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作家丁玲在谈起自己的革命生涯时,情深意切地说:“我的命运是跟党在一起的。”早在青年时代,丁玲就向往光明,追求进步,1832年她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投入了党的怀抱。 二十年代初,丁玲与好友王剑虹从家乡湖南来到上海,先后在我党创办的上海平民女校和上海大学读书。党的早期党员、社会活动家和理论思想家邓中夏。瞿秋白、陈望道等人都在此任教。其中,瞿秋白以他横溢的才华渊博的知识,成为丁玲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与丁玲的交往,影响了丁玲的后半生。第一次见到毛泽东1904年10月12日,丁玲出生在湖南省临澧县胡子冲。原名蒋伟,字冰之,丁玲这个名字是她从事文学创作后用的笔名。1918年夏,14岁的丁玲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桃源省立女子第二师范学校。在她一年级学期结束时,爆发了“五四”运动。丁玲积极投身这场革命,主动担任了贫民夜校的小老师,热情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道理,由于她年龄小,学生们都风趣地叫她“崽崽先生”。1922年,丁玲到上海入陈独秀、李达创办的平民女校读书;1923年,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中文系学习。1927年12月发表处女作…  相似文献   

3.
沛菡 《学习导报》2011,(22):46-47
1923年夏天,瞿秋白去南京参加共青团"二大"期间,认识了上海平民女子学校的两位女孩,一位是丁玲,一位是王剑虹。两位女孩给瞿秋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尤其是那位名叫王剑虹的土家女子,不仅人漂亮,还很有思想。1924年1月,他们结婚了。这一年瞿秋白25岁,王剑虹21岁。  相似文献   

4.
丁玲是20世纪中国文坛最有才气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一生富于传奇色彩,早期追求个性人生,最终成为一个革命作家。丁玲的代表作有《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等,后者于1951年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1933年5月22日,有一位外国友人访问鲁迅,问道:“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您认为谁是无产阶级代表作家?”鲁迅回答说:“丁玲女士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作家。”能够得到鲁迅先生如此赞誉的中国女作家,在当时只有丁玲。而丁玲的情感世界,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一生中经历了四段情感和婚姻,记录了这位女作家的欢欣与愁苦、幸福与磨难。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与瞿秋白同为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和著名的国际共产主义活动家,然而,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和戎马倥的战争年代里,两人结下的深厚友谊却鲜为人知。相识相知携手奋斗1924年夏,周恩来听从党的召唤,由法国赶回祖国,接受新的革命任务。在一次党的会议上与溜秋白相识。溜秋白给周恩来的第一印象便是:白白净净,很瘦削,鼻梁上架一副眼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生秀才,倒是全没有秀才的酸气,待人很热情。周恩来给溜秋白的第一印象便是英俊、康酒,敏捷果断,精力充沛,善于雄辩却又十分谨慎,并且很有礼貌。随后周恩来受党的派遣人黄…  相似文献   

6.
丁玲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早以明确强烈的女性意识写作的女作家。她开始小说创作已是“五四”落潮时期 ,当第一代女作家的创作已处于沉寂之时 ,丁玲以其卓越的抒情才能在文坛上“抛下一颗炸弹一样” ,① 给女性文学带来了全新的内容。她的早期小说创作 (《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人》)大多写的是“五四”以后到“五卅”前夕女知识青年的生活 ,在这些作品中 ,作者那种敏锐冷静的观察视点 ,真切深刻的情感体验 ,独特新颖的人物系列和审美特征 ,都是真正的“女性写真” ,浸透着强烈而鲜明的女性意识 ,深印着中国现代女性探索自身生…  相似文献   

7.
文学湘军:声震中国文坛早期产生的一批著名作家如田汉、欧阳予倩、成仿吾、沈从文、丁玲、周立波、张天翼、蒋牧良、叶紫、康濯、谢冰莹等,这些作家在五四运动前后到新中国建立这段时期,在各自的文学领域,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出较大贡献。在“文革”期间,益阳作家周立波以其独具风格的《山乡巨变》,影响和培养了一批中青年作家。未央、周健明、谢璞、刘勇、任光椿等实力强劲的中青年作家也是在他的影响之下,逐渐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从“文革”后到1989年,湖南文坛迎来了一个绚烂的春天。其中古华、莫应丰、任光椿、孙继忠、…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的文人受外国文艺影响,有不少人对电影充猪憧憬,田汉拍《到民间去提著名一例。另一位湖南籍作家丁玲也有过一段类似经历,其因缘就鲜为人知了。1926年春,身任明星影片公司编导的供深受公司委派,携带“明显”刚出品的《空谷兰》到北京举行献映宣传活动。丁玲那时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生,因为胡也祆的关系,她经常参加一些文人的聚会,和沈从文、凌叔华、庐德等都有来往。他们围绕文学和人生的话题,经常进行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畅谈。那些当时已略有一些文名的朋友都劝丁玲:“你有文学才华,该写小说。”而丁玲却总是回答:“写小…  相似文献   

9.
相逢1922年10月初的一天,在李大剖的家中,一位操着南方口音的小个子客人正和主人一边吃茶,一边愉快地交谈,这位客人就是来自上海经北京要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四大”的陈独秀。在谈到莫斯科的党员时,李大制提到了霍秋白:“你到北大那一年,他是北大旁听生,说起来算是你的学生。当年他就入俄文专修馆学习。五四被捕的学生中也有他。”李大利说话时拿出一叠《晨报》,在“莫斯科通信”专栏里,清一色地刊登着溜秋白从莫斯科寄来的文章。“他是什么时候去莫斯科的?是C.P吗?”陈独秀急急地问,“你到上海那年,他就去莫斯科了,当…  相似文献   

10.
叶子 《学习导报》2012,(15):53-56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1936年12月,毛泽东挥笔写下这首《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后,立即用电报发给已随红军到达陇东前线的丁玲。在毛泽东诗词中,题赠作家而且以电报方式发给,只有丁玲一人,足见毛泽东与丁玲的交往至深至真。  相似文献   

11.
夏航 《党史文汇》2008,(8):4-13
24岁:“莎菲女士”破茧而出 丁玲的父亲是清末秀才,曾留学日本,因体弱多病,32岁时早逝。母亲是一位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知识分子。在母亲的教育下,丁玲自幼萌发反封建的思想意识。在桃源第二女校、长沙周南女校、岳云中学读书时,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周南女校国文教员、新民学会会员陈启民给学生讲都德的《最后一课》、  相似文献   

12.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的紧急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八七会议后,主持中央工作的溜秋白征求刚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毛泽东的意见,希望他到上海党中央机关工作,毛泽东却表示,不愿去大城市住高楼大厦,愿到农村去,上山结交绿林朋友。几天后,他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从武汉到了长抄。这年9月,毛泽东与湖南省委一起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这次起义原本想进攻长沙,但由于当时敌强我…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0,(22):90-92
丁玲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湖南临澧人,生于1904年,比毛泽东小11岁。早在中学读书的时候,丁玲就听说毛泽东是一个奇人。毛泽东的第一位妻子杨开慧是她的同学,曾向丁玲谈起过毛泽东,但她真正与毛泽东接触,却是在她到达延安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14.
林默涵,1913年1月10日出生。少年时就离开家乡福建武平,求学福州、厦门,广泛阅读五四以来的新文艺作品,尤其是鲁迅的作品,接受进步思想。1935年在日本东京留学期间,对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回国后辗转于报界,并开始以“默涵”为笔名发表文章,后经邹韬奋引荐,又到上海生活书店当编辑,与“左联”作家颇有唱和。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了钱亦石率领的第十八集团军战地服务队。在武汉,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凯丰(即何克全)的帮助下,林默涵于1938年来到延安,免试进入马列学院,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调到艾思奇领导的哲学研究室工作。1942年5月2日,时任延安华北书店总编辑的林默涵,和周扬、丁玲、艾青等100多位延安文艺界人士,参加了毛泽东主持的延安文艺座谈会。  相似文献   

15.
刘明丽 《湘潮》2016,(4):242-246
湖南现代女作家为数不少,她们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如第一个写白话文小说的新女性陈衡哲,第一个以女兵形象轰炸现代文坛的女兵作家谢冰莹,第一个在现代话剧史上名垂青史的女性写手白薇,还有时代的叛逆的绝叫者丁玲,以学者兼作家身份为现代文坛注入活力的袁昌英等等。本文就以丁玲为代表探讨湖湘文化影响下湖南现代女作家的女性意识。湖湘文化传统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践  相似文献   

16.
在毛泽东的文化人朋友中,湖南女作家丁玲可以算是这位人民领袖为我不多的不但从“革命的需要”,而且从“个人的角度”都加以欣赏、器重的文艺家之一。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与丁玲,一个懂文艺的湘籍政治家与一个懂政治的湘籍女作家在陕北窑洞中相识。此后星移斗转,风雨沧桑,他们不仅建立起了远较文艺界他人为久、为深的友谊,而且几经坎坷,日久弥坚。了玲,原名蒋伟,字冰之。1904年出生于湖南临澧一个没落的封建世家。她幼年丧父,随母四处辗转求学,漂泊度日。母亲民主思想的熏陶,赋予了玲强烈的反封建意识;而母亲口述的中国古代神…  相似文献   

17.
正周立波,中国共产党忠诚的文化战士、杰出作家、学者,新中国成立之初即获得国际奖项的优秀作家之一。上海十年1926年,在湖南长沙省立中学读书的周立波在五四思想的影响下,开始接触和学习新文学。当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湖南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此起彼伏,周立波也离开书斋,走向社会,积极投身到革命斗争的洪流中。1928年初,周立波离开湖南来到了上海。在上海,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被地下党组织当作培养对象,并吸收他进入了  相似文献   

18.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丁玲在延安同邵子南、杨朔、肖三、陈明等作家、诗人发起组成延安文艺通讯团,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到解放区开展工作。10月初,丁玲、杨朔、肖三和陈明(丁玲的爱人)告别了延安向东进发,他们跋山涉水,风雨不停,历时两个多月,徒步行军两千余里,途经4省20余县,于同年11月底到达晋察冀边区首府张  相似文献   

19.
白薇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她从20年代开始写作,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剧本和散文。她用细腻的笔触和自已的“反叛”行为,为妇女的解放,为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为追求真理,顽强拼搏了一生。 白薇在世时,曾对自己的亲人自豪地说: “告诉你们,1945年毛主席到重庆谈判,就是阳翰生通知我去见毛主席的。毛主席握着我的手说:‘我常常记得你和丁玲,是我们湖南的两个女作家。’”接着,白薇又回忆道:那个时  相似文献   

20.
赵曾  王磊 《党史文汇》2012,(7):44-47
享誉文坛的著名女作家丁玲辞世已26年了,她一生经历坎坷,风风雨雨,富于传奇色彩丁玲生前撰写的回忆录中对她早年被国民党当局囚禁和软禁在南京三年的生活做过披露.但由于种种原因,她只是对被囚禁生活做了梗概的叙述,略去了若干细节.近期,年过九旬的老作家陈明出版了《我与丁玲五十年——陈明同忆录》,以亲历者的身份系统同忆了两人相伴走过的历程.然而书中仍未提到丁玲当年与傅焕光的交往.也许丁玲不愿提及那一段往事是因为她在一波波酷烈的充满极左色彩的政治运动中吃过的苦头太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