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彭军 《学理论》2015,(2):165-167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取得一定的突破和进步,但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对目前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课程设计、课程大纲、教师角色、学生定位、教材匹配、学习策略、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八位一体"核心要素,以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整体水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戴莉  卢宏业  陈松林  王茹春 《学理论》2011,(18):248-249
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是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三贴近"原则,构建以"三贴近"原则为指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理工类高校人文社科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现有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现状,以学科"交叉、渗透、延伸、发展"的新理念为指导,将不同特色的理工类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更科学地容纳到评价体系中,以评价体系作为高校人文社科发展的导向原则,以促进人文社科创新为目的,构建一个公平、科学、全面的理工类院校竞争力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赵振宇  白丽娜  张迪 《学理论》2013,(9):248-249
传统高等师范教育物理专业课程可以分为三个板块: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教育职业技能培养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培养目标是中学物理教师。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普及,物理科技的快速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物理系列的培养目标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尝试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在总结了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物理专业"行知实验班"为授课对象,结合物理师范教学特点,深入探讨了结合专业课程板块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5.
“三师型”教师:高职教师素质“双师”化的发展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波 《学理论》2010,(11):233-235
高职生就业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关系着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生存质量。高职院校应从提高教师素质、调整课程结构、加强职业指导等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教师素质的"双师"化向"三师"化发展,是应对的重要策略,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从高职教育发展趋势和教师专业现状分析入手,论述了教师素质"三师"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培养"三师型"教师的途径与措施,旨在促进高职教育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燕玲  罗盛锋  伍进 《学理论》2010,(26):300-303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从旅游管理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实际及研究现状出发,分析问题,指出症结。就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涵、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框架进行探析。从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体系内涵要素及管理机制建设三方面构筑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以培养良好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建立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创新实践教学架构,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评价,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7.
袁曦 《学理论》2011,(10):290-292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分析了课程建设与改革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并以上海高职院校为群体进行了课程现状调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为高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3)
高等师范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承担着师范生顺利择业和就业的重任,但现阶段就业指导工作的指导形式和内容创新度不高、指导教师队伍针对性和专业性不强、指导课程形式单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打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形成系统化的就业指导课程是改变这一现状的重要之举。  相似文献   

9.
军队学历教育院校"大学美育"课程教学实现学员审美知识内化与审美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在于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创立。实践性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以"实践"为抓手,优化教学内容;设置审美实践环节,增强课堂互动;以能力素质为牵引,实现多样化考核;以"实践"为表现方式,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检验学员审美能力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1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内容广泛,知识、能力、素质必不可少;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主要解决如何做事的问题,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则要解决做人的大问题。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公共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构建大学英语应用能力体系、分层教学、学分制、教学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等措施,使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杨丽芳 《学理论》2012,(35):273-275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如何根据书记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需求,使毕业生获得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并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造就适应司法机关需要的法律辅助人才,是书记官专业教学改革的永恒话题。建立与该培养模式相应的教学体系等系列可行措施:构建三层递进式的德育体系建设平台;建立"专业学习与法律服务一体化"相适应的项目课程与评价机制;建设一支拥有相当数量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的实践教学团队;建设与"专业学习与法律服务一体化"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相似文献   

12.
韦夷 《学理论》2014,(6):187-188
探索和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情境式教学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点与趋势。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高职院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重点探讨以此为导向的情境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构建方式和实施原则。研究成果为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6)
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育方向是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特色创新教育就成了高职院校教改的核心。为了实现特色教改,从教改的支撑点和依据力入手,提出教研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对民办高职院校教研建设现状的分析,得出阻碍民办高职院教研建设的根源:教研基础资源条件和具有教研能力的专业人才缺乏。结合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治校的管理特点,扬长避短,从教研成果的评估方式为切入点,引入"知识贡献率"指标为评估杠杆,以绩效管理机制模式反推动式促进教研建设工作的步伐,为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教研建设寻找一种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周素勤 《学理论》2011,(11):285-286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是师范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知识教育以及价值观教育的任务。要圆满地实现该课程的育人目标,就应从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与功能、建构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灵活的考核体系等方面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5.
公安政法院校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公安机关派出所、社区警务室和刑侦中队等基层单位,而目前公安政法院校的治安学专业和侦查学专业过于强调专业特性忽视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梳理目前公安政法院校治安学和侦查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可以发现,治安学和侦查学专业的知识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相关构想有:提高通识教育课程比重,开办"大治安"和"大侦查"专业且专业课互相开设,开设、开发实用的选修课程或者专题讲座,所有开设的课程都要制定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消防部队的职能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广更高的要求,物理学教育在消防部队院校的教育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消防部队的发展及人才战略的培养出发,分析消防部队院校现阶段物理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7.
杨洪泽 《学理论》2012,(35):276-277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课程的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通过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项目教学的经验,结合高职《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对《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课程模式分别从课程定位、课程的整体设计、课程的教学组织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探索我国高职《民事诉讼法》课程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职院校师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现状和意识形态教育现状的调查发现,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状况整体较好,但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困惑,这是社会因素和高职院校自身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职院校应通过强化党委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提高预测监控引领能力,搭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意识形态教育运行体系,创新意识形态教育方法,构建高素质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打好意识形态教育的"组合拳"。  相似文献   

19.
企业需求是对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检验的有效指标。现实中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重专业轻交叉、重工具轻创意,培养出来的"人才商品"与企业需求有相当大的落差,导致毕业生"出口"受阻。对此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所在,提出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设想如下:以"出口"需求为导向,明确学科定位;以能力本位为导向,设置课程模块;以先进理念为指导,实施科学教学;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推动专业实践。  相似文献   

20.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构成了高度体现我国新时期农业发展方向的"三型"农业。"三型"农业既能较好地传承我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又能全方位对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体系,特别是潜力巨大的生物农业和物理农业,可以让我国农业尽快摆脱化学农业的困扰。以"三型"农业为根本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就是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代表着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