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试论苗族原始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普遍信奉原始宗教,在其他民族的心目中,苗族历来信鬼好巫,乾隆《贵州通志》卷七中就直言不讳地说:苗族俗尚巫鬼,大部落有大鬼主,有家则有小鬼主。原始宗教虽然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不象传言那样影响广泛,但苗族民间普遍信仰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苗族信仰也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以及英雄崇拜的阶段。在历史长河的演进中,苗族创造了自己颇具特色的原始宗教体系。 苗族原始宗教与基督教、佛教、道教等成熟的人为宗教相比,具有信仰的自发性、崇拜的多元性、无组织和教派之分、无固定活动场所、以不脱产的巫师为核心开展宗教活动等特点。 一提到苗族原始宗教,在现代人的意识中就把它与“装神弄鬼”联系在一起。其实从其发展初期来看并不尽然。恩格斯曾经指出:“事情很清楚,自发的宗教,如黑人对偶像的膜拜或雅利安人共有的原始宗教,在它产生的时候,并没有欺骗的成分,但在以后的发展中,很快地免不了有僧侣的欺骗和伪造历史……”苗族原始宗教亦如此,在其发展初期是一朴实的信仰,并曾在苗族社会生活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时至今日,它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仍保留有一定的市场。 因此,正确认识苗族原始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对于我们今天妥善对待苗族宗教信仰及其习俗,迅速加快  相似文献   

2.
试论苗族始祖神话与图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始祖神话是苗族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远古时代产生以来,一直在苗族人民的口头中流传,它同宗教、习俗融为一体,影响着该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探讨这个问题,对于了解苗族神话、宗教、族源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今,苗族与芭茅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苗族的歌谣、习俗、祭祀、宗教以及生产等方面都有反映。探讨这个问题,对于了解苗族的族源、历史、习俗、宗教等方面有一定意义。笔者学疏才浅,只能作一点不成熟的探讨请专家指正。 一、芭茅草与苗族歌谣有密切的关系 在苗族古歌中,有许多地方记叙到芭茅草,“猴子家开亲,接亲岩脚下,野果来当饭,石头来当蛋,硕鼠来当猪,青枫帽做碗,芭茅叶做刀,砍硕鼠冬冬。”(《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23集《开亲歌》第87页至第88页)。这首古歌记叙了苗族的初民在原始时代,过着  相似文献   

4.
苗族占卜历史悠久,种类也繁多,有用人占卜、食物占卜、动物占卜、植物占卜等,不论采用哪一种占卜方式和用什么物品进行占卜,其目的都是为了预测未来吉凶祸福,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化凶为吉。探讨苗族的占卜,对于了解该民族的历史、哲学、宗教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宗教的民族性一、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联系紧密。宗教与民族都是社会历史现象,属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它们的联系相当紧密。现在世界上还找不到一个不信仰宗教的民族,有许多民族基本上全民族都信仰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可小视宗教对民族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苗族原生态民族文化蕴含着原始的生态审美观。从生态美学的视角解读贵州黔东南苗族传统审美文化,可以发现许多原始宗教意识的痕迹,它们通过日常的服饰、歌舞、丧葬和节日庆典等形式表现出来。除了强调万物有灵外,原始宗教意识促成了主体之间同生共处和主体间性关系思想的形成,构成了苗族和谐生态审美观的价值核心。原始宗教对主体间性的支持,使得苗民与自然万物平等地交往、对话、沟通和融合,从而形成包括天与人、神与人和人与人的"和"文化。  相似文献   

7.
苗族的吊脚楼和侗族的木楼同为黔东南少数民族的代表性民居建筑,同样的地域条件和自然条件决定了两个民族的民居建筑有诸多相同点;而不同的历史、习俗、宗教等原因,又使其表现出许多差异。本文通过比较研究,论述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心理状态乃至文化习俗,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宗教问题常常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宗教关系也往往影响民族关系。宗教对文化有很大的渗透力,有时甚至成为某一民族文化的主旋律,如东北各族的文化大都带有萨满教的特征,西北的回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基督教新教传入西南后所创制的多种民族文字中 ,老苗文是各族群众最为认可的一种。究其原因 ,在于顺应了西部苗族和相关民族改变无文字状态的要求 ,并吸收了地域文化特别是苗族传统文化的要素。除了宗教作用外 ,老苗文的广泛传播还有力地促进了近现代苗族与相关民族社会变迁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南少数民族木鼓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西南的苗族、景颇族、哈尼族、基诺族、佤族、傣族、布朗族等民族中,广泛存在着以原始木鼓为载体而兼具宗教祭祀、氏族家族、祖灵象征、音乐舞蹈等多种文化功能的木鼓文化。木鼓,既是这些民族音乐舞蹈活动中最主要的乐器,又是原始宗教祭祀中的祭器,至今在社会生活中仍发挥作用。木鼓乃是一项重要的人类原始宗教祭祀和原始音乐文化的遗存物,本文拟从实证出发,探讨西南民族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远古时代,人类就有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并由此产生出对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巫鬼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我省一些苗族地区的丧葬习俗就是原始宗教中灵魂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的混合形式.由于苗族的丧葬习俗孕育于宗教背景之下,是在灵魂观念产生不久随之产生的,因此,它是苗族所有习俗中形成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习俗.通过纳雍地区苗族丧葬习俗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窥见苗族宗教之一般,而且对于我们研究人类古代宗教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勤劳智慧的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而这些习俗又往往与苗族民间文学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成为苗族人民独有的精神财富。探讨苗族民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对于了解苗族的历史、宗教、文学有一定意义。 一、苗族图腾神话与古老习俗 苗族的图腾神话是苗族民间文学中最古老的部分,它集中地反映了苗族初民在远古时期的生活和习俗。 在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人们为了生存,每时每刻都在同各种植物、动物打交道,人与  相似文献   

13.
(一)苗族先民氏族社会的残迹 我们今天来研究苗族社会组织或复原古代社会,较为普遍的依据是:苗族史诗、传说、现存的民族资料,苗族的语言、服饰、互相称呼和带有氏族、部落特征的各种残迹。包话婚姻、丧葬、祭祀、宗教、节日等等习俗。通过这些残存的资料来剖析苗族远古社会。 母系氏族的残迹:  相似文献   

14.
贵州青岩镇是西部民族地区最为典型的一个宗教多元共存的代表,其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青岩宗教有着自身独特的社会功能,对青岩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分布甚广、支系庞杂的古老民族,因以其服饰多姿多彩而著称于世。 在黔西南自治州,苗族是该州主体民族之一。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州计有苗族18O500人,占全州总人口数的5.1%。州境每个县都有苗族分布,且操苗语三大方言的苗族都兼而有之,可谓文系复杂,服饰多式多样,各具特色,种类齐全。故通过黔西南调查研究,对整个苗族服饰文化的研究,具有典型代表性意义。本文着重论述其款式类型、研究价值、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6.
王建新 《思想战线》2012,38(3):12-18
南方民族中有无萨满,萨满教研究是否可行,是宗教学、民族学和人类学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宗教学有把南方民族萨满教类信仰民俗放在原始宗教范畴内研究的传统,但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证实这种界定存在重大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宗教学原始宗教研究潮流进行反思,通过彝族、苗族和客家等南方民族群体的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实例的整理分析,证明南方民族萨满教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与宗教双向互动关系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与宗教本不是一家,也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使民族与宗教发生了密切的联系,甚至交织在一起.民族借助宗教张扬其个性,宗教利用民族扩大其影响,二者相互依赖,  相似文献   

18.
关于苗族来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主要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苗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作为我国主体民族的汉族,在它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曾吸收融合了苗族在古代的先民,而苗族在其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也有汉族和其他民族古代先民的参加。因此,对苗族来源的探讨和研究,不仅是苗族社会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有助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000个民族。中国有56个民族。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同时也是世界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过去,人们只知道吉卜赛人是一个漂泊在世界各地的民族,而不知道还有其他类似的民族。其实,早在200多年前,苗族就已经是一个跨国性的民族了。因此,研究苗族及苗族文化在国际上的分布与影响,从世界的范围和国际的视角来探讨苗族问题,使之逐渐在国际上形成独特的苗学学科,将会有利于促进苗族经济、文化的  相似文献   

20.
苗族分布很广,有三大支系。从语言上讲,有三大方言区,即湘西方言区,黔东方言区和滇川黔方言区。各支系都有自己丰富的反映民族历史的古歌。属黔东方言的黔东南地区,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保存许多古风古俗,流传着极其丰富的古歌。这里,只谈谈黔东南苗族古歌的几个问题。一、苗族古歌和苗族史诗的概念范围已公开出版的苗族古歌,有田兵选编的《苗族古歌》(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和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