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规模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采取的一项具有重大和长远意义的战略举措。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能够带动就业,拉动经济发展,改善住房供求不均衡状态,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本文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保障性住房多进少退、只进不出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缓解保障性住房供不应求的现状,实现其合理、公平配置,促进其及时、有效流动,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迫在眉睫。然而,保障性住房退出过程中的审核、取证、清退、监管、后续保障各项流程都存在问题。因此,只有从法律体系、退出制度设计、配套机制等方面分析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退出流程中各项工作才能落实到位,保障性住房“退出难”的问题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保障性住房是我国的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是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我国诚信体系不健全等原因,骗取保障性住房的行为屡屡发生,这不但侵害了保障性住房的所有权和相关财产性权益,还严重破坏了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分配秩序,已经触犯了刑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而目前地方政府出台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条例》中对这类行为的处罚仅仅只是罚款和在一定期限内不准申请保障房,很难对这类行为形成震慑力.因此,为了确保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分配,有必要用刑法对骗取保障性住房的行为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4.
保障性住房建设既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南宁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了出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健康发展重在政府,也责任在政府。要通过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努力把保障性住房打造成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廉政工程。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生,提出大力兴建保障性住房,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本文强调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大意义,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对策建议:建立房地产市场双轨制模式;采用“人头补贴”取代“砖头补贴”;健全保障性住房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6.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须从制度建设方面入手,通过加快住房保障立法、明确住房保障的政府责任、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及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等措施来实现住房保障的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7.
借鉴新加坡经验 推进厦门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新加坡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对厦门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自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房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近年来我国保障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对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以及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保障房资金来源不足等问题,需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保障性住房政策是国家解决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问题的重要惠民政策。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由于保障政策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政策的先天不足或运行机制不健全,保障政策执行的偏差,致使政策实施的结果与初衷发生偏离,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优化运行机制,合理规范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标准和结构,注意保障性住房的合理选址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郑州市通过集资建房、发放租赁住房补贴、租金核减、实物配租等方式解决了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然而,郑州市保障性住房仍存在保障范围断层、覆盖面小,范围不明确,资金不能良性循环,没有与城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相结合,分配中存在权力寻租等问题,建议今后通过明确被保障人群,扩大保障房建设量,设计金融产品、扩大资金来源,设计住房时应具有前瞻性,健全监督机制等措施来保证郑州保障性住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由于对市场化住房制度和住房保障制度、住房保障的性质和原则、保障对象和保障水平、救济性住房保障和救助性住房保障等,这些与住房保障密切相关的基本问题缺乏全面认识和准确的把握,不仅导致了理论上的颇多争议,也带来了实践中的诸多困惑。为了明辨我国住房保障建设的思路和方向,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和阐释。  相似文献   

12.
当下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房屋典当,虽然被《典当管理办法》规定为典当,但其与传统民法中的典当有所差别。同时,房屋典当与用益物权和传统民法中的典权不也相同。从本质属性上看,其应属于担保物权。当前形势下,房屋典当的这一性质应当在司法实务中灵活处理并尽早通过立法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是保障中低收入者的居住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需要从科学定位政府职能、增加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的有效供给、完善福利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保障住房资金来源、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保证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造成农民工子女走上犯罪的道路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不良的居住环境及由此所引发的其他问题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因素,因而为实现预防和减少农民工子女犯罪的目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在分析我国行政听证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民主法制建设、行政主体和公民自身等方面来分析和探讨存在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我国房改已历经近30年来,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存在明显的问题。我国住房保障立法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就其必要性而言,住房保障是由本身的属性决定的;住宅权是人类基本人权,也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住房保障立法有助于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完善;同时也是我国房改以来政策法律化的必然要求。就其可行性而言,我国住房保障立法已具备了基本的理论依据、政策支持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得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与之关联的住房利益分化越来越不容忽视。已有研究对住房利益分化的长时段变化趋势缺乏考察。基于98房改之前与之后共9个时点的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住房状况及住房利益分化趋势的系统分析表明,随着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的改善和产权住房自有率的上升,以产权与实际居住面积度量的住房利益分化大大缩小,但由住房资产所体现的住房利益分化日益凸显,甚至自2010年以来表现出“极化”倾向,而且这一利益分化过程越来越多地受到诸如房价、地 理空间等个体经济收入之外的因素的影响。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政策背景下,重新定位房地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加强对住房利益分化的调节,已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8.
商品房买卖登记包括两种类型 ,即商品房预售登记和房屋产权 (所有权 )登记 ;商品房预售登记使债权具有物权性 ,房屋产权登记旨在发生物权变动的公示与公信力。通过对不动产登记的理论及各国的立法例的研究 ,分析了登记与房屋买卖合同的关系 :产权登记与房屋买卖合同相区分 ,不影响合同的效力。针对我国不动产登记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是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工作重点,由于个人还贷能力降低,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和对信贷人约束手段的缺乏,银行管理的缺陷导致个人住房贷款违约率呈上升趋势。为了有效防范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应做到:加强市场分析,防范市场风险;加强法律跟踪,防范法律风险;完善信用评估,防范信用风险;加强信贷管理,防范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20.
因群租房增多引发的治安问题已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群租房增多引发的治安问题有:盗窃、伤害等侵犯公民财产、人身权案件多发,火灾隐患较为突出,环境卫生压力增大诱发矛盾纠纷增多。减少群租房治安问题需要政府统筹协调,加大执法力度,教育群众慎重选择群租对象及群租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