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近,国家体改委主任陈锦华谈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需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市场,一定要有个发育的市场。外国人看重到中国来投资,就是看到中国这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我们这个市场还相当不发育。一个发育的市场要有市场的主体、组织、规则,搞好就可以对我们的生产起引导、调节的作用。 二是社会保障问题,要进行待业、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改革。现在企业负担太重,要承担许多不属于企业主要从事的事情。 三是搞好政府职能的转换。我赞成政府转换职能要在调整结构、宏观规划、产业政策上下功夫,政府不应该更多地管企业,应该运用经济杠杆,…  相似文献   

2.
国企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国企改革、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家着力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使得老年社会保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国企离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却相对缓慢。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3.
熊志军 《先锋队》2012,(17):28-31
国企负责人的薪酬,不仅仅是一个分配问题,实质上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必须放到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认识,并与国企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步推进。当前国企负责人薪酬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过程中才能得到解决。国企负责人的薪酬问题历来是社会舆论的焦点。今年,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回答有关国企薪酬问题时,明确提出要对国企的高薪进行限制。但是为什么要进行限制和怎样限制,都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国企攻坚的决战年,国企攻坚的核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什么非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可?怎样把这种企业制度创新变为众多国有企业的自觉行动?我国著名工业经济专家周叔莲为本刊的专访撰写文章,对我国国企改革实践中五种模式的递进作了历史性、必然性的理论分析,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们农村的改革非常成功,正在完善,向广度、深度发展。现在我们主要是搞城市改革。城市改革的中心是解决企业的活力问题,使企业都活起来,企业活了,什么都好办。我们讲要搞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特征之一,就是使企业有活力,或者叫有活力的社会主义。我们就是要搞这么一个社会主义。过去很长时间,我们搞社会主义的一个教训,就是没有活力,搞得死气沉沉。  相似文献   

6.
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与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是“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收缩战线加强重点,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是实现国企股权多元化,建立有效治理结构,推进国企经营机制的转变。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前提,国企战略性改组是完成布局调整目标和任务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调整布局是动框架,制度创新是动内容,最终要完成国有经济从数量主导向“控制力”主导的转变。如何搞好布局调整和国企改组,尚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一、关于行政手段与…  相似文献   

7.
赵紫阳总理谈:承包经营责任制现在大中型企业搞得不活,蕴藏的巨大潜力没有挖掘出来,主要是激励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的政策措拖没有解决或没有真正落实。解决企业活力的问题,不能再靠国家退税让利,而是要引导企业向内部挖潜。为了改善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看来实行不同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势在必行。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要把工作做细,要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计算好经济技术指标,签订好合同。要根据各个行业、各个企业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形式,不强求一律。要注意存利除弊,搞好配套改革,加强宏观管理,以达到预期的效  相似文献   

8.
政企分开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环节,但是这个问题一直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政企不分的危害是相当大的,不仅造成企业经营机制不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效益下降等,甚至会危及整个经济改革的成果。我们认为,政企分开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正确解决国企及其领导人不再确定行政级别的改革(以下简称:企业行政级别改革),具体地说,国家作为企业所有者的地位要明确,职工作为企业财产终级所有者的地位要明确,企业与其行政管理部门脱钩。企业行政级别改革是确立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举措,企业应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遵守市场规则,参与竞争,优…  相似文献   

9.
国企改革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困扰国企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国企领导干部管理机制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是国企改革的关键,也是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领导干部管理机制是国企运营机制的中枢,是国企深化改革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国企领导干部应是国有企业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它们组成企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改革进程中有一个令人煞费苦心又久攻不决的难题:为什么那么多的改革举措对国有企业效果不大?笔者认为,除了改革举措本身需要完善以外,还与国有企业的文化制约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的国企文化对改革有较大的排斥力.重构国企文化对推动国企改革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深化国企改革、振兴国企的进程中,除管理体制的改革外,国企管理方式的改革也是当务之急。目前,在国企改革的攻坚阶段,认真学习、研究邓小平的企业管理思想,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国企改革尤其是管理方式的改革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邓小平一贯重视企业的内部管理,1975年他在《关于发展工业的几点意见》中就指出:“企业管理是一件大事,一定要认真搞好。”由此可见,加强国企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振兴国企的重要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取代计划,用经济行为取代行政行为,即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是邓小平企业管理思想的特色。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发展,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着眼于解决结构性矛盾和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潜力。——省委书记王东明【开篇的话】日前,四川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拟定新一轮国企改革的"路线图",这意味着酝酿已久的四川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开启。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改革的实践也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正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发展,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着眼于解决结构性矛盾和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潜力。——省委书记王东明【开篇的话】日前,四川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拟定新一轮国企改革的"路线图",这意味着酝酿已久的四川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开启。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改革的实践也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从上世纪  相似文献   

14.
企业产权制度的变革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瑞龙 《唯实》2000,(3):11-17
十五届四中全会以后,国企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中国在向市场化演进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两大难题:金融问题和国企问题。而金融问题的背后也是国企问题,即无法在企业和银行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约束系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国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国企问题是我党最早意识到的、最早被列入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问题。虽然改革在向前推进,但从放权让利,到两步利改税、到承包制、再到股份制,都没能搞好国有企业。国企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国企改革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却得不到多少效果呢? 一、国企改革难在哪里 国企…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临川市司法部门积极寻找为国企改革和发展服务的途径。一是组成宣讲团,深人国有企业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以案释法,增强职工依法办事意识;二是帮助管理人员梳理债权债务,指导企业依法解决经济纠纷;三是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企业提出建议,帮助企业完善有关制度。去年,这个市的司法部门为国企追回长期拖欠债款1800余万元。为国企提供法律服务@姜凌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中共中央宣布在今秋要召开十五届四中全会,将就国企改革作出重大决定。人们对此议论纷纷到底什么是“重大决定”?国企当前究竟处于什么样的态势之下?温元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国企改革的症结所在 国企改革症结在于制度改革、制度创新方面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包括它的经营者的选拔、任免、报酬机制、奖励机制,都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突破,所以,国企改革之所以要跟上当前改革的一个核心位置,与此有很大的关系。不在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上得到突破,前景将难以想象。 二、“重大决定”会出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17.
贾立政 《探索》2001,(5):104-107
"企业家缺位"是制约我国国企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企业家缺位"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企业家制度缺位.由于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及其运行机制,使得对国企经营者的选拔、任用、激励、约束、考核等很难实现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对接.解决"企业家缺位"问题不是简单的"放权让利"、"摘红帽子"等,根本的是深化改革、创新制度,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家制度.为此必须将国企改革的重心由产权制度转向企业家制度.  相似文献   

18.
搞好大中型企业,无非是两个条件,一个是靠练“内功”,一个是靠适宜的外部环境。两者缺一不可。但从企业自身来说,搞好的源泉在哪里?我们认为,尽管搞好大中型企业是篇大文章,涉及的方面很多,但根本的、关键的还是人的因素,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即企业要搞好,首先得人有活力。一句话,搞好企业的源泉蕴藏在企业职工群众之中。或者说,企业能否搞好,关键就在于是否全心全意地依靠了工人阶级,是否调动与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的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国企改革的针对性。我国经济改革的主线始终是国企改革,只有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了,市场经济改革才算取得了重大成就。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国有经济部门。单位近30万个,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有16000多家,就是目前扩大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大中型企业也有1000户。国企数量庞大,企业状况千差万别,我们不可能让现有的亏损企业个个扭i为盈…  相似文献   

20.
王东京 《新视野》2000,(4):56-58
经过近20年的探索,应当说对国企改革的一些重大问题,我们已经达成了共识。比如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战略是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改革的部署是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然而,对国企改革的某些具体问题,人们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就如何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与推进企业改组的问题谈一些意见,以供大家参考。 国企进退应按政府职能确定 为了搞活国有企业,必须缩短国有经济战线,这一点现在已经形成人们的共识。不过在改革之初,我们原本是打算要把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