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知识经济的发展风起云涌。关于知识经济的定义,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根据国际经合组织在1996年的一份报告中的表述,“知识经济”,是指直接依据知识和信息进行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从知识经济的特征看。知识经济是以知识阶层为社会主体的,以知识为主要资源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产业的。以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的,以可持续发展为宏观特征的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的发展与风险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现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要成员国的知识经济已经超过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0%。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对处于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那么怎样去发展知识经济呢?为了发展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3.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知识经济正在悄然兴起 西方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6年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对知识经济的定义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1997年末联合国研究机构又做出估计,认为改革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的重大高科技产业化将在未来30年全面实现,人类将逐步跨入知识经济时代。 当然,今天我们面临的现实世界的知识经济尽管仍旧处在发展阶段,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世界科技正在突飞猛进,一个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场经济在逐渐形成。许多知识经济的规律已经在发挥着作用。知识的大量…  相似文献   

4.
郭民生 《知识产权》2007,17(4):12-18
知识产权经济具有特定的内涵,可以从研究对象、内在规律、经济活动过程、资源配置效率、经济社会效果等五个方面进行理解和评价;知识社会的经济形态包括知识产权经济、知识经济和后知识经济;知识产权经济是知识经济时代不可逾越的、过渡的亚经济形态。知识产权经济与传统经济和知识经济有着本质的、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知识经济时代更突出的是把知识作为经济的内驱力,渗透于生产力的诸要素之中,渗透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领域。知识经济不遵循“稀缺原理”,所以知识经济下的国际经济的发展不再建立在稀缺的自然资源上.而建立在对知识、技术的生产、占有、利用和消费上。这导致了国际经济发展基础的变化,从而引起国际经济整体的变化。知识经济是一场变革.世界经济由此进人一个全新的时期.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便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 正是因为知识经…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产权——论高校知识产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深入,人类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以知识为中心的大学教育,以知识产品为客体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之间的有机联系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必然要求发展知识产权教育。大学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中心,其自身特有的知识功能决定了大学在知识产权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大学应发挥知识与人才密集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及大学自身发展要求的知识产权教育,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一、知识经济必然重视知识产权教育  (一)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的核心问题  从一定程度上讲,知识经…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知识经济制度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锋 《知识产权》1999,9(5):9-12
世纪之交,知识经济大潮扑面而来。尽管知识经济概念未定、形式未定,但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认同。对知识经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这种经济直接依据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也就是说,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是一种区别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以知识和技术作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推动力的经济形态。未来世纪的经济将主要靠知识的投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统计表明,OECD主要成员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现在已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一些…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经济的特征与法律变革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和通讯产业勃兴,信息处理技术提高和价格降低,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数学化”,国际网络化发展,所有这一切已使知识的创造、储存、学习和使用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革命大大降低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成本,大大增加了人们获得知识的机会,由此产生的结果是:知识商品化的能力大大提高了,知识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的速度大大地加快了.正是这一发展.使全球经济增长方式产生了一个根本变革,使知识经济成为可能。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建立在知识生产…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的浪潮正在全球悄然兴起,并在加速发展。怎样面对这一新的机遇和挑战,正在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门话题。可以预言,对世纪,知识经济将占据国际经济的主导地位,对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指以现代料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基础上的经济,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而言的新型经济,它以知识(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市场经济中新的复杂的一种经济形态,与以往的经济形态相比,具有以下特征:首先,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经过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发展到现在正向知识经济迈进,这是70年代中期以来,以信息技术和产业为主导,引发的高科技产业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的结果。中国今天虽然还处在工业化时期,但西方国家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国...  相似文献   

11.
由"知识"的更进到"知识产业"的崛起,进而一股"知识经济"的浪潮在全世界范围内涌起,这是一次世界社会整体升级的浪潮,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却是这次浪潮中与之呼应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剖析知识经济的特质,将之放入一个立体的社会空间内,疏理出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互动的博弈基本分析思路;引入充分的变量元素,对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之间的优化发展做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法律发展与法律知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涛 《法律科学》2008,26(4):11-22
法律发展首先必须面对合法化与价值诉求问题,而这一切又无不与作为基础的法律主体的知识立场密切相关。如何谋求“法律知识化”、话语合法化以及法律主体的价值立场的有效运作,是法律文明、有效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法律发展话语摒弃规则主义弊端制约而建构自我所不可回避的挑战。从西方国家的经验看,现代法治的确立与以理性化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化过程密不可分,法律知识化由知识对法律的关系提升、扩展为一种法律观,再由一种法律观落实为一种价值观、方法论,并由此引导法律主体追求和建设一种新的法律文明。更为重要的是,“法律知识化”使法治成为近代法律发展的本质性,把知识化原则导入法律发展领域,从而实现了法律发展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的法律调整着力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全兴  李翊 《法律科学》2002,46(6):28-43
知识经济的运行 ,是通过知识的产权化、商品化和资本化 ,以实现知识的要素化和产业化的过程 ,与此伴随的还有知识的异化过程。法律应当以知识的产权化、商品化、资本化、要素化、产业化和异化为着力点 ,对知识经济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discusses changes in the level of knowledge, i.e. learning, as a key sourc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argues that historically a radical change in attitude towards new knowledge has been a necessary precondition for economic growth. The Renaissance created this radically new attitude in Europe, and this paper discusses contributions to economic theory and economic policy of som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scientists involved in this process: Francis Bacon (1561-1626) in England, and Leibniz (1646-1716) and Christian Wolff (1679-1754) in Germany. It is argued that these polyhistors viewed economic change as a dynamic knowledge-based process–a view that has important similarities with modern evolutionary or Schumpeterian economics. These similarities have so far not been recognized, and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modern economic theory would benefit from studying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conomics of these philosophers who laid the foundations fo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ain that, in the context of the produc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it is logically impossible to define som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enabling the maximization of the social surplus.Our argumentation relies on the theory of Popper according to which it is impossible to anticipate the result of a given process of produc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Consequently, we conclude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compare the respective efficiencies of alternative structures of produc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The document consists in a critical review ofthe literature in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JEL Classification: D8, L1, O3  相似文献   

16.
先秦思想研究迄今未曾揭示墨子学术中法哲学体系。讨论显示,墨子法哲学体系基础是其知识论,其工巧表现在逻辑形式上的数学分析。定义系统是其审案功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萧远 《中国法学》2004,(2):73-79
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中,规则演进大致遵循着从习惯到习俗,再到判例或成文法的逻辑。而在从非正式的习俗规则到正式法律规则的转变过程中,司法活动的作用非常关键:司法活动确认了法律的存在、强化着人们关于法律的认识,而且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法律。驱使非正式的习俗规则演变为正式的法律规则的,是复杂社会对一种稳定的预期基础的要求,这一点在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体现的尤其明显。市场经济的发展史同时还表明,相对于法律规则的系统阐述而言,一种完备的诉讼程序是发展市场经济更为关键和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对于具有典型"二元经济"特征的我国西部地区而言,在技术落后、人力资本匮乏的制约下发展农村经济,资金要素至关重要。良好的农村投融资体制能够将农村资金高效地转化为农村生产资本,进而促进农村产出的提高。然而,西部地区农村投融资体制并不能适应"三农"发展的现实需要,造成西部农村发展面临资金短缺与资金配置效率低下的双重"瓶颈"。从法经济学视角可以发现,我国西部地区农村投融资体制的变迁轨有着特殊的演化逻辑与规律,为此,应有针对性地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实现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的西部地区农村投融资体制的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19.
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测量与评价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测量与评价观以不同类型的知识为基础,依据知识建构过程和知识结构的特点设计测验来测量与评价知识的获得。这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将有助于改变学习、教学与测量和评价相分离的现象,使我们认识到教学与测量和评价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Informal economy functions without any formal social control for lack of a supervisory authority. Within a regulated locality the same activities would have an illegal character, but in that deviating situation those informal activities can thrive because the authorities do not intervene. Globalization of our western mixed market economy implies that also the aspect of government control takes on a global character. The fact that formal economies settle in places where an informal market is the rule leads to a combined action which, eventually, creates new market relations. In the present contribution we study the effects of a meeting between a formal and an informal market on the basis of a concrete case. An analysis of the market of medical products in Third World countries gives an idea of the new relations that arise when an informal market of natural medicines is confronted with a formal market of western medicines. We study both the situation in which there are no regulations and the situation in which the formal market is supported by economic regulations. This text illustrates how those situations can give rise to new opportunities for one group and to exploitation for ano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