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法上的时际法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最近几十年来 ,“时际法 (intertemporallaw)”这一概念越来越引起了国际法学者的注意。它首先是在 192 8年的帕尔马斯岛案件仲裁裁决中被引入国际法领域的 ,①此后就不断有国际法学者发表论文探讨时际法的问题。 1970年 ,有两本关于这一问题的专著出版 :法国国际法学者保罗·塔韦尼埃的《国际公法中行为与规则在时间上的适用的研究 (时际法或过渡法的问题 )》②以及德国国际法学者沃尔夫—迪特里希·克劳哲—阿布拉思的《时际国际法———国际法规范的时间上的适用范围》。③再有 ,世界著名的学术性团体———国际法研…  相似文献   

2.
<正> 理论的两个主要目的是:把现有的资料组织成为连贯系统的体系,通过确立可能富有成效的深入探索的目标,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就犯罪学理论而言,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即给旨在控制、减少、消除或预防犯罪和违法行为的行动方案提供若干逻辑根据。但是我们在系统阐述全面适当的犯罪起因或犯罪决定因素方面,遇到了某些困难,其中之一便是精确地规定什么东西构成反社会行为的问题。肖尔说(1971年):"反社会行为不是一种诊断学的范畴,也不是紧密联系着文化价值并常常依赖那些负责调整社会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宪法本质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宪法本质的理论张庆福,王文彤关于宪法本质问题,与宪法的概念一样,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论。就宪法所体现的意志来说,有神志论、全民意志论、意志调和论和阶级意志论等。神志论神志论即神的意志论,是把宪法的本质直接或间接地归结为神或上帝的意志,宪法是神或上帝...  相似文献   

4.
研究宪法实施的保障,是个极其广泛而又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的大问题。正确比较各国宪法和运用宪法保障理论,对维护我国宪法秩序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宪法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什么是宪法保障?所谓宪法保障,就是为了确保宪法秩序,保持统一法律体系的稳定性和实效性,一切国家机关和国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即指事前防止或事后纠正对成文宪法规范的侵害,在保障成文宪法规范这一意义上来理解。从法律形式上看,它禁止违反宪法的一切行为,尤其是禁止违反  相似文献   

5.
为使国家行政机关以"依法行政"为中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把政府法制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有必要对"依法行政"的概念的由来、科学内容以及应遵循的原则作历史的考察和科学论证.(一)"依法行政"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是"依法治国"的派生物并为其服务."依法治国"的口号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首先提出来的,实施它的核心目标就是"依法行政",进而使国家行政机关的全部活动统统纳入行政法制化的轨道.英国宪政学家戴赛认为,以"依法行政"为目标的行政法制化,它的目的是要实现这样一条原则:即行政要服从法律原则和规定,它包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平安诉比利时案"的核心争议是条约适用的时际法问题。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仲裁庭对该案的审理过程过于倚重形式法律推理与条约文本解释,未按照《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28条的要求充分考虑中国与比利时在缔结2009年双边投资协定时的立法意图。目前中国有大量双边投资协定处于"自动续期"状态,有待签订新约予以取代。在谈判新的双边投资协定时,中国应制定内容明确的过渡条款,或纳入专门的时际法适用条款。当某一投资争端涉及新旧双边投资协定的衔接问题时,中国投资者可考虑先寻求东道国当地救济,再适时诉诸国际仲裁。  相似文献   

7.
张新军 《法学研究》2009,(4):157-173
中日东海争端中真正的法律问题指向的是大陆架权利制度。这一制度在过去大半个世纪中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法律适用时必须考虑时间要素。时间要素中的关键日期、時际法和现行法分别解决的是何时为止的法律关系需要判断、法律关系建构及形成于前法和后法的整个过程时适用哪一个法律,以及法律关系仅形成于后法之后时适用哪一个法律这三个问题,其中关键日期和時际法是中日东海争端的焦点。考虑这两点后的适用法律仍然是1969年北海大陆架案所确定的自然延伸原则。  相似文献   

8.
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习迁移的研究是整个学习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回答学习内容对学习过程的影响、学习过程的内在联系等问题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帮助。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学习迁移相关理论进行了以下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9.
陈孜 《法学杂志》2004,25(5):82-83
犯罪标签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犯罪学理论。该理论在众学说中显得另类,最终也由于自身的那种缺陷而无法充分发展与完善现代犯罪学,但它对现实仍有启示意义,有待实践工作者们能够批判地借鉴。  相似文献   

10.
"理性"在韦伯的社会学理论中可谓是一个核心概念,韦伯正是以西方特有的理性化为角度和发展脉络,历史性考察了西方,以及比较性研究了中国,从而串联成一个壮观丰富的整体。并揭示了以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为特征的现代社会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力图利用有限的知识结合韦伯的其他社会学思想,寻求对理性化理论一个整体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产权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权这个概念至今尚未被法学所采用,但却频繁出现在当前的经济生活中。在政府部门的许多规范性文件中,也不断使用“产权”一词。如何在法律上阐明产权概念的准确含义,剖析各种产权关系,是现实生活给法学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当前国有资产管理立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理论间题。 产权的“权”,是指法律上的权利,即法律赋予特定主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和能力。过去法学上没有采用产权的概念,是因为这个概念的含义不太明确(或没有从法律上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宪法学教研室召开会议,以"宪法理论研究的思考"为题目,并针对宪法学界出现的一些观点,进行了讨论。现将四篇发言稿照登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企业化政府理论的形成背景及主要内容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罗斯福入主白宫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经济上,罗斯福极力推行凯恩斯主义,增加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干预;行政方面,罗斯福实施了由L.古利克等人提出的组织创新计划,加强了总统行政公署对联邦行政的控制权.二战期间,政府管制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任何角落.战后,政府干预范围不断扩大,权力越来越集中于联邦政府.60年代,约翰逊总统提出了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价值理论一直是各个经济学家建立自己理论的基础。本文指出,通过价值理论,经济学家们各有侧重的发展了自己的经济学理论,推动了经济学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依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将要全面展开。其中,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工资是实现按劳分配规律要求的具体形式。按劳分配规律要求在社会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劳动者“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这  相似文献   

16.
霍洪宝 《法制与社会》2013,(17):286-287
环境权是基于环境问题派生出的新型权利,关于该项权利的理论基础一直是学者们广泛关注的。本文就公共信托、环境公平和人权三种主要理论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辨析,并在此基础上从伦理、人权和发展的视角阐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对于环境权基础的该当性。  相似文献   

17.
一、国际条约及准则中规定的审前被羁押人所应享有的权利 涉及审前羁押的国际条约及准则有:联合国大会于1948年和1966年分别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这两个公约原则上规定了保障人们免受酷刑、任意逮捕和享有公正审判以及在被提起诉讼时被推定为无罪权利的国际准则。此外,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如果是,其理论基础和框架体系是什么?与其它学科的边界和关系是什么?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这些问题仍然争论不休,并将继续争论下去.然而,争论问题必须有共同的基础或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争论的观点是按照科学理论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可检测其真伪,具有科学性.知识产权理论作为科学理论,应当有自己的一套严谨的概念,以及由这些概念构成的严密逻辑体系.概念应当采用规范的方式来定义.科学理论的内容是客观的、唯一的,但这并不排斥其应用的功利性和表达的多样性.真正的学者应该不为功利所动,执著地追求理论的客观性,弄清存在于表达多样性之中的一致性.与其它社会科学理论相比,知识产权实践极大地依赖于知识产权理论,因此,构建科学的知识产权理论的意义尤其重大.唯有科学的知识产权理论才能指导实践,以发挥巨大作用;也唯有遵循科学的方法,才能构建科学的知识产权理论.  相似文献   

19.
张昊 《法制与社会》2011,(17):292-29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女性主义学说,关注到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长期被人们所忽视的性别问题,并首次将社会性别作为分析国际政治问题的新视角,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解释力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试对其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犯罪对象的问题在我国刑法理论界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犯罪对象的概念、犯罪对象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是否每一个具体的犯罪都有犯罪对象等等问题的存在导致犯罪对象研究的混乱.而理论上的这些困惑主要是源于对犯罪对象的定义不明确,致使它同时含有犯罪客体的表现形式与行为指向的具体人和物这两层含义,进而在理论体系中拥有双重身份.本文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