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30年代特殊的政治化语境构成了特殊的学氛围,由此形成了学发展在总体上的政治化趋向。无论是学群体还是作家个人,不管其主观上打出怎样的超脱政治的旗员,提出学远离政治的主张,但在事实上这种旗员的主张都在某种意义上成一种政治的表态,即使是向来被人们称之为“远离政治”的京派”等作家群体也未能成粉列外。  相似文献   

2.
源于1930年代特殊政治文化语境的作家的政治激情,导致了人们对文学审美的特殊的偏颇性的理解,导致了广大读者对文学的特殊接受和偏颇性的审美预期,也导致了作家对文学审美的特殊的偏颇性的选择。在一个“非常态”的政治语境下,要在文学中追求“常态”的表达,不仅难以做到,即使做到了,这样的作品也许很难获得最广大的读者。从政治文化心理支配下的文学表达这一独特的角度,可以使我们对30年代中国文学的审美风貌的形成根源,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五十年代后期中国文坛上出现的“百花文学”,深受原苏联“解冻文学”的影响,触及到官僚主义、情爱等建国初期创作题材的禁区,并呈现出“非英雄化”的倾向。但由于中国作家精神资源的相对贫乏、与西方文化的隔绝,尤其是他们尚未能摆脱中国的政治语境来全面理解人道主义,他们的作品缺乏对人的异化的深入揭示,因而“百花文学”作家们尚无力担负起使文学突出重围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无为”在中国至少有三重含义:首先是作为政治策略或政治观的“无为”,即“无为而治”;其次是作为伦理观的“无为”,即“不欲不贪”的道德主张等等;最后是作为宗教观念的“无为”,即道、佛两教所提倡的宗教修养之道。本文拟从政治观的角度剖析一下历史上的“无为”主张及学说。  相似文献   

5.
如今,“中国作家富豪榜”成为一件吸引人眼球的文化事件.而且,像文化界过去的一些焦点文化事件一样.叉引起一片争议和质疑之声。说这个“作家富豪榜”是娱乐也好,说它是“恶搞”作家、文学也好,说它展示了文学和作家的商业市场价值也好,总之,这些种种相左的意见、观点产生了诸多效应,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这种思考自然是文学的、文学和商业的、市场的、作家和财富观念的……但无论怎样,这个“作家富豪榜”告诉我们.我们的文化已经进入了“排行榜”时代。  相似文献   

6.
孤独者的“夜歌”─—论何其芳早期诗文意象的“孤独美”张岚文学创作从其本体意义上看,可以说是人对自我本质力量的一种特殊把握,它以表现人的心灵、抒发人的情感见长,而“孤独”情感则是创作主体恒久不衰的情绪主旋律(除特殊时期作为政治宜传工具的文学以外)。我们...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五四”新文学的现实主义潮流中,文研会诸作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叶圣陶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小说创作,为丰富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宝库,作了较大的贡献,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宝贵的艺术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作为“五四”时期“人生派”文学的一员主将,叶圣陶主张“为人生而艺术”。早期  相似文献   

8.
都督 《行政与法》2014,(10):79-85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与西方国家相比有较大不同,集中表现在“群众”这一过渡环节.从空间角度来说,“群众”无疑彰显了中国的政治特色;从时间角度来看, “群众”既是臣民时代的终结者,同时又叩响了公民时代的大门,其在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过渡者的角色.本文分析了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群众”的政治内涵,探讨了中国特殊的政治演变逻辑,提出了中国政治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胡健 《政府法制》2008,(23):9-9
笔者虽然从不抽烟、不嗜酒,但活在当下,也少不了要和中国“人情”文化的重要载体——烟与酒打交道,因此也有幸“见识”了白条烟、内部酒等所谓“特供”与“专供”产品。后来发现,不仅是烟酒,哪怕是日常生活必需的柴米油盐,也有不少冠上了“国宴专供”、“内部特供”的头衔,而打上“XX海”、“XX堂”、“XX台”旗号的,更是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0.
丘兆云 《检察风云》2013,(14):26-27
山西灵石县委书记杨洪曾出版文学作品集。这位小有名气的作家官员无论在官场还是情场上都独具创意:为了保官、升宫,他瞎编杜撰历史典故,将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石膏山”擅自改名“仕高山”,并在县城筑造一枚硕大无比的“御玺”;为了猎取红颜知己的芳心,他不仅将二奶提拔为副检察长,而且山盟海誓写下《爱情承诺书》。  相似文献   

11.
1984年,巴金先生在第47届国际笔会大会上发表‘哦们为什么写作”的演讲,倡议世界各国的作家们回答“为什么我们写作”。巴金说,“每个作家从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学。通过创作实践,追求真理,认识生活。为什么写作?每一本书,每一篇作品就是一次的答案。……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改革开放及中国法制重建,随着民主与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律师业恢复重建,并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蓬勃发展。短短二十年间,律师制度就完成了与国际接轨,广大律师活跃在国家政治、市场经…  相似文献   

12.
石雄伟 《法制与社会》2010,(10):226-226,250
现代大学生是新形势下最活跃的一个群体,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停留在注重“原则”和“口号”教育的阶段,也不能只谈治国战略思想,而忽视人性的原本需求;不能继续坚持“说一套”、“做一套”的灌输式教育。因此,要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通过公正科学的程序落实到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怎样根据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的精神,既积极又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重点要求和步骤操作上,我提出“三先”的设想。“一先”:从全国范围讲,经济发达地区,政治体制改革应当领先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受着经济水平、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制约,我们决不能脱离现实的国情和国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民主化的进程。我们常讲,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而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脚踏”的“实地”。改革开放20年来,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了20世纪20年代新文学发生期的文学革命,认为她由历史深层的思想启蒙、语言体式的变更、人的文学的确立,构成了一条内在整合的政治文化理路。五四文学革命充分揭示了个体文学家的创作心理与群体社会政治文化行为的一致性。同时,又反映出文学作为文化的载体,二者构成一种复杂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月,湖南、四川等省的“两会”会场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来自社会各界的旁听代表。他们不仅旁听了大会的开、闭幕式及大会发言,而且还将自己关心的话题撰写成建议送交了大会秘书处。一位旁听公民表示,邀请旁听代表参加“两会”,是民主政治进展中的一大创新,关键是让普通公民有了表达自己意见新的渠道。公民旁听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作为1930年代一个影响深远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社会剖析派"的研究仍然具有较大的开拓空间.相近的政治理念,奠定了"社会剖析派"群体生成的基础;群体的双重人格,反映了他们在文学和政治道路上的艰难选择;而在创作实践方面,社群成员之间大量的书评创作,显示了这个群体的内在向心力.以文化的视角来考察"社会剖析派"作家群的文学形态,对于揭示一个作家群体的形成和其内部诸多复杂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晓维 《法制与社会》2011,(24):143-144
法与政治相伴而生,在漫长的人类社会中并行、互动,形成了密切、复杂的相互关系,影响着人类发展的状况与进程,但是现实中的许多现象使许多人在认识法与政治的关系上出现了偏差。本文选取了法与政治关系的角度,针对现在社会中很多人存在的中国现实“有政治无法治”的观点,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加法律援助与社区法律服务项目(以下简称“中加项目”)经部领导批准,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加拿大国际发展署、加拿大律师协会、加拿大IBM有限公司联合于2006年6月在湖北武汉召开了2006年度“中加法律援助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目的是深入探讨如何了解特殊群体对法律援助的需求及为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的现状、效果、问题,研讨如何更好地为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为完善和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建议。研讨会主要围绕三个议题展开,即“特殊群体法律援助的一般性问题”、“特殊群体法律援助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如何完善对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种披着为“公”的外衣,打着为“公”的旗号,堂而皇之地利用公款进行犯罪活动的“公贿”现象,在我们身边悄然滋生、蔓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20.
洪燕 《法制与社会》2010,(11):148-150
弱势群体“是一个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近年来我国弱势群体的政治亚文化不断对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心理需要更多的关注,因此整合政治亚文化的迫切性也一步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