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西方世界“和平演变”的武器.其破坏性早已被苏联东欧国家的剧变所证实。它承认支流.否定主流.孤立分析历史进程中的某一事件进而否定整个历史进程的特征.更是让许多专家学者直指其实质就是历史唯心主义。自赫鲁晓夫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从萌芽到形成一股思潮.矛头直指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标志性的代表人物和重要事件.力图通过否定斯大林、否定列宁、否定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等来彻底摧毁苏联的历史功绩.制造俄罗斯历史的断裂带。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主义”(Western Marxism)或“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是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思潮,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在当代西方学术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作为一种自称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为方向的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宽阔,几乎涉及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主要领域。它不仅关心纯哲学问题,而且更关注社会政治理论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最初是20年代初期由匈牙利、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的某些观点及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政策及策略提出批评而兴起,继而在20年代中期以后,由西方学者加以理论的展开而逐步成长为一种广泛的世界性思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有特定的内涵,“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有一些基本流派及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某些共同的理论倾向或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余三乐 《新视野》2007,4(2):83-85
王阳明的心学与佛教的禅宗造就了晚明空虚的学风。以徐光启为代表的晚明开明学者为了利国救民,崇尚经世致用,与利玛窦传入的西学一拍即合。他们以强烈的求知欲去寻求真理,以平和的心态观察世界,以开明的态度接受西学,以极大的热情和百折不回的意志传播科学、实践科学,表现出捍卫真理的无畏勇气。晚明的开明学者是我国知识界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驱。  相似文献   

4.
王军魁 《理论研究》2013,(5):42-44,49
伴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思潮洞开了中国的大门,各种思潮杂然并存。在这些杂芜思潮中滋生蔓延的民主社会主义,其实质是奉西方民主社会主义为圭臬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由最初附着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到近来有人喧嚷的“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其在我国演进的谱系,可谓几度泛起。而要正本清源,肃清其进一步扩散的可能性,当务之急是探明其衍生、蔓延的原因。社会转型带来的利益格局的重组与阶层分化.共产主义运动低潮与西方和平演变的推行,西欧、北欧“福利国家”实践成就的示范效应,以及思维认识上的阙限是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我国泛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晚明中土哲人,有“消化西学”之雄心,各自从不同方面,共同构建并完善一个“公用格式”——“以中化西”.以“代疑”与“疑”为此格式之第一步,以“辨”与“镜”为此格式之第二步,又以“破”与“辟”为此格式之第三步;从“存疑”开始,中经“辨异”,最终达于“徕归”或“向化”之目标.可知“晚明格式”不是一个单一概念,而是包含多方位、多层次内容的“学术框架”.此格式之成立,距今约350年.350年后之今日,中土学界依然面临“晚明”学人相同之难题:“处置西学”、“处置西洋哲学”.当今中土学界“处置西洋哲学”,既只剩下“以中化西”一条路,则“晚明格式”就是其最近、最重要之思想资源与“坐标系”.  相似文献   

6.
略论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玲娟 《理论学刊》2004,13(9):98-100
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肇端于“中体西用”论,国粹主义是其重要的思想资源。时代的焦虑和“西方的没落”使得东方文化思潮应运而起。出于对中国近代所走过的西化道路模式的痛切反省,它主张以东方文化之长解西方文化之弊,力图为中国寻求一条超越西方模式的健全的近代化道路。虽然东方文化思潮有着内在理论缺陷,但它在谋求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化的转型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一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后现代主义、消费主义、女性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新实用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公共知识分子及宗教思潮等以“问题”为中心潮起潮落,在交流与激荡中不断实现分化与整合。在纷至杳来的社会思潮面前,很多人往往顺着社会思潮去思想和行动,成为西方社会思潮的“粉丝”。更有甚者,西方与国内社会思潮相互交锋和耦合,产生了各种新思潮。近年来颇为流行的普世价值思潮,更是在我国的思想文化界掀起不小的涟漪。  相似文献   

8.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西方环境伦理研究发展到现在形成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思潮。这一思潮可以被具体地划分为“系统功利主义”与动物解放主义;“敬畏生命”与生物中心主义;“大地伦理”与生态中心主义这三大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在这些思潮和理论观点当中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系统功利主义是动物解放主义的理论基础。18世纪,欧美法理哲学体系理论家、系统功利主义奠基人边沁,把“功利主义”作为伦理学最基本的原理,用来构成整个立法理论和私人伦理理论的基础。他认为,所谓功利即行动倾向于给利益相关…  相似文献   

9.
技术统治论思潮是当代西方社会具有国际性影响的一种社会思潮,它以不同的形式广泛流行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技术统治论思潮以研究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后果为主要内容。这种思潮的基本思想可以归结为:科学技术是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种种矛盾与弊端的万能工具,随着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将使资本主义社会成为“技术统治社会”,掌握社会统治权力的科技专家将使资本主义社会摆脱一切坏的方面,保留一切好的方面。“技术统治社会”是一个由专家治国的美好的社会。技术统治论思潮于本世纪20年代在美国生成。索尔斯坦·…  相似文献   

10.
六十年代末期,西方国家相继出现的经济滞胀,动摇了凯恩斯主义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地位。在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进行反思时,许多西方经济学家逐渐认识到:要摆脱滞胀,就必须“回到亚当·斯密去”,即给私人经济以更多的自由,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他们奏起了七十年代自由放任思潮复兴的序曲。现在,自由放任思潮风靡着整个西方世界,成为“凯恩斯革命”以来西方经济学界最值得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是在西方国家广为流行的一种当代性文化思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阶段,后现代主义在这一时期迅速崛起并崭露头角,作为一种风靡欧美的文化思潮,它在70年代和80年代声势夺人并震...  相似文献   

12.
“性解放”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比较流行的一股思潮,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一、“性解放”思潮的萌发从历史上看,资产阶级的“性解放”思潮萌芽于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领主阶级而在意识形态领域中进行  相似文献   

13.
经济私有化的思潮,是近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在经济领域内的突出表现之一。这股思潮同西方某些国家所掀起的“私有化”浪潮,有很大的联系。有人根据西方某些国家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现象,断言“私有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趋势,我国经济改革也必须全面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以私有化、市场经济为方向,否则就没有出路。有的人甚至“参照”西欧一些国家的做法,详尽地设计出了将我国的国有企业逐  相似文献   

14.
刘青 《学习月刊》2009,(8):29-30
自中国晚清以来.随着科学与民主思潮的倡导.西方近代学术中的理性精神与治学方法.逐渐深入到中国的学术界。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对于本属于“旧学”的史部之学的重大影响。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批判了中国传统史书“只见有君主.不见有国民”,仅仅“纪述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然其名为“史”.实则只是“一人一家之谱牒”而已。因之.梁启超取准于西方的历史哲学.呼吁“新史学”的开启.他认为.“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之所在。”——因梁启超的倡导与他同时代诸多学者的唱和.中国的历史学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田田叶 《世纪桥》2012,(11):28-29
林则徐是我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晚清统治岌岌可危、国家民族面临重大生存危机之时,在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下,林则徐开始以不同于以往的视角看待西方世界,开始思考有效的救国救民方略。他关注现实,注重实效,尝试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变通自己,开始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步伐。这些行为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即壮大自己而“制夷”,在“制夷”中得以振兴富强。但是,近代经世致用思想是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等传统思想的内在发展,作为统治阶级,作为君主专制统治的维护者,林则徐的思想又不可避免处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框架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文化具有伟大的包容精神,它是世界上少有的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母体文化。从晚明以来,中国正经历着第二次伟大的文化吸收和融合,即学习借鉴西方文化,形成中国自己的现代文化。在这期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而使中国文化有了新的形态,新的内容。第一个阶段:从晚明万历年间到乾隆年间约三百年,是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最初接触和学习。从晚明以来,中国文化和思想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消化经多种方式传入的西学。在明末清初之际,西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当代西方一些思潮也逐渐介绍进来,各种介绍当代西方思潮的译著和论著与日俱增,各种介绍当代西方思潮的课程和讲座也颇受欢迎。这对于我们研究西方文化,推动我国的文化建设有着积极作用。但是,介绍当代西方思潮,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贯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方针,而不是不加分析、批判的“纯客观”介绍,更不是良莠不分,盲目推崇,否则,就会在社会上一部分人当中,特别是一些青年学生当中造成消极的影响。当代西方思潮的出现,绝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是有极其复杂的社会和历史原因的,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各种基本矛盾,对于我们研究西方社会问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在对当代西方思潮评介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批判地借鉴其中的某些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回答当代西方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种种挑战和诘难,从而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有目的地选择当代西方流行的一些主要思潮,进行准确的介绍,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是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本刊从今年第一期开始,已陆续介绍了当代西方的一些经济思潮(以后还将陆续介绍)。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从本期起,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些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当代西方的哲学、文学等方面的思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梁建新 《求实》2007,(6):75-79
西方意识终结论思潮是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深刻嬗变中产生的一股社会思潮。在推动这一思潮产生的动力系统中,既有现实的政治、经济因素,又有深层的文化因素。具体地说,推动这一思潮产生的文化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精神的衰竭;二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冲击;三是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扩张。  相似文献   

19.
墨家辩学基本范畴的界定与体系的系统化构建,以及其逻辑类型特征的理解与把握,一直是墨家研究中争论最多,难度最大的一个领域。近代治墨者,在内忧外患,西学侵入滚滚而来的政治、文化态势中,尤其是在西方逻辑输入思潮的带动下,他们自然认为西方逻辑是成熟的、完善的逻辑。因此采用西方传统逻辑为参照系和“公度性”标准来套解墨辩,其结果难免削足适履,无法全面、充分、正确地揭示墨家辩学固有的内容与特点,从而使得墨辩的思想体系消融于西方传统逻辑之中。近代学者的这种以“西”释“中”,以“西”替“中”,“杂糅无范”的弊病一直  相似文献   

20.
石仲泉在3月5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我们所讲的“西化”是有具体内涵的,即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不把“马克思主义”看作“西化”内容,这是历史形成的。“五四”时期,西方许多的新思潮、新思想不断地闯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