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语言不仅是人类的一种表达工具,而且还与人类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美国学者约翰·梅西·赞恩在《法律的故事》一书中,提到了语言在法律起源阶段所产生的巨大作用:“随着语言和推理能力的诞生和发展,人类的自我意识也就逐渐产生了,他们意识到需要为合乎道德的目标而奋斗……个人再也不会被淹没在群体中,也不可能彼此完全相同,有着精确的、按同样方式行事的本能和习惯性行为方式了,法律本身都必须成为不断变化的一套规则。”语言不仅使法律规则和法律概念的具体表述成为可能,而且还折射着人类对法律的认识和体验。人们对法律的接近首先要靠语…  相似文献   

2.
艺术是在人类有了审美观念以后才产生的。寻找华夏文学艺术的源头,首当其冲的是要在一鳞半爪的文字记录的痕迹中,结合考古学的发现和现有的具体史料为基础,尽量还原初文学的原貌。经过文字定型后的歌谣与神话对于探讨华夏文学艺术起源的原因以及还原原始初文学的面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学艺术起源于原始初民的生活需要。原始初民的审美品位已经相当成熟了,在生产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精神、审美需要越来越自觉,文学艺术于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地自然产生了。  相似文献   

3.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权保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自力 《法学家》2000,(2):19-25
一、人类基因组织计划及相关的问题 人类基因组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起源、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到受精、生长发育、成熟、病变、衰老死亡整个生命过程中变化机理的科学,它旨在研究生物体整个生命周期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进行调节控制,以促进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4.
丁波 《法制与社会》2010,(20):214-214
无论是"协作",还是"互助"与"信任"实则是人作为人的社会属性的真实写照,但是人类的美德的起源从不否认人的自然属性。在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他人协作的场域,我们也在协作中找到了现代职业美德的起源。在高校,辅导员美德的形塑则孕育在与学生沟通交流、协作并进的和谐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5.
非语言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非语言符号,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董晓波 《河北法学》2007,25(1):57-60
法律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下半叶,伴随哲学研究的发展,西方法学研究也经历了语言学的转向,先后出现了语义分析法学、新修辞学法学、法律解释学、结构主义符号法学等学术派别,这些派别跨学科、多向度的研究范式怀疑、消解、重构了传统法学理论中的法律语言观,并给现代法学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体现了当今学界的潮流,值得我国法学研究借鉴和吸收.  相似文献   

7.
汉语元语言系统研究的理论建构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的汉语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和语言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之所以难以出现重大突破,其表层原因在于尚未对现代汉语元语言系统展开深入研究,其深层原因在于没有对元语言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创造性探索,从语言学立场出发探索元语言,势必形成逻辑学元语言和语言学元语言的分野。语言学的元语言是对象语的解释性符号系统,与之相对的对象语可以是语言系统,也可以是同一系统的部分语符,依据所处语言层面和应用功能,存在词汇元语言,释义元语言和语义元语言三种系统,以之为基础可进一步研究信息处理元语言和认知元语言,元语言系统研究就是“语言基因图谱分析工程”,只有完成了这一工程才能建立语义结构网络,“自然语言能力模拟工程”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法医语言的现代借鉴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法医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是法医文化的活化石。它给我们传达了古代法医检验思想、检验制度、断案量刑、洗刷冤屈等大量信息,因此古代法医语言是研究我国法医学的宝库。探讨我国古代法医语言,对研究法医学起源、检验技术、检验制度,对中国司法鉴定文化的构建和推进现代司法鉴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类在生活中,所有的精神文化都来自于符号活动的产物,人的本质表现在人能够利用符号去创造各种文化.在艺术设计中我们不断的采用各种手法,这些手法在应用的背后都影藏着符号学的原理和影子,也可以说一切文化形式既是符号活动的现实化,也是人的本质对象化.在建筑环境艺术的设计中,人们不断的采用符号学进行研究,同时,也正是由于符号学的存在才使得环境设计中元素的信息表达和传递更加的科学和精确,表现手法也更加的丰富多彩.本文分析了环境形式产生和变化规律,探究其与符号应用之间的关系,为环境设计提供了创新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不明推论"是不同于归纳和推理的第三种符号演算模式,它能够创造出新的知识.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有创造性、习惯性和无所不在性.结合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不明推论"可以分成6个亚类型."不明推论"具有重大的语言符号学意义,它联结语言符号与所指对象,创造意义,促进语言发展,催化语言交流,是语言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有从符号学角度来分析"不明推论"的创新机制,才能使我们看到符号的巨大的可阐释空间和符号接受者所拥有的阐释自由.  相似文献   

11.
现代法律援助制度中的国家责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家责任的有无是现代法律援助制度与传统法律援助制度相区别的主要标志。现代法律援助制度作为法治社会的一项人权保障制度 ,已经在许多国家的法律甚至宪法或宪法性文件中加以确立。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也被规定在一系列国际文件中。我国目前已建立法律援助制度 ,但并未形成现代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向现代法律援助制度方向发展的过程中 ,确立我国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尤显必要。  相似文献   

12.
谢佑平  陈莹 《河北法学》2011,29(12):39-44
"亲亲相隐"制度源远流长,在古今中外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我国现行刑法对窝藏、包庇类犯罪的规定中全面舍弃了"亲亲相隐"制度,这有违人之常情,而且也有可能造成人情淡漠。应在立法中对古代"亲亲相隐"制度进行改造,构建出现代"亲亲相隐"制度,从而达到法律和亲情的平衡,避免国家刑罚权与人类亲情的直接、正面冲突。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婚姻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印度的婚姻制度的发展是比较独特的,它随着印度社会的变化而演化,先后经历了从古代的种姓婚姻到中世纪的伊斯兰教婚姻,从近代英国统治下的婚姻变革到独立后的婚姻制度现代化,其发展道路坎坷曲折,其转变的过程既反映了印度时代的变迁,也明示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人权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人权的理论研究逐渐成熟,梳理、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已为可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的基础性要素,包括人权的概念、属性、类别、实现机制和社会条件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既承认人权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和价值准则,是人之为人不可剥夺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每个主权国家的义务,需要通过国内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制予以落实,需要加强人权国际合作以促进其实现,也承认人权发展的阶段性和历史文化传统对人权实现方式的影响,反对人权国际合作中的霸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5.
国际公务员与现代国际法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劲松 《时代法学》2008,6(5):103-110
国际公务员是国际社会日益组织化的产物,联合国60年来的历程对现代国际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将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国际公务员法律制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而形成了一项相对独立并且完善的国际公务员法。国际公务员法在国际法主体、外交关系法、国际司法制度和国际组织责任等领域推动了现代国际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人类共同遗产"原则与相关原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勇平 《河北法学》2007,25(11):119-122
"人类共同遗产"原则不仅是人类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最重要原则之一,同时也是保护和开发其他诸如公海海底资源和人类文化遗产等有限资源的重要原则.它直接引导出"禁止据为己有"原则,并意味着全面非军事化和禁止一切军事活动.为了保证开发的福利在所有国家之间公平分配,应该对所有的使用有限自然资源的国际管理制度的创设活动进行规范,而该创设活动必须以"共同利益"原则和"人类共同遗产"原则为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理学的研究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夏昊 《现代法学》2004,26(2):48-53
各个时代的法理学是针对各个时代所面临的问题的一种思考和回答。近代西方法理学的发展进路 ,即从自然法学到法实证主义再到法社会学 ,是西方法学家对西方社会近代以来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国法理学研究也应该是围绕中国法制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而不断的展开。当今中国法制实践中的主要问题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即法的实施领域中的问题而不是立法领域中的问题。因此 ,当今中国法理学的研究主要应该围绕着怎样保证国家的法律在社会中得到合理地、正当地实施的问题而进行。从法理学研究的谱系上来说 ,当今中国法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法实证主义  相似文献   

18.
试析杰斐逊对自然权利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杰斐逊是美国早期的民主思想家,是近代自然权利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由杰斐逊起草的1776年《独立宣言》中,他以洛克的自然权利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人类三项自然权利: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杰斐逊以追求幸福权取代洛克的财产权,从而赋予近代自然权利思想以民主的意义。从自然法和历史传统两个角度,杰斐逊论证了自然权利的正当性;此外,杰斐逊还提出多数派应该尊重少数派权利,推动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国际协定的立法进程已进入关键阶段。其中,关于BBNJ国际协定的一般原则或方法条款中是否包含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这一问题,各方代表立场不同,再次成为谈判焦点之一。从全球海洋治理中,国际法理论与实践创新以及国家利益视角分析,得出中国应当支持此原则被明确列入BBNJ国际协定一般性条款之中。但是,解构当前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的法律内涵与适用,结合现有各方立场,得出此原则最终被明确列入BBNJ国际协定一般原则或方法条款中的实然可能性偏小。基于此,建议中国首先立足争议问题本身,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价值导向引入BBNJ国际协定,增强各方国际合作与责任承担共识,平衡诉求矛盾,推进BBNJ国际协定的出台与生效;其次,通过引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完善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的国际法内涵,增强该原则在谈判中的国际认同度与采纳度,并通过阐释中国支持性的主张,进一步增强中国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参与并引导全球海洋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国际协定的立法进程已进入关键阶段。其中,关于BBNJ国际协定的一般原则或方法条款中是否包含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这一问题,各方代表立场不同,再次成为谈判焦点之一。从全球海洋治理中,国际法理论与实践创新以及国家利益视角分析,得出中国应当支持此原则被明确列入BBNJ国际协定一般性条款之中。但是,解构当前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的法律内涵与适用,结合现有各方立场,得出此原则最终被明确列入BBNJ国际协定一般原则或方法条款中的实然可能性偏小。基于此,建议中国首先立足争议问题本身,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价值导向引入BBNJ国际协定,增强各方国际合作与责任承担共识,平衡诉求矛盾,推进BBNJ国际协定的出台与生效;其次,通过引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完善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的国际法内涵,增强该原则在谈判中的国际认同度与采纳度,并通过阐释中国支持性的主张,进一步增强中国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参与并引导全球海洋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