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市某养鹿场,因饲养管理不善,在炎热的气温季节,鹿舍通风不良,运动场没有遮荫凉棚,致使6头公鹿和3头仔鹿中暑,有3头公鹿死亡。 症状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不吃精料,四肢乏力,步态不稳。进而突然倒地,四肢作游泳样划动,呼吸急促,节律失调,呈陈-施二氏呼吸,发生剧烈痉挛,瞳孔先放大后缩小,最后昏迷而死。  相似文献   

2.
郑州动物园的一头10岁左右的亚洲象,体重约2.5吨,1990年8月14日发病。临床表现腹泻,精神、食欲不振,乏力。初诊外感,经治疗不见好转,到8月20日,病情明显加重,行走困难,四肢无  相似文献   

3.
一只约8岁的雄性白头叶猴,发病前体质消瘦,营养不良,曾有过以腹泻和消化不良为特征的病史,并患有右后肢跛行。1987年2月1日突然发病,表现为精神不振,萎顿、怕冷,躲在保温室内不出来活动。经查:呼吸微弱,四肢无温、乏力,反射性极差,呈昏迷状态,体温在35℃以下。触诊肝区有馒头样大小的肝肿硬块,有坚实感。初诊肝硬变。经用抗生素,多种维生素以及TDP治疗机进行辐射治疗和抢救无效而死亡。剖检及组织学变化 体质消瘦,营养不良,脏器中肝病变明显、肿大,质地硬而碎,较正常肝脏约大2~3倍,脾脏肿且有坏死灶,肺有卡他性炎症  相似文献   

4.
由于猪的生理特点,对于猪病的诊断一向认为比较困难。放在临床上多依赖于感观上的认识和畜主的主诉,作出印象诊断。在畜主所提到的猪病中,特别是仔猪,有60~70%具有四肢不随意运动。因此,认真分析不同程度的四肢变化,再结合其他症状。对猪病的正确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有四肢不随意运动的猪病多达20余种。现按四肢变化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5.
四肢病是马骡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河南省52个县1964年第三季度统计:普通病共发病197,186头次,其中四肢病为17,922头次,占14.2%。马骡患四肢病后,轻者行动不便,影响使役;重者引起关节僵化,肌肉萎缩,甚至卧地不起,丧失使役能力,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兽医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马骡四肢病有较好的疗效,深受广  相似文献   

6.
现将我多年来应用透针疗法治马四肢闪伤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马四肢闪伤的发生及其危害性 我省地处山区,山峦起伏,坡坎大,道路不平,常因使役重,跃沟过涧,跌滑摔倒等原因,引起马匹的四肢闪伤。据调查,贵阳、安顺五个兽医单位马病7793例中,四肢及运动器官病即达2047例,占25.78%。其中闪、扭伤又是最常见的四肢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即可引起长时间的跛行,影响役用;严重者肌肉萎缩,关节变形,终至废役,造成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1991年1~8月份,江苏某县发生和流行猪水肿病。我们对该区发生的疫情进行了调查,并分离出1株带987P粘附素的大肠杆菌。发病情况 1~8月份,该县苗猪产地几个乡的仔猪,发生了以水肿和神经症状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发病年龄大多在35~60日龄,断奶前后均有发生,但以断奶后为多,发病后2~3日倒毙。多数病例出现于饲料突然更换之后,平均发病率为10%,病死率60%。临床症状 病猪少食甚至不食,间或拉褐色稀便,少数拉血便。眼睑、皮下水肿,下腹部指压后留下压迹不易复原。叫声嘶哑,对外来刺激如触摸等敏感。后期,呈现四肢乏力,倚墙或伏地,呼吸困难,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8.
四肢病是牛、马常见多发的外科病,据我院兽医院1966~1970年门诊统计1212例外科病中,四肢病有618例,其中433例为四肢闪伤,风湿。牛、马患四肢病后使役能力减弱或丧失,影响农业生产。对本病西药消炎、镇痛、强刺激剂等药物及中兽医的针灸、中草药等均有程度不同的疗效。遵照毛主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应用西药、中草药制剂穴位注射,治疗牛、马四肢闪伤风湿,现将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动物四肢疾病的局部检查(一)丁正华,叶得河,陈智华(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四肢疾病的诊断首先要确定患肢及其机能扰乱的特点和程度,然后确定发病部位及发病组织的病理变化过程。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熟悉四肢的解剖生理学,即充分了解构成肢体每一局部的骨...  相似文献   

10.
马骡四肢上部骨折治疗一直是个难题,根据农牧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我们开展了群众性的科学实验,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改进,研制成功活动金属夹,对马骡四肢上部骨折固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试用于8例马骡四肢上部骨折,达到解剖对位的4例,整复较好的3例,1例因股骨骨折未经整复而失败。上述7例均恢复功能和使役能力。现将活动金属夹的制作与应用情况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1.
四肢病是马骡多发病之一,对农业生产有严重的影响。祖国兽医针灸治疗马骡四肢病,疗效高,治愈快,方法简便,使用范围广泛。兰州兽医研究所曾应用针灸治疗马骡四肢病,已取得一定的疗效,近年来应用新针强刺、电刺、新针透穴等针法,疗效又有所提高。今年四月中旬至九月下旬,共针治马骡四肢病74例,其中前肢风湿45例,后肢风湿14例,全身风湿5例,膝关节炎10例。经过针治,疗效在82%以上,且应用的针法简便,针治次数较少。  相似文献   

12.
治疗某些四肢疾病,配合正确的装蹄和削蹄可提高疗效;有些四肢病药物治疗无效时,应用合理的装蹄、削蹄,能使患畜继续保持役用或繁殖能力。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对一些顽固四肢病采用装、削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7种四肢病的装、削蹄方法介绍于后。(一)掌骨瘤 是掌骨间韧带或肌腱附着部在外力的持续作用和过度牵张下,骨膜发生慢性炎症,继而形成外生骨赘。1.病因:肌、腱、筋膜及韧带过度牵张,使其附着部的骨膜发生炎症;肢势不正,如广踏、外向等;装蹄不当,如蹄内侧削切过多,内蹄踵过低等,均可致发本病。  相似文献   

13.
四肢关节的扭挫伤是由于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而引起的闭合性损伤。对于四肢关节的扭挫伤兽医工作者多采用封闭疗法、理学(冷、热)疗法、刺激疗法等  相似文献   

14.
种公牛的钙磷代谢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某种畜场自1984年以来,在种用公牛中陆续出现以四肢疾患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牛,病的严重程度和发病率有逐渐增长的趋势;有的病牛还出现爬跨困难、平地射精、精量减少、精子活力降低的现象。通过对该场饲养管理及病牛发病情况的调查,认为钙磷代谢障碍可能是种公牛陆续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遂设置本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牛:乌鲁木齐某种畜场供采精用的种公牛23头,年龄为2~7岁,分为两组:对照组由6头无四肢疾患临床症状的牛只组成;病牛组由14头有明显四肢疾患临床症状的病牛  相似文献   

15.
耕牛骨软症是磷钙代谢扰乱,骨组织发生进行性脱钙,骨质疏松肿胀及骨髓纤维化的慢性病。病初表现消化系统紊乱,异食癖和四肢不同程度的跛行。中期及后期出现骨骼变形,主要表现四肢关节肿大,肋骨变平,胸廓狭窄,肋骨宽窄不均呈串珠状,脊椎弯曲多呈鲤背状凸起,少数凹陷成鞍形,头部变化较小。严重者骨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体温正常。  相似文献   

16.
在生产中,因意外损伤所造成的马、骡四肢骨折较为多见,如不及时给予合理的治疗,便会导致残废,丧失使役能力。为了解决生产中存在的这一实际问题,我们从1964年开始进行了马、骡四肢骨折的治疗研究。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导下,中西兽医结合,采用以小夹板固定为主,并适当结合内服和外敷中药的方法,几年来共治疗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马、骡四肢骨折107例(见表1),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并初步摸索出一套较好的治疗方法。 “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遵照毛主席的这一教导,我们采取  相似文献   

17.
发病经过及症状 1969年7月12日下午收牧时据放牧员说,早晨出牧不久,发见143号公鹿(2岁)精神沉郁,弓背呆立,不时举尾作排粪状,但不见粪便排出。下午快收牧时排粪1次,粪球干小,色暗量极少。未见采草和饮水。收牧后笔者赶到鹿圈,见该鹿时起时卧,卧时四肢集于腹下,表情极痛苦,有时四肢伸直,  相似文献   

18.
根据祖国医学和兽医学的瘀血学说和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我们应用自拟的活血汤等方剂,对东北地区马产后瘫痪等症进行了临床治疗试验和部分实验室工作。通过对31个自然病例的实验,证明活血汤可使产后瘫痪患畜四肢及腰胯疼痛缓解,血液循环改善,达到轻症痊愈,重、危病症减轻的目的。并可降低全血粘稠度,使血小板的粘附力减弱,调整恢复血磷、血钙的比例失调现象。 马产后瘫痪症,主要表现为四肢及腰胯疼痛,运动功能严重障碍。祖国兽医学认为,  相似文献   

19.
我从1971年开始采用麝香酒精注射液和中药天麻散加白花蛇等为主的中西结合方法治疗马骡破伤风31例,其中骡19头、马8匹、驴4头,均治愈。 (一)加强护理 将病畜放在安静、避光、温暖的厩舍里。给以豌豆、玉米让其自动咀嚼。严防病畜长期卧地。常给饮水。对恢复期的病畜每天定时牵遛或用草把摩擦其四肢,促进四肢、肌肉以及血液循环机能增强。  相似文献   

20.
1986年10月,我们采取中西药结合治疗犊牛呋喃丹中毒6例,治愈5例,疗效令人满意。 临床症状 初期狂躁不安,横冲直撞,口流涎,体温38.5~39℃,呼吸迫促,脉搏增数、肌肉痉挛,小便频短或失禁;继而卧地不起,四肢乱扒,呼吸困难,心悸,全身无力,瞳孔缩小,视力减弱。后期四肢抽搐,全身肌肉痉挛,失明、流泪,耳、鼻和四肢末端冰凉。 治疗方法 西药:硫酸阿托品注射液10~20毫升肌注,间隔3~4小时一次。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生理盐水1000毫升、维生素C10~20毫升、10%樟脑注射液10毫升,混合一次静注。中药:自拟甘化汤加减,甘草100~200克、化石50~100克、寸冬30克、花粉30克、银花30克、生地30克、黄芩30克、石菖蒲30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