增收问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湖南省为例构建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影响指标,对湖南省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影响因子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目前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手段依然很有限,主要依赖于农业自身的发展。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三农问题的瓶颈,这需要我国积极破解农村金融萎缩难题,提升财政金融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粮食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近两年,我国由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局部地区自然灾害,以及价格低速,农业增产不增收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等原因,粮食减产幅度较大,因而粮食安全问题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略作浅析:  相似文献   

4.
农业最根本的问题是粮食问题,筹划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农业的改革与发展,确定其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都应将粮食的地位提到应有的高度。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一是要  相似文献   

5.
庞道沐 《湖湘论坛》2002,15(1):42-44
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首先应该研究和推进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结构调整,这是整个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现就如何推进粮食主产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一、确立战略思维,强化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观念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品。粮食主产区作为商品粮的主要提供者,在肩负着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任务、增加居民收入以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农业与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粮食主…  相似文献   

6.
浅谈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小军 《前沿》2004,(1):85-88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然选择 ,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农业产业化诸多要素中 ,资金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而资金支持不足恰恰又是我国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要突破农业产业化的资金瓶颈 ,必须通过设立专项产业投资基金 ;改组现有的农村信用社 ;支持龙头企业兼并收购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多种渠道进行融资。  相似文献   

7.
齐勇  郭琳 《前沿》2014,(21):112-113
中国粮食自给率的降低已经严重影响到居民食品安全以及国家的粮食安全。本文认为,联产承包制是造成当前农业生产比较利益低下,粮食产量下降的根本原因。要解决我国的粮食自给和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对土地进行流转,实行规模化农业。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发展又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实现今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任务非常繁重。国家已决定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00亿元,直接补贴给粮食主产区的种粮农民。中央财政已拨付9.4亿元资金落实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水稻良种的补贴。  相似文献   

9.
邹进泰 《政策》2005,(2):11-13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200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形势,全面部署了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着重研究了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在新的一年里,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不少新课题、新挑战。 1、我国粮食生产局面依然严峻。2004年,尽管粮食产量与2003年相比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是我国的粮食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一是与历史上的最高年产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1996-199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平均达到5亿吨,2000-2003年平均产量只有4.5亿吨,减幅超过5000万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任务艰巨;二是  相似文献   

10.
在新形势下,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我国粮食面临的形势,一是需求量不断增长,二是供应量增长有限,三是发展后劲不足。这说明,我国农业这个基础还是很脆弱的。应该看到,农业问题,决不是局部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问题;不是一般经济工作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经济战略问题。因此,必须下决心、花力气、下本钱大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粮食问题的几点思考周小重农业问题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问题。作为“基础的基础”的粮食问题,特别是粮食的购销体制和粮食价格问题,也成为当前的一大热点。回顾一下80年代以来农业的发展道路,分析一下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今后进一步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工作...  相似文献   

12.
3、为什么说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首先,从基本理论上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客观规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它对其它部门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粮食等基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现在正值农村夏收夏种、防旱抗旱、粮食预售预送的紧张季节。中共江西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先后发出有关以上各项和夏收预分工作的重要指示,各地正在大力贯彻执行。在这些工作中都涉及到农村生产生活资金的调剂运用问题,各地必须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农村贷币流通与农业社资金持有情况,认真做好各个时期的农村资金调剂工作。具体说来,在夏收之前,做好防旱抗旱、夏收夏种、某些口粮生活等贷款发放工作;在夏收以后,结合农业社出售粮食等农付产品、预分决分,及时收回到期农贷,适当开展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全球粮食生产和贸易,破坏粮食可供,引发经济衰退和购买力下降,威胁对粮食的获取和利用。由于缓冲库存充足以及国内供应链保持畅通,新冠肺炎疫情未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产生重大的冲击,但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粮食安全仍面临各种挑战。为此,应当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即时补贴和信贷支持;强化国内外粮食市场信息动态监测和通报,避免恐慌性购买和囤积行为;加强与FAO与WTO等国际组织的立场沟通和协作,遏制粮食贸易限制措施再度抬头;顺应粮食消费新趋势,坚定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步伐;加快推进农业对外援助与投资合作,提供粮食进口自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时事报告》2006,(6):4-5
3月26日,根据国务院石油综合配套调价的精神,不按单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算账,而是统筹考虑柴油、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及全年预计增支因素,综合测算,一次性拨补。补贴直补种粮农民,年内不再随后期农业生产资料实际价格变动而调整补贴。这项措施实施后,国家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包括两部分:一是现行政策既定的粮食直补,补贴资金继续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粮食主产区粮食直补资金要达到本省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下大力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形势总的来说是好的。主要表现在:种植业稳定发展,农作物播种面积比去年有所增加,特别是早稻的播种面积回升;"菜篮子"产品供应比较充足;乡镇企业继续稳步发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但是,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农业基础仍然比较脆弱,发展明显滞后。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供给趋紧,结构性、区域性供求矛盾比较突出;今年粮食、棉花播种面积的落实还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市场粮价与国家定购价  相似文献   

17.
华冰 《传承》2012,(24):64-65
我国是一个农业和人口大国,中央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问题,始终把发展农业生产和粮食增收,解决人民温饱问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粮食安全作为整个国家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莫童 《中国妇运》2002,(2):46-47
我国是一个拥有将近10亿农业人口、分散的个体经营、技术落后的农业大国,粮食问题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我国古代人口大幅度增长时期,迄北宋末,人口总数已逾一亿,几乎是汉唐的两倍。民以食为天,要养活这么多的人口,当然首先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诸如扩大垦田面积、提高耕作技术和单位面积的产量、增加农作物品种等。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因为宋代各地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很不平衡,灾荒未断;城市人口剧增,官吏和军队粮食需求大幅度增长,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增加粮食生产外,还必须在流通领域里想办法。因此产粮区和非产粮区、歉年和丰年、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粮食调剂和储蓄显得特别重要。本文拟从政策的实施及其功效方面谈谈宋代粮食调剂问题。 一 漕运粮米与民食调剂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中美WTO谈判的焦点,难点之一,粮食贸易又是中美农业谈判中的最重要问题,这次达成‘中美农业合作协议’是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历程中一个里程碑。在农业问题上让步对我们本身利益无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卢锋说,逐步降低在粮食贸易上的非关税控制,对于理解“中美农业合作协议”至少有两方面意义。第一,这次我国放弃对“矮腥黑穗病”(TCK)小麦实行进口禁运政策对两国小麦和粮食贸易总量不会有很大影响,我国政策调整主要涉及进口粮食在美国的区域分布这一结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