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颢瀚 《唯实》2002,(11):69-73
一、第五产业的兴起与经济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1 .文化产业的兴起是产业下游化的必然趋势早在 1 7世纪 ,威廉·配第就发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产业中心将逐渐由有形财物的生产转向无形服务的生产 ;1 940年 ,克拉克也发现了类似的规律 ,即随着经济的发展 ,就业结构的中心将按照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规律发生变化 ,此即著名的“配第—克拉克”经济法则。然而 ,第三产业并不是“配第—克拉克”法则作用的终点 ,经济发展中的产业下游化趋势一刻也没有停止。在“配第—克拉克”法则的作用下 ,第三产业内部的就…  相似文献   

2.
正据9月25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在2012年达到23241万人的高点后开始减少,此后一直呈减少的趋势,减少的数量也在攀升。二产就业人员为何持续减少?专家张丽宾分析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存在着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再向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劳动就业的理论演变经历了从配第—克拉克定理到库兹涅茨法则、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及其发展、多种理论观点的劳动力流动模型三个阶段,揭示了产业结构和劳动就业之间的关系。而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作用机理是复杂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伴随着技术进步,会使旧产业衰败、新兴产业兴起,并且带动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导致劳动力素质发生变化,人力资本投资增加,缓解就业压力;也会使城镇化水平提高,创造就业岗位;管理水平和制度障碍,使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进而使就业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
观点搜索     
未来15年分段奔小康据6月5目的《羊城晚报》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近推出的研究报告提出,未来15年可分阶段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小康社会。第一步2006年至2010年(“十一五”期间),努力使经济增长方式有比较明显的转变,人民生活由初步小康过渡到水平较高、比较宽裕的小康,人均GDP明显高于目前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城市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农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取得新的进展。第二步2011年至2020年,在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力争使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实质性的转变,人均GDP跨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城市化水平明显提…  相似文献   

5.
一、第三产业的一般发展规律及其作用产业结构发展的演进是有规律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克拉克在其著作《经济进步的诸条件》一书中探索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时,得出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人力资源的分布发生着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和产业结构高级变化的规律。五十年  相似文献   

6.
1956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常的一年。到这一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提前完成,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取得惊人成就,工业生产和工业化建设成就远远超过旧中国的IOO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空前壮举。到这一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同1952年相比,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分别由71.8%和6.9%下降到7.1%和O.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分别由19.1%、1-5%和0.7%上升到32.2%、53·4%和7·3…  相似文献   

7.
正确处理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刘铮处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增长方式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的转变。这一转变对在新的层次上如何协调一、二、三产业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现在速度型增长方式下的原有三次产业格局,将被效益型增长方式所要求的新的三次产业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房山区委、区政府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以“关五小、育五大”为切入点,围绕“打造环境、引进强区”这条主线,结合自身实际,狠抓结构调整,在大量关闭和改造传统资源型企业的同时,积极培育支柱产业,保持了经济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有力地推进了全区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2002年,全区GDP和税收在全市10个郊区县位居第一,财政收入位居第二。加快发展,就要制定明确的产业发展思路房山区位于北京市西南部,区府良乡距市区20公里。全区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人口83万。辖区内山······················…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三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进祥 《唯实》2001,(3):22-27
近两年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共同的朦胧感觉:中国的第三产业市场化发育迟缓。且影响着整个经济市场化的进程。这种认识是错觉还是真实的反映,需要实证研究来加以说明。本文将围绕中国第三产业的市场化问题展开讨论。 一、分析第三产业市场化的理论依据 严格地说,第三产业应称作第三次产业。早在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A·G.B.Fisher)根据发达国家经济史演进的产业结构特征,把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划分为顺序推进的三大阶段,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继第二产业之后,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产…  相似文献   

10.
《前线》1965,(24)
(括弧内前一数字是期数,后一数字是页数)J、.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关于政府工作、一九六五年国民 经济计划主要指标和一九六五年 国家预算初步安排的决议~·一~~~周恩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二’·‘二““’一~~评莫斯科三月会议~·……“·一 人民日报编辑部、红旗杂志编辑部把反对赫鲁晓夫住正主义的斗争进 行到底 —纪念《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总路线的建议》发表两周年“一 人民日报编辑部、红旗杂念编辑部人民战争胜利万岁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一直是近年来人们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学者在积极吸取国外有关劳动力转移理论中的合理成份外,更立足于中国国情,在深入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概念,现将这方面的问题综述如下: 一、国外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 关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古典经济学的大师们。《政治算术》一书中,配第就分析了农业、工业和商业之间的收入差异,指出收入的比较利  相似文献   

12.
在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地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和地委再一次把经济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予以强调与部置.在这"七五"向"八五"过渡之际,按照省、地委提出的要求,重新审视我们以往的经济工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明确今后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对于制定和实施"八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纵观玉山县1978年至1989年11年间的经济建设,确实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社会总产值增长5倍,国民收入增长4.82倍,工农业总产值增长2.53倍,财政收入增长2.1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64倍.这些成就不仅初步改变了玉山长期以来落后的面貌,而且也为今后经济的更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把我县放在全区、全省以至全国的全局中来考察比较,问题就出来了.在上述指标中,玉山县除人均国民收入高于全省水平外,其余人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发展中积累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七大转变,即经济增长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需求动力由投资单一拉动型向投资消费协调驱动型转型,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主导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空间增长动力由单极拉动向多极驱动转变,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小康进程由偏重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4.
人口趋势与城市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5月,世界银行在一份政策报告中宣布,它将改变以往的城市发展战略以表达其对城市发展的未来的优先考虑。在这份政策报告中,世界银行负责城市发展的首席官员米切尔·柯亨(M·Cohen)指出,在对过去的战略进行调整的过程中,世界银行将着力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将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审视城市发展的内容,既强调城市经济的生产能力,又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这种生产能力的束缚;第二,鉴于城市贫困有增无已,世界银行将帮助提高缓解城市贫困的生产能力,增加这些城市的劳动力需求,增进其接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机会;第三,由于城市环境日益恶化,世界银行将更加注意帮助改善城市环境;第四,研究城市发展问题方  相似文献   

15.
正改革开放40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中国现代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40年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836美元,人均国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提议,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改革开放的头一个十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翻番,九十年代将在此基础上实现第二个翻番,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周锡荣指出,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近两年中,他曾经5次提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一次是在2001年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是政治文明。第二次是“5·31”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  相似文献   

18.
曾有情 《党史文汇》2001,(11):32-33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 ,英国一位名叫克拉克的青年军官在《无线电世界》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地球之外的接力通信》的论文 ,率先提出利用人造卫星在太空中进行远距离信号传输的大胆设想。 1 954年 ,美国海军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卫星地球站 ,利用月球对电波的反射 ,进行无源卫星通信。同年 ,美国人哈罗德·罗森受克拉克设想的启示 ,设计出了一种自旋稳定式卫星 ,这便是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雏形。 3年后 ,从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到 1 965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通信卫星正式进入实用阶段 ,人类实现了跨洋通信和电视…  相似文献   

19.
小考场     
上期答案: 1、1992年12月17日联合声明和20多个经贸、科技、文化领域的合作文件 2、1992年12月28日第一阶段,从现在起到“八五”期末,用三年时间,实现三项近期目标,即全区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平均12%以上的速度递增,力争在1980年的基础上提前五年实现翻两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中等以上水平;全区财政自给率达到75%以上。第二阶段,从1996年到2000年,用五年时间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全区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平均15%以上的速度递增,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三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保持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  相似文献   

20.
论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中的金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而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基于此,研究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中的金融政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一、金融活动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理论分析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从低级水准向高级水准的发展,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内容:一是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二是在产业结构中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三是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