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文学史上文类之间的关系千姿百态,文类等级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关系"之一.中西方历史语境中由文类等级引发的文类身份认同,其相同点主要表现为:都注意围绕文学作品置身的众多维面、都善于借鉴外在客观事实进行比附与譬喻.不同点主要表现为:我国的文类身份认同比西方在具体方式上更加多样,更富民族色彩;在认同欲上更加强烈执着.文类身份认同的中西比较研究,在折射中西文学发展诸多共性的同时,更进一步凸显了各自文学传统的个性,开拓了中西文论比较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3.
徐爱国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9,(1):173-190
全面深入的法律史比较是文化和结构上的比较,而非规范的异同对比。东西方的古代法律存在着相似性,但各自的道德和宗教因子并不相同。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东西方法律出现了分野。不同的历史方法论造就了不同的法律历史理论,方法论可以区分为内在与外在、还原与创造、客观与主观、必然和偶然四组范畴。 相似文献
4.
以往学术中的近现代中西法律理论的历史比较,存在着某些缺陷。从基本问题意识、思路、方法上进行反思,是十分必要的。注重"世界流通"、"中国视角"、"法学家与法律家的角色关系"、"具体法律实践",是推进近现代中西法律理论的历史比较的新路径,而且,对于今天的中西法律理论的相互关系,同样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法史学角度较为系统地考察了迄至上个世纪末为止的相关人权法文献,包括相关人权法论著及凝结其上的人权法制度,据此认为,人权所呈现出的,实际是某种由弱势方指向强势方的单向度权利关系,其合法性依据不限于实在法,而包括了政治、道德、习惯等众多渊源. 相似文献
6.
7.
从方法论的角度着眼,词本身是个模糊集合,它同非词的界限是模糊的。词的功能也具有模糊性,并由此产生词类的模糊性。但并不意味着对词类的否定,词的语法类别同样有其客观基础,因此可以用模糊聚类方法把词分成若干个相对的类别。 相似文献
8.
9.
皮亚杰的外化建构说与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基本一致 ,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互补 ,而皮亚杰的内化建构说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思维形式是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观点是相悖的。不过从总体上看 ,皮亚杰的建构说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在许多方面是可以相容的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形成的中国与西方两大绘画理法,分别渊源于各自的哲学与美学体系,它们之间具有鲜明的差异性。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决定了中国绘画崇尚“优美”,注重表达国家的主观精神和理想,艺术创作中遵循“以诗为法”、“以书为骨”的原则,力求在绘画中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西方传统的“天人相胜”的哲学观,决定了西方绘画崇尚“壮美”,偏重描绘客观对象的外在形态,采用科学方法,塑造绘像的立体感,力求达到真实地再现客观世界的艺术效果。通过相互比较研究,有助于艺术家和鉴赏运用不同的艺术观念和方法,创造和鉴赏不同民族的绘画艺术,获得各不相同的思想启迪和审美享受,也有利于我们立足于本民族艺术之根,借鉴一切有益于我们民族艺术发展的外民族艺术,以创造我们新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下半叶,伴随哲学研究的发展,西方法学研究也经历了语言学的转向,先后出现了语义分析法学、新修辞学法学、法律解释学、结构主义符号法学等学术派别,这些派别跨学科、多向度的研究范式怀疑、消解、重构了传统法学理论中的法律语言观,并给现代法学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体现了当今学界的潮流,值得我国法学研究借鉴和吸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产物.社会主义体制危机呼唤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现代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物质前提;时代主题的转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创造了合适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以及它的领袖邓小平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丰富的经验、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创新的思维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不可或缺的主观条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理论来源;当代世界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厚土壤. 相似文献
13.
史学意识与中国古代历史剧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早期神话的历史化铸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史官化特性。在史官化条件下,史学极其发达。随之而来的史学渗透在作家价值取向、诗学传统和通俗艺之中,为中国古代历史剧的发生准备了充足的主观与客观的双重条件。 相似文献
14.
自 2 0世纪中期以来 ,语言共性论业已深入人心。但不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 ,语言研究者大多是从语言类型比较或是从对人类语言器官的初始状态的生成解释这样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共性的。本文试图从语言理论的相互影响这一角度 ,以历史的眼光看待语言共性论 ,从而证明 :尽管不同语言在表层结构上千差万别 ,但就其深层结构而言 ,具有不可忽视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提起中世纪西方刑法学,"刑法文明史中的漫漫长夜","蒙昧、残酷、专制"等负面评价遮掩了其应有的光辉。其实,在陷于四分五裂的战争时期的欧洲,强调抑制原欲、注重心灵赎罪、提倡群体理性的教会刑法思想具有特殊意义的人文性与进步性。它以强大的宗教力量使得欧洲刑法观念呈现出空前整齐、划一的状态;这种历经千年积淀而成的刑法文化,维持并传承了欧洲统一的价值观念与信仰体系,对近、现代西方刑法思想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提挈与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培训理论和方法是应时代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它要求通过培训需求分析来确定培训目标,必须围绕解决绩效问题进行精细的培训教学设计,发展经验学习理论,选择恰当的培训形式和教学方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努力提升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它的文学形态除了凭藉语言外别无长物。新诗的语言经历了口语化、诗化和散文化的变迁,新诗的体式也经过了白话体、格律体、自由体的演变。通过探讨新诗体式的演变与诗歌语言的变迁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诗歌语言的诗化与非诗化是导致诗歌体式产生演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近现代宪政运动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但它是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政治法律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西方古代宪政文化要素在近现代的高度整合的结晶,是西方宪政文明发展的近现代形态。因此,要全面把握近现代宪政的内在本质、生成机制,必须深入探讨近现代西方宪政运动生成和发展的深刻的历史文化机理,从而为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宪政国家建设提供有益的历史文化启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