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以来,各种形式的试图以进化论作为心理学思想的基石开展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冲动,在心理学的主流历史中绵延不绝,并相继形成多种理论形态各异的进化论的心理学研究方案。本文以关于心理学理论基础的反思为立足点,通过对心理进化的逻辑的追问,并引入人类学哲学的视野,揭示了一切形式的进化论的心理学研究方案的逻辑的盲目性,并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寻求理论的统一提供了可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实证主义的衰落与理论心理学的复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实证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一直左右着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发展方向,而实证主义的狭隘经验主义原则排斥了理论探索在心理学中的合法地位,致使理论心理学的发展受到极大损害,随着实证主义的衰落,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工作者认识到理论思维对心理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作者认为,理论心理学是以理论思维的方法对心理学的基本问题进行探索的一门学科,它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就像理论物理学在物理学中一样,是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3.
潘菽教授认为西方心理学体系存在“知/意”不平衡的问题。潘菽教授提出的心理过程的“知/意二分”理论,对未来的心理学科学体系提出了“知/意”平衡的要求。另外,人与动物的心理差距源于根本不同的遗传基因,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则主要是由各自不同的对象关系及由此形成的不同文化所造成的。西方文化偏重于人对物的关系,发展出以认知为研究主线的心理过程体系;中国文化则相反,偏重于人对人的关系,形成以意向为研究主线的心理过程思想。要建立知意平衡的心理学科学体系,就必须在以认知过程为研究主线的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基础上,重视并加强对以意向过程为思考重点的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现象学方法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象学作为西方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论之一,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在历史地考察现象学对西方心理学流派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现象学与心理学结合的原因,从方法论的角度,归纳了现象学在心理学中的内涵,并作了简要的评论。最后指出,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要走出误区,其希望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论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心理学冲击着现代心理学,并试图实现对它的超越。只要我们考察后现代心理学与现代心理学的关系,就会发现从现代心理学到后现代心理学并非一种库恩意义上的范式转换,两者之间的连贯性超过它们之间的断层性,后现代心理学要求我们寻求包括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在内的更多理性内涵。后现代心理学挑战了实证方法的霸权,批驳了价值中立的神话,强调了理论的实用价值。在看到积极意义的同时,也使我们保留着理论上的疑问。  相似文献   

6.
本对心理学理论与应用关系的现代和后现代的两种对立观点进行了概括和分析,认为处于现代和后现代性双重夹击下的心理学发展,既要继续贯彻实证主义原则,又必须对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倾向做出积极的回应,重新定位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的关系。心理学研究无需在现代和后现代性之间作出非此即彼的强制性选择。建立心理学的中层理论是正确处理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的关系,减少它们之间相互分离的一种恰当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性:构建心理学统一范式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对于人性的基本设定为区分标准,心理学史上有两大研究取向-实证取向的科学主义心理学和现象学取向的人主义心理学,实证取向的心理学是“取消式的还原”,现象学取向的心理学则是“还原式的取消”,它们都否定了人性问题,心理学至今没有统一的范式是因为心理学没有确立自己的逻辑起点,当代心理学家应从学科统合的角度,登高望远,努力寻找心理学统一的理论支点,回顾与审视心理学的发展,从人性的基本含义及其与心理学的关系,以及从传统人性论与现代心理学的关系来看,人性应是构建心理学统一范式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8.
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普遍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并构成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学区别于以往的心理学的根本标志;现代西方心理学及其历史的各片段,都是尝试实现这个必然观念的偶然的历史形式。但一方面,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的范畴含义并非一开始就是既定的和明确的,而是心理学的历史的目的;另一方面,现代西方心理学及其历史的各片段作为追求实现这个观念的偶然形式亦非等价地有效的,它们构成了从对这个观念的异化到对这个观念的实现两个极之间的连续谱。通过考察西方心理学中若干典型的历史片段,我们得以洞察其中呈现出的普遍的历史发展模式及其对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的指向性意义。这是我们据以理解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的范畴含义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意识实在与行为主义革命的破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识作为一个存在领域具有不可还原的实在性,正是这一实在领域构成了心理学的合乎逻辑的基础。对意识实在的论证,乃是心理学寻示和确立自身理论同一性的过程。行为主义彻底否定“意识”范畴的科学合法性,从而使心理学丧失了它自我自身的理论同一性。行为主义作为心理学纲领,依赖于它对作为行为之内在本质的意识实在,作出符合心理学自身理论性质的科学论证,这不是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所体现出的向“意识”范畴的“回归”趋势的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0.
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心理学的整合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传统心理学执著于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心理学的破碎与危机。若要克服危机,实现心理学的整合则首先必须吸收系统的思想方法,实现思维方式从还原思维到整合思维的转变。这一转变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的转变;2.从元素组合认识方式到综合分析认识方式的转变;3.从“上向因果关系”的单向思维到“双向因果关系”思维的转变;4.从物理科学的统一观到系统论的科学统一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CARL B. KLOCKARS 《犯罪学》1979,16(4):477-515
Marxist theory gains its critical capacity by presenting itself as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realized through class conflict. By locating its critical and empirical reality in a ideal, unrepressive, unoppressive, relatively crime free future, it renders itself irresponsible for its own history and immune from empirical criticism. In order to sustain this vision in the absence of historical evidence. the chief promoters of a Marxist perspective in American criminology have found it necessary to invent untestable and irrefutable concepts whose principal function is to maintain a suspen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y, social reality, and theory. Because such work is more akin to religious phophesy than criminology. it presently appears to be irreconcilable with all heretofore accepted standards of academic scholarship.  相似文献   

12.
论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这主要是由于它本身存在着自身无法解决或克服的局限性或缺陷: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偏差和对心理学研究范围的不恰当缩小;对人性的偏离和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认识偏差;“价值中立”与对“普遍性”知识的片面追求;对方法和技术的过分崇拜和对理论的极端轻视以及由此导致的与现实生活相脱离。因此,科学心理学要走出困境,就需要与其它心理学取向加以整合,以弥补它自身的不足;加强心理学的哲学研究,从宏观把握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并以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思维,把材料系统化;加强与现实的联系,增强心理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实体自我到关系自我——后现代心理学视野下的自我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主流心理学在考察"自我"时,假设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作为精神实体而存在的"我",它是个体存在的核心,统领着我们的一切.后现代心理学对这种实体自我观进行了猛烈批判,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真实的实体自我.后现代心理学从社会建构主义出发,将自我视为关系的创造物,是我们在与他人的关系中通过语言建构而成.它将自我理解为关系性的、多元的、变化的、去中心的.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人们自我意识观的变化要经历策略操作者、混杂人格和关系自我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后现代心理学自我观的提出对我们理解自身、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伍麟 《金陵法律评论》2005,16(5):96-100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也是当代环境心理学开展研究的主旨.应对多元化、复杂化的环境问题的挑战,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当代环境心理学需要在价值取向上,扬弃人类中心主义与技术乐观主义,转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与多学科共同努力;在理论构建上坚持宽阔的理论视野、跨领域的理论互补以及在实证研究中发展和深化理论;在方法论上,从个体主义取向转向组织与文化取向,从封闭性、单一化研究转向开放性、国际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亚斌 《金陵法律评论》2006,(1):115-120,137
“文化霸权”成为1990年代以来人们谈论东西方文学与文化关系时所使用的关键词之一,开创了在中国文论语境下的“理论旅行”。它从思维模式的“二元对立”、话语领域的西方霸权、民族情结的强烈诉求与传统文化的回归和高扬等四个方面展开其话语实践。在其话语实践中,重新陷入了“文革话语”的历史圈套,遮蔽了我国文论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对西方进行想象化的本质处理与传统文化的异化塑形,彰显出本土权力的运作机制。我国文论应该在世界文论体系的观照下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为世界文论的发展做出特有的贡献,促进文论知识科学有序增长。  相似文献   

16.
法国早期的心理学受德国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是从本国的心理病理学或变态心理学入手,以机能心理学为取向,从而成为广义的欧洲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一部分。当时的三位主要机能心理学家里博、沙可和比纳,都以研究心理疾病和病态行为而闻名。法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既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就,也存在一些思想属限,同时也在世界心理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丁玉海 《行政与法》2010,(8):109-111
逻辑起点是理论体系构建的"阿基米德点",是理论体系赖以合理存在和深入发展的基础和依据。目前,法律的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存在的认识误区以及选择混乱,业已松动了法律的经济分析的根基。有鉴于此,对法律的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的正确定位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深远。为此,将主流法律的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正确定位于理性人假设,这不仅能夯实法律的经济分析的根基,而且也因其放松对真实性的要求进而能有力地促进法律的经济分析的"中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