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崔志刚 《新长征》2010,(3):30-31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是我们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论断内涵丰富、充满新意。财产性收入能够同劳动性收入一样,成为普通民众财富增长新的重要来源,这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3.
改善民生,成果共享,共建和谐是中共十七大的主题,而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是对成果共享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深化,让财富覆盖更多的群众,  相似文献   

4.
《党员干部之友》2008,(1):10-13
2007年10月10日,当国家统计局为党的十七大特别推出的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中提到“财产性收时,不少人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5天之后。当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时,许多人才忽然意识到,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和新意的提法出现了。这仅是一句令人激动不已的口号,更是党和政府面对13亿中国人民所作出的庄严承诺。 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呈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持续经济繁荣。但是毋庸讳言,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如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一系列影响民生和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富民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而大众的创富积极性是民富的原动力。这就需要党和政府从各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财富覆盖更多的普通百姓,抹平横亘在人们收入之间的鸿沟、缩小贫富差距。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让财产性收入挺进“大众时代”,是让全体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公平选题,也是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健康与均衡。  相似文献   

5.
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对于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要为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主要措施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收入和财产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切实维护广大民众作为全民或集体财产所有者分享全民或集体财产的收入的权利;在投资渠道和投资环境上为广大中、低收入者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意义上的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是动产;而房屋、车辆、土地等为不动产。所谓财产性收入,则是指转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以及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比如说,老百姓出租房屋获得的房租,投资股市的获利,存银行、买国债的利息,都是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我们“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指明了前进方向,更为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穷人有资产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报告指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穷人拥有资产,不仅体现了道义的公正与公平,更是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的变革与重新设计,还是一个关系到与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问题。执政党应帮助穷人拥用资产,使“劳动穷人”致富。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10日,当国家统计局为党的十七大特别推出的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中提到"财产性收入"时,不少人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5天之后,当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时,许多人才忽然意识到,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和新意的提法出现了。这不仅仅是一句令人激动不已的口号,更是党和政府面对13亿中国人民所作出的庄严承诺。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呈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持续经济繁荣。但是毋庸讳言,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如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一系列影响民生和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富民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而大众的创富积极性是民富的原动力。这就需要党和政府从各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财富覆盖更多的普通百姓,抹平横亘在人们收入之间的鸿沟、缩小贫富差距。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让财产性收入挺进"大众时代",是让全体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公平选题,也是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健康与均衡。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因其内涵丰富,新意十足,与老百姓关系密切,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笔者想谈谈对此的浅见。一、"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涵义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按照占比大小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  相似文献   

11.
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腾 《学习论坛》2009,25(11):64-67
我国现阶段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但仍存在数量不足、增速不稳、来源不多和差距较大等问题,其根源在于现实中仍存在源泉障碍、思想障碍、制度障碍和基础障碍。为此,就必须发展经济、加强教育、完善法律、改革制度,筑牢基础,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2.
"财产性收入",这个统计学上的名词,随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一时变成了热词。中央提出这一重大举措的深刻含意何在?应该怎样创造条件,让老百姓的钱包更丰盈?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3.
贺汉魂  皮修平  周镕基 《求实》2008,1(4):47-49
应该可分为非道德应该与道德应该.前者指行为对于非道德目的的效用性,后者指行为对于道德目的的效用性.从应该的含义看,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既是一种非道德应该,更是一种道德应该.在经济实践中,唯有符合道德应该,即正义原则的财产性收入,才是应该增加的财产性收入,但是即便是道德应该的财产性收入也不是无条件地应该增加.  相似文献   

14.
快速提升群众财产性收入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内涵丰富、新意十足,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提法是党中央"藏富于民"治国理念的体现,不仅有利于增加百姓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生活,而且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营造稳定环境,完全切合了民众的需求和愿望。在当前形势下,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除了从根本上要发展经济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产权制度,拓宽各种投资渠道,包括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城市居民房地产以及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财产性收入大众化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创新点,是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重要增长点,是扭转收入分配扩大趋势的重要着力点。低收入居民财产存量小、投资理财渠道少、财产性收入风险大和财产分布集中度高等因素,共同构成我国财产性收入大众化的约束条件。财产性收入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居民收入和投资性财产存量;促进各类要素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提高居民投资理财能力,规避各种财产性收入风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调控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6.
据某报载,有人主张鼓励增加财产性收入,应该成为分配领域的一项重要政策.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劳动收入与财产性收入,性质上是不一样的,因而在政策上虽然都要保护,但也应该有所区别,不能一视同仁.在分配政策上财产性收入应处于第二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坚持把劳动收入放在第一位.如果按要素分配成为主要分配方式,如果在分配政策上把资本收入放到第一位,那就同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相悖了.当前更应该强调保障和增大劳动收入.  相似文献   

17.
石平平 《前线》2008,(2):36-37
一般来说,城乡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工薪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工薪收入,是供职于单位或个人,靠付出劳动而获得的收入。经营性收入,是通过生产经营而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是通过二次分配无偿获得的货物、服务、资金或资产所有权等收入。所谓财产性收入,则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保险、有价证券)、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具体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等收入;经营财产所获得的红利收入、增值收益等。通俗地说,财产性收入就是人们投资理财所获得的收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省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但其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还是很低。为使更多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应注重社会公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新金融体系,拓宽居民投资理财管道;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证券市场、房屋租赁市场,建立合法财产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内蒙古农牧民财产性收入普遍处于较低水平。从内蒙古实际条件出发,让更多农牧民获得财产性收入,核心是提高农牧民收入和推动土地要素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20.
对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是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创新,也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举措。政府要从法制保障、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等方面创造条件,让财产性收入成为全民化财源,使更多群众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