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私营商业获得了巨大进步,对边区经济、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正确的经济政策,工业和农业经济的大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边区市场和运输业条件的改善,是边区私营商业发展的四大原因。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在以学校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国民教育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以社会教育、干部教育为主要形式的成人教育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提高了边区广大民众和各级干部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质,而且也为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各级各类干部。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赈济救助和抗灾备荒的政策和措施,组织和领导边区人民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和恢复生产,积极开展抗灾备荒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鸦片问题是中国近代以来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又对中国社会实行了鸦片毒化政策,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宣传发动,政府推进,群众参与,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禁毒运动,禁烟戒毒成效显著,经验可鉴。  相似文献   

5.
研究和总结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干部学校教育及其特点,对于新时期加强干部学校建设,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治理呈现出坚持基层党支部、基层政权和民众组织相结合的治理体制;注重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政权执政能力;运用组织建设、思想动员和文化教育,激发群众的参与自主性;从边区乡村实际出发,进行乡村治理制度创新等特点,适应了边区乡村实际,促进了边区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密切与晋绥根据地的关系,争取与地方实力派建立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以政治和军事手段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坚守千里河防线,确保了陕甘宁边区周边的安全和内部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所在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八路军等武装力量展开全面抗战工作。陕甘宁边区模范综合性合作社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进行局部执政中经济建设的一部分,无疑为中国共产党日后的全面执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陕甘宁边区模范综合性合作社在抗日战争这一大背景下展现出来不一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集市获得了巨大进步,对边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正确的经济政策,工业和农业经济的大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边区市场和运输业条件的改善,是边区集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3个历史时期,实现了两次政权性质的转变,完整地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特点。边区长期在中共中央领导之下,决定了政权建设的地位和模范作用,正确处理了同国民党政权的关系,贯彻了中共中央的独立自主的原则,最终使边区政权成为新中国政权的雏形。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掌握局部政权期间,以陕甘宁边区为“一切工作的试验区”,把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和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作为价值坐标,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法制,建设廉洁政府,倡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领导人民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开展社会改造运动,塑造和展示出中共在陕甘宁边区执政的民主、廉洁、亲民、为民形象,给我们留下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艰苦的条件下,加强廉政建设,培养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只见公仆不见官"等优良作风,为党的廉政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不仅是取得抗日战争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而且对我们今天特别是"十七大"之后的党风廉政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 ,陕甘宁边区成功地进行了廉政建设。其经验主要是 :加强了政府的廉政制度建设。此外还有 :倡导勤能补拙 ,俭以养廉 ,反对奢侈浪费 ;警钟长鸣 ,时时提醒、告诫党政干部保持廉洁作风。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先后设立的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西北局民运部、延安交际处,以及具有统战性质的西北局友军工作委员会和友军工作核心组等负责统战工作的机构,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在调查和研究各党派各友军的情况,落实"三三制"中有关统一战线政策,管理非党干部,调查、研究、管理少数民族工作和外事接待,情报收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建设和发展边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把边区建设成团结、抗战、民主的坚强堡垒,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选举运动是边区政权建设中最具民主特色和优势的一部分。尤其对于乡选①,边区政府更是完全从边区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开展了扎实到位的宣传工作,采取了灵活有效的选举办法,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又颇具特色的选举模式。同时,边区的乡选也积累了丰富的选举经验。边区乡选对当今基层选举的启示是,民主的选举理念和原则是选举的灵魂,有效的动员机制是唤醒民众参选的重要法宝,人性化的选举方式是成功选举的可靠保证,彻底的监督检查既是选举的程序也是选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After the Lugou Bridge Incident, the Chinese nation began the whole nation'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In the south, the Shanghai battle opened a prelude to the war of resistance in Southeast China. Through repeated battl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long the southeast coast and YueHan railway line, Japanese troops not only occupied Shanghai, Wuhan and Guangzhou, the three most developed cities in southern China, thus taking control of both sides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ut also captured ports off the Chinese southeast coast, thus taking control of China's long coastline. Accompanied with the military situation changes, four provincial party and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of Zhejiang, Jiangxi, Fujian and Guangdong successively moved in to the foothills of either side of the Wuyi Mountain and to the mountain area of Nine Mountains, thus the southeast region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gradually being formed, composed of the Kuomintang controlled area of Fujian, Guangdong, Jiangxi, Zhejiang, Anhui and adjoining areas. From a national perspective, the southeast region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was located at the front line of China'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t was not on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rear of the war, but also different from anti-Japanese base areas behind enemy lines. But from the inside , it was both in the frontline and had its own rear and hinterland. This region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deserves in-depth academic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as a whole.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为进一步促进军民团结和军政团结,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拥军优属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为各抗日根据地开展拥军优属树立了典范,也为最终夺取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