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外语教学中,情感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以及教学成果的优劣。本文作者通过对情感及其情感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就情感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人类可以认识世界,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中介,通过思维和语言来实现的。本文探讨了人类是如何实现对世界的认识以及在此过程中语言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理性主义和知意二分说是构筑刑法罪过理论的两大根基,决定了传统理论的自洽性.但对理性主义的质疑及近代“知情意”三分的情感心理学的发展,对传统罪过理论造成了一定冲击.将情感因素纳入罪过的心理内容,对具体罪过形式的心理过程进行重新探讨,既可以清晰地展现罪过的本质,亦可明确各个具体罪过形式之间的界限;既是保持刑法学与相关学科协调性的体现,亦是刑法人文关怀的彰显.  相似文献   

4.
违法性认识一直是刑法里面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罗马法中的格言"不知法律不免责"就是这个问题的溯源,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不同法系对于解决违法性认识的做法也是有区别的.所以,本文通过两大法系对违法性认识的不同处理的论述,来阐明笔者对于违法性认识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理论误把德国刑法中的不法译成违法,于是本来的不法性认识研究在我国转化成了违法性认识研究。本文从德国刑法违法性本来的含义(当与不当)出发,对比研究我国违法性认识研究的现状,得出德国违法性认识相当于我国社会危害性认识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论刑法中的认识错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以悖论形式伴随着犯罪及刑罚制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对其进行的法律评价一直受到刑法理论的关注。对认识错误的考量应当建立在主客观相统一的基点上才能准确地把握其心理的、法律的实质。刑法中的认识错误可分为:应负故意罪责的错误,应负过失罪责的错误和不负刑事责任的错误。对认识错误下行为的惩罚应结合主观上的可责难性和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7.
认识罪犯思想是有效控制与改造罪犯的前提。认识罪犯思想,首先应把握其特征,坚持科学原则,选择相应的方法,从而科学地认识罪犯。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公安档案在公安工作中的三个作用:1情报作用。2.进化作用。3.指导作用。要就如何发挥其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情感暴力(冷暴力)是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精神暴力,包括侮辱性言谈,情感上故意的冷落以及精神上的刺激和虐待,是家庭暴力范围的一种行为。  相似文献   

10.
佟守琴 《法制与社会》2011,(20):176-177
媒体对物业纠纷的报道中,往往呈现负面报道多,正面报道少;物业服务企业"强势",业主"弱势"的报道多,客观介绍物业行业的报道少的特点,这种舆论导向并不利于物业行业的健康发展。媒体在物业管理中应积极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增强业主的相关法律法规意识,增进双方相互了解,并最终促进双方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1.
数额认识错误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国 《时代法学》2007,5(4):91-96
数额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表现为货币或财物的行为对象的经济价值量的认识错误,即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的行为对象的经济价值与实际经济价值的不一致。从本质上看,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错误类型,而是属于事实错误中的对象认识错误。是否属于数额认识错误,应当依据法定符合说进行判断。行为人对行为对象数额的认识错误超出构成要件所要求的限度,就会影响到故意的成立以及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认知的互动:语言系统生态批评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与认知处于互动的关系。一方面,语言符号的形义结合是有理据的,是人类认知的结果;另一方面,影响着人类的认知语言,对认知具有反作用。语言的认知性表明,语言势必反映了人类对现实的认知,包括对人类自身与自然之间、以及自然界内部诸要素之间关系的认知,即对生态问题的认知,从而使得对语言系统进行生态批评具有了理论上的可行性。而语言对认知的反作用则使得这一批评具有了存在的必要性。由此可见,语言与认知的互动为语言系统生态批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唐稷尧 《现代法学》2006,28(3):130-136
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中,违法性认识通过对责任的决定作用成为犯罪成立的重要因素。在中国,社会危害性认识也是犯罪构成要件主观罪过的重要内容。二者在形式上虽然存在差异,但其实质内容和存在的根据则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张辉 《行政与法》2012,(9):11-14
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在政府职能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观点,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府职能理论,并将之付诸于实践。毛泽东的政府职能理论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知情交融教学模式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情交融教学模式期望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使学生的认知与情绪活动在积极互动的基础上协调统一、良性循环,产生知情互促的和谐心理状态,从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感悟和掌握。信息加工过程包括认知和情绪两个子系统,认知子系统侧重于对事物本身的特性或客观意义的反映,情绪子系统侧重于对事物与人自身的关系或主体意义的反应,它们构成人类信息加工的统一过程。有意义学习实际上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教学的两个基本矛盾,即学生是否具有同化教材所需的认识结构和学生是否具有掌握教材所需的学习心向。“寓教于趣”是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的心理基础,也是知情交融的基本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证据采信的疑难在于认知因素与评价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对科学证据特有的"认知—评价"结构分析和比较科学证据采信中的"认知"因素与"评价"因素,科学证据采信疑难的症结在于,科学认知与经验认知、专家评价与裁判者评价、认知与评价之间的差异所导致的不同思维方法、评价标准之间的张力。对裁判者采信科学证据特有的"认知过程与评价过程"进行分析,澄清理论上的疑惑和为裁判者采信科学证据提供清晰的思路。对科学证据采信的主体要素、标准要素和程序要素进行检讨和反思,构建我国科学证据采信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朱秋 《行政与法》2005,(9):10-11
政府职能分为原生性职能和再生性职能两个属性.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动因是社会环境的变迁.政府职能转变实际上就是政府职能的再生和向社会的释放.政府职能在转变过程中会出现缺位、越位和错位的不正常现象.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国家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8.
犯罪故意成立:违法性认识还是社会危害性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故意的成立究竟要求违法性认识还是社会危害性认识备受争论。中国刑法语境下的违法性认识指的是刑事违法性认识,社会危害性认识指的是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文化群体利益、需要的主观认知。普通老百姓几乎不懂法是一个不容争辩的客观事实,行为人在行为时不可能准确判断行为的违法性;违法性认识作为故意的内容不利于实现刑法保护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基本人权的目的,违法性不是故意的认识内容,社会危害性认识才是故意成立的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树立宪法的权威性,切实保障宪法实施。为发挥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要明确宪法和法律的关系,要大力宣传宪法,培养和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精神,强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遵守和执行宪法,要健全和完善宪法监督制度,特别是建立违宪追究机制,把宪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以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程金生  王彬 《政法学刊》2003,20(1):50-55
警察职能是警察科学的基本内容,但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种种歧见。从警察哲学的高度研究警察职能,在理念形态上辨析警察职能的本质内涵及其边界。警察职能有国家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分别,而且,二者应该具有统一性,其统一的逻辑基础是社会性。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这一社会性基础具有最广大的人民性,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下警察职能的社会性,划定了警察职能的国家性和公共性统一的基本原则,确定了警察的打击犯罪紧急救险双重意义。由此出发,社区警务首先代表着一种走向社会性和人民性的理念,其次才体现为一种警务模式。作为一种理念,它不仅反映了警察职能上的“返朴归真”,而且,它与当代政治回归其促进社会生活的意蕴一致,在此意义上,警察职能的统一观折射的是人类文明走向新的历史高度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