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何李 《学理论》2012,(26):10-11
公共政策执行的负外部性是将外部性理论引入公共政策领域的有益尝试。它对执行评价提出了全新要求。因执行悖论的存在,政策执行负外部性得以产生且不可能完全消除。又因执行网络的存在,负外部性的传导更为迅速、广泛和复杂。这使得负外部性治理陷入困境。应构筑相应的评估、补偿机制,并从提升政府执行力着手,加强执行协商和执行合作。  相似文献   

2.
秦龙  张曙丽 《行政论坛》2009,16(4):42-45
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实然属性.它的存在导致公共政策失效,使公共政策违背了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宗旨,其实质是一种利益的实现过程.我国社会生活中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现象及危害表现为公共政策的"非普适性"和"负外部性".产生的原因有:公共政策主体、客体、环境和本身等.克服公共政策非公共性,必须针对产生的原因,从公共政策主体、客体、环境和本身四方面探寻对策.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对我国公共政策的理论拓展,还是对公共政策的实践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在西部民族地区,如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进行了较多的水电开发。水电开发一方面带来了优质的能源,同时也形成了较多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负外部性。为此,应针对这些负外部性问题,确立补偿原则、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方式,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面进行相应补偿,促进负外部性内部化,促进水电开发与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方公共政策对其辖区内经济发展的激励作用是个长期争议的问题.辖区竞争中的公共政策,具有竞争性、复杂性、自利性和外部性特点.地方公共政策通过税收、公共服务、规制、激励措施等途径对地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为获取竞争优势、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呼吁公共政策更具有回应性、低成本、公正与秩序、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如何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转移的外部性问题内在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外部性理论分析,揭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过程中如何激励正外部性的转移与避免负外部性的转移。转移外部性问题内在化要采取道德规范、社会约束等非公共解决方法和征税、补贴等公共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负排斥具有多向度、动态性、相对性、能动性等特征。公共政策负排斥可分为五种类型:(1)以政策过程来划分,可分决策中的负排斥、政策执行(或再决策)中的负排斥、政策评估中的负排斥、政策终结中的负排斥等;(2)以排斥动机来划分,可分自觉型政策负排斥与不自觉型政策负排斥;(3)以影响方式来划分,可分为显性政策负排斥与隐性政策负排斥;(4)从排斥结果来划分,可分为政治性政策负排斥、经济性政策负排斥、文化性政策负排斥和社会性政策负排斥等;(5)以排斥机理或排斥方式来划分,可分为政治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经济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社会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等。公共政策负排斥的特征显示的是公共政策负排斥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成机理的本质。对公共政策负排斥的类型进行科学的界分是进一步开展公共政策负排斥防范与治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孙萍  许阳 《行政论坛》2013,20(1):52-57
公共政策是当下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公共政策以公共政策问题为客体,通过对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而维护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根本属性,作为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社会公共利益的载体,公共政策问题亦通过公共性取向来表现其社会价值.因此,在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而成为政策问题时,必须以公共性为根本价值取向,以公民参与政策问题界定为基本前提,确保政策问题界定的公共性、平等性、民主性与合法性.但是,在我国公共政策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社会问题并不是完全按照公众意愿,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进入政府议程,问题界定过程存在主体平等性缺失、程序民主性游离、结果合法性不足等问题.故而,为了实现问题界定公共性取向的回归,必须厘清公共性取向的主要内容,对政策问题界定过程进行客观、理性的现实反思.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我国失业人口增多,为求生存,部分失业人员从事流动商贩,从而产生一系列负的外部性问题。然而市民对流动商贩需求的双重属性和城管部门职能的局限性,使城管部门执法本身也成为了城市管理问题中的一部分。因此,城市管理中的流动商贩治理问题绝非孤立的流动商贩负外部性问题,而是以此为起点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9.
当前,流域水资源消费负外部性问题愈益尖锐,现实症结应在于流域政府纷纷实施了地方保护的策略选择,体现为一种政府外部性,其衍生的根由则在于流域政府权力产权界定不清导致了相互间正交易成本的出现.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相关启示,须建构流域政府间横向协调机制,从而规范流域政府各自权力产权,降低因相互摩擦所引发的交易成本,由此即可以减少或消除此种政府外部性,最终求解流域水资源消费负外部性问题.由于反复博弈模型和制度主义的援证,公民退出选择与呼吁力量的驱动以及流域公共利益观念凸显和官员的理性自觉,流域政府间横向协调机制之建构成为可能.而其主要类型的界分则同样可以受新制度经济学启发并吻合治理的行动逻辑,进而区分为科层机制、市场机制和府际治理机制等三种,它们相互存在替代性但更应实现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发展,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成为必然趋势.通过公民参与,可以促进公共豉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合理化,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整体质量,同时充分实现公共政策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基本价值.但目前看,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阐述了公民参与的概念,分析了公民参与基本动因,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部分对策和建议,以引起对相关问题的重新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三维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共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多维性.我国的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应是三维的,将效率、公平确立为我国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将以人为本确立为我国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将公共幸福确立为我国公共政策的终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农村低保制度是典型的公共政策,其对低保家庭、农村社区和基层政府都有一定的负外部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施恩与怜恤等价值观根深蒂固、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农村低保制度不完善。对此,应通过加强农村低保立法完善低保政策,科学测算农户收入和保障标准、合理确定农村低保甄别和管理方式,建立与农村低保制度相配套的政策,完善监管制度以规避道德风险与福利依赖等途径予以超越。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信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莹 《理论探讨》2005,12(5):122-125
90年代以后才为学术界广为重视的"社会资本"问题,主要是指建立在信任和互助合作基础之上的社会关系网络,它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资本之一.信任则是社会资本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信任社会资本与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联性,但目前我国信任社会资本还相当缺失,因而制约了我国公共政策过程的良性运行.引入信任理论,倡导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对话与协商、积极的公民参与意识与公共行政精神,可以促进信任与公共政策过程的良性互动,由此也将促进我国信任社会资本的充分发育与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本质上是对公共利益进行权威性的分配,是政府用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层次结构分化,利益关系格局调整,社会矛盾急剧增加,社会不和谐现象越来越多,利用公共政策协调利益关系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我国学术界的热点。对有关公共政策的概念界定、公共政策的特点、公共政策的功能以及完善公共政策协调利益关系等问题研究加以梳理。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也有助于发现其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公共政策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社会利益结构的重大变化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使公共政策参与问题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目前,我国公共政策参与中面临公共政策主体不完备、公共政策参与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和政策参与渠道不广泛、参与不平衡等问题。促进我国公共政策参与方式的完善,除代议制和公民投票外,还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即:界定公共政策主体的职能,增强民间主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参与地位;拓展政策参与渠道,将社会讨论引入政策过程之中;大力发挥社会团体在政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80年以来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急剧升高并长期高位徘徊.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性别失衡作为社会管理领域的重大人口问题正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在当前的人口社会管理中的管理理念和公共政策等方面就需要突破旧有的管理格局和机制,引入整体性治理理论,最终构建性别平等的和谐社会.本文描述了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最新态势,评述了近年来性别失衡治理的公共政策体系,从整体性治理理论出发论述了社会管理视域下性别失衡治理问题,并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提出了性别失衡的社会管理框架,为政府性别失衡治理问题提供支持.基于上述框架,本文发现在中国的性别失衡社会管理框架中存在碎片化问题,公共政策体系需要完善,在性别失衡整体性治理的社会管理框架中要纳入对大龄未婚男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独身女性生育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独身女性的生育权及其负外部性为脉络对自2001年以来,学界对独身女性生育问题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剖析了其在核心概念界定、学科视角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治理体系碎片化导致行政执法过程中部门博弈常态化。基于庇护性和外部性两个因素,横向政府部门博弈可简化为四种类型:弱正式博弈、强正式博弈、非正式社会关系博弈和退出博弈。在无庇护性和负外部性的博弈情形下,主要执法部门选择弱正式博弈,配合执法部门无回应,执法中止;在无庇护性和正外部性的博弈情形下,主要执法部门选择强正式博弈,配合执法部门被迫回应,出现合作执法的结果;在正庇护性和正外部性的博弈情形下,主要执法部门选择非正式社会关系博弈,配合执法部门主动回应,出现合作执法的结果;在负庇护性和负外部性的博弈情形下,主要执法部门被迫退出博弈,配合执法部门无回应,执法中止。行政执法过程中的部门博弈是正式政治和非正式政治并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与社会公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最重要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社会公平作为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目标,要求公共政策行为体现公平的结果,才能使其具有内容上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如果公共政策不维护社会公平,社会成员就会抑制它,公共政策也会失去权威之源,社会就不可能实现整体进步和社会发展.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公民参与范围,强化弱势群体的诉求机制及完善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对称平衡都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由于志愿失灵、社会资本的负外部性、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失效以及集体行动的困境等因素,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危机管理中存在着“参与失灵”现象,表现为无法参与、参与失效、参与绩效评价不高等.矫正危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参与失灵必须与改造我国危机管理体系相结合,注重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危机合作参与机制,推进我国危机管理体系的升级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