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媛 《理论月刊》2007,(11):170-172
人的本质不是一种既成的存在,而是人通过实践活动自我创生的,对人的本质的占有和实现构成人的发展过程,人的本质的生成性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包括两个基本层次:一是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看,人的本质是劳动,这一层次构成人的类本质,即人的劳动本质;二从是人与人的区别层次,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层次构成人的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即人的社会关系本质。人的本质是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辩证统一,人的本质的层次性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促进人的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占有和实现,又要促进人的类本质的占有和实现,促进人的类本质的占有和实现是人的当代发展的突出需要。  相似文献   

2.
全面、正确地揭示人的本质是科学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实现路径的逻辑起点。人的本质内在地包含着人的自然本质、社会本质和思维本质。从人的自然本质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劳动能力和素质的极大提高;从人的社会本质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极大丰富和完善;从人的思维本质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思维在崇高理想和目标指引下的不断开拓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孟庆东 《人民论坛》2010,(7):208-209
人的本质的丰富和完善决定了人的素质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有赖于人的本质的完善和丰富。通过对人的本质与人的素质之间关系的探讨,认为提高人的素质根本上就是完善和丰富人的本质,要把社会实践做为人才素质提高的动力,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的存在充满着矛盾,人的发展也就必然充满着各种内在和外在的矛盾。人在自然之中的发展,人在社会之内的发展和人的自我发展,就是在“人”的矛盾中实现的。人的发展是人对发展中矛盾的“扬弃”,是人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局限性是现实的人的基本规定性和重要表征,对人、社会历史和自然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是表征和衡量人的存在水平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只有坚持不懈地合理应对从而降低这种局限性,人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不良结果,实现良好的存在。人的局限性的涵义需要明确的科学界定。事物的局限性是事物不完美、有局限的总体规定性。人的局限是人的不足及其对人的束缚的统一。人的局限性是人不完美、有局限的总体规定性,是人存在不足并受不足束缚的总体规定性。人的局限性不同于人的局限、人的有限性和人的落后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和谐以人的和谐为依托。人的和谐在本质上是人的关系的和谐和人自身的诸多方面的和谐,是围绕人所发生的各种关系处于和谐状态和迈向和谐的过程,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个人自身和谐四个维度。  相似文献   

7.
李琦  敖翔 《前沿》2005,1(3):143-145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具体的、历史的和社会实践的。以人为本是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的肯定, 它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是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为此, 我们必须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及其特征, 把握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何以可能是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以及这种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实现的目标、主体、途径和动力。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逻辑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需要、人的活动及其能力、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自由个性由片面到全面、由畸形到完整、由贫乏到丰富、从潜在到现实的发展,其中,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原初动力,以劳动能力为核心的能力体系的完善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与和谐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人的自由个性的形成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目标和终极归宿。  相似文献   

9.
舒江华 《前沿》2011,(10):63-66
人的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和核心。历史唯物主义是从人的角度来考察社会历史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分化与整合是历史运动的动力和基本内容;从人类历史运动的动力和基本内容的角度,历史唯物主义超越了形而上学的人性论争,实现了对人的理解上的哲学革命;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自由与必然的矛盾,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0.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的以人为本是一种哲学世界观,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的基本思想是:世界是现实的人的世界,现实的人是世界的主体.以人为本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之一,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人创造和改变着人的世界;人创造和改变着人自身;人是社会和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目的.以人为本具有现实依据:共产党执政首要的是代表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着社会关系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是对以往人本主义传统思想的扬弃和变革。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既体现了人与人的世界的同一,又体现了人与人自身的同一。这种同一内在地要求必须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的前提和基础;确认人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一切从人出发,充分反映人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树立一切依靠人和人民群众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生成经历了一个扬弃与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折射出他在不同时期对人本之人与人本之本、对存在论意义上之人本与价值论意义上之人本在认识和侧重上的异同。他从主张意识的人和人的精神自由转向关注受世俗社会束缚的人和人的解放。此后,他从异化之维确立了人的理想化本质,最后又转向实践之维并确立了人的社会本质。以人的社会本质为中心,并基于唯物史观,马克思形成了独到的人本思想。马克思人本思想的人本之人主要指无产阶级和全人类;人本之本则指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体到社会发展实践中,他的人本思想又表现为社会的发展依靠人、为了人。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韩国人在国外生活工作最多的地方一直是美国,自1992年中国与韩国建交以来,越来越多的韩国人选择在中国居住、生活和工作。中国已经成为韩国人在海外的第二大聚集地。据有关部门和驻华韩人会初步统计显示,目前在华生活、工作的韩国人大约40万人,其中北京约有10万人,山东青岛7万人,上海5万人,沈阳3万人,在辽宁大连和  相似文献   

14.
人的需要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需要本身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确认和明证;人的需要与人的发展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人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需要不断产生并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满足的过程。政治需要是人的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需要的产生、发展和不断满足既是人的发展的确证又是推动人自身实现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人的解放和发展是邓小平极为关注的重大问题。他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高度重视培养与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品格;确立个人利益的合理性;提出解放人与发展人的"四有"目标,从而为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崇高理想提供了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和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6.
论创造与人的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洪云 《前沿》2009,(11):34-37
创造之于人的存在有事实和价值双重意义。人之为人就在于他在动物进化的自然延长线中自为地发展了新的进化机制,即人自身的历史创造。人类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不断超越其动物性生存方式,形成和不断提升自身的理想性、享受性和充满激情的生活方式;正是人的创造性的积累和不断提高,才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向自由前进的历史进程。人的创造性活动造就了人自身,并构成了人类发展史的主旋律。充分认识创造对于人存在的意义,自觉张扬和发挥人的创造激情和能力,对建设创新型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学艺术乃是人追求真理的意义世界,追求作为人之存在的真理的意义;它也是人追求现实性的意义,追求人之如何存在的意义。文学艺术是人希望凭真理生活、求真理意义的呐喊;它是人建构此岸世界的家园的价值所在。真理是人作为存在物存在的本真意义。文学艺术是真理之寓所:人创造和拥有文学艺术使人得以平衡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重,它于自身中包含着使人之生命蓬勃向上的力量。文学艺术是人探究生命意义的途径和方法,它是人的内在需要和精神需求,它是人从人自身出发对包括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投射,是人类生命活力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董振华 《岭南学刊》2005,1(5):29-34
如果说劳动创造了人,并使人最终和动物区别开来,那么可以说创新劳动更能体现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本质体现,也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人的创新劳动能力的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统一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9.
"需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逻辑与历史起点。从人的需要来规定人的本质和审视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一个独特视角。在马克思看来,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和全面性;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就是人的需要的不断产生并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从人的需要来考察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可以深化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研究,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建华 《小康》2013,(1):51-53
广州天秀大厦已经形成了一个50个国家以上人群的国际化聚集地,除了非洲人,这里还有中东人、南亚人和南美人。而北侧的城中村,住着数以万计的非洲租客。和所有上班族一样,他们背着公文包坐公交、挤地铁,除了肤色以外,和中国人没什么两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