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翔 《学习与实践》2012,(4):135-14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与网络传播在城市文化软实力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并使得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构发生了不同于"前网络"时代的重要变化。因此有必要提出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这就需要全面发挥网络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大力提升城市的网络文化资源力、网络文化生产力、网络文化传播力、网络文化服务力、网络文化创造力,适应网络时代对城市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网络媒介城市、网络文化产业中心、网络内容中心、网络文化技术创新引领中心、网络总部基地建设等城市文化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网络对人的影响,表面上是通过有形的"网络",而实质是通过无形的"网络文化"。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重要群体,网络文化已成为大学生日常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职业发展以及价值观念等,应该对网络文化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的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以庸俗、谩骂为特征的网络文化现象,"祖安文化"的流行对网民,特别是未成年人网民的语言文化、思想道德、价值判断等方面都将产生不良影响,也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风尚培养带来隐患。整治包括"祖安文化"在内的网络低俗文化,需要网络产业、监管部门、教育部门等联合行动,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安全上网、健康用网。  相似文献   

4.
高正荣 《前沿》2002,(7):122-124
网络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 ,研究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内涵。本文认为网络引起了文化传播的历史性变革 ;文化则是网络存在的深层次动因。网络文化是在网络与文化的互动中形成的平等文化、多元文化、霸权文化和全球文化。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化对人的交往的影响虚拟化本质主要体现为"网络景观"、"大众文化"和"消费社会"。"网络景观"造就的人工世界使人产生了沉迷于"娱乐"的游戏心态;"大众文化"带来了"赫胥黎式"的文化萎缩,使人丧失了深层思考的能力;"消费社会"造成了人的精神异化。要消除网络文化低俗之风对人的影响的悖论,就要强化网络交往方式的价值主导性,引导人增强网络交往的虚拟素养。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后亚文化语境下,亚文化与主流文化间的风格、抵抗、收编等对应关系与模式都发生了变化,网络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图谱,文化互动、融合的过程中充满张力。"90后"甚至"00后"亚文化群体对主流文化、传统文化并不是完全排斥与抗拒的,只是需要以他们的方式表达才能产生共鸣,因此当《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传统纪录片节目遭遇二次元文化B站,传统文化基因与互联网文化基因发生碰撞,传统文化在二次元的解构与建构中,产生了奇妙的文化融合,主流文化经历了一场文化裂变,在网络化的过程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社群化传播的效应下,亚文化形态进入主流文化是对主流文化进入网络的一次文化逆袭。这对文化内容输出者重新思考平台及传播将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农村城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提倡"以人为核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今,必须认真研究民族地区的特点,以文化建设为重,构建城镇化地区特色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化的形式、特点及网络文化与城镇化建设关系等问题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都极具探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远琪 《湖湘论坛》2002,15(3):62-63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范式,它与现代先进文化既有同质性,又有异质性。网络文化在其发展中,必然经历与先进文化摩擦、磨合、交融的辩证过程。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代表,必须正确看待网络文化的利弊,积极引导网络文化与先进文化的融合,发挥网络文化在弘扬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一、网络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同质性网络文化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划时代的成果,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的革命性飞跃。虽然网络文化在其发展的初始阶段难以避免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一种新质文化,总体上与先进文化有着相容性和一致性,并在…  相似文献   

9.
金毅 《中国青年研究》2012,(12):28-31,42
理性包容的政治文化是公民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要求,而政治参与盲从则是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心态的反映。网络信息的可操纵性,公民掌握信息的不对称性,"网络推手"和"网络水军"的恶意引导,"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以及一些管理机构和人员对某类信息的刻意放大,都会使民众的政治参与理性大打折扣,导致盲目参与、跟从和非理性政治参与的扩大。要构建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文化,打造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文化基础,就要树立自主表达与自我约束的政治参与意识,运用公开、透明、包容的网络管理方法,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对网络治理的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10.
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为主要传播载体、以网络"原住民"为主要传播对象是当前我国文艺传播的新兴生态。在网络文艺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如何高度重视网络文艺安全、坚守国家文化长城,是研究当前网络文艺的重要课题。对此,应从"经权"之间、"国风"之辨、"铸魂"之路三个维度,着力倡导网络文艺应当以培根铸魂守正创新发展网络文艺为己任,以文化人以艺养心为传播旨趣,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担当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