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标因素,对战略全局具有重要的统领和牵引作用。正确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深刻认识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变的内涵和意义,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和面临的挑战,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和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践中,又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考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演进、正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功能作用,对于科学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历经了从"小康之家"到总体小康水平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展、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迈进的基本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收官,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作了 6方面的阐述。说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有一个发展阶段、要求、特性、进程、目标等方面的认识问题 ,表现为实践发展的过程。为此 ,我们对于这一过程的发展定位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警惕和防范可能出现的认识偏差。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特定发展阶段 ;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全面性、整体性和持续性的发展 ;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谋求的是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发展转型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体发展进程的确定有一个总体上的考虑 ,也存在根据不同发展地区、部门实际情况具体设计和推进的问题 ;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社会发展的阶段目标 ,又是实现根本发展目标的现实实践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理解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目标、要求,并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如何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依法治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黑龙江省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为此,如何实现少数民族的地区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是摆在我省政府面前的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黑龙江省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标题首句呈现,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信心。先富、后富、共同富裕的发展理论成为了改革开放的路线图,并在实践中逐步实现,先富实现了总体温饱,后富实现了整体小康,而共享发展之路下的全面小康社会也即将建成。三部分必不可少并相互连接,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之路的正确性和渐进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牢牢将不断富裕和坚持共享作为两大发展抓手,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9.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兑现承诺之年。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到了决胜时刻。从时代高度思考,就是要立足国情,科学分析,守正创新;从主体向度思考,人民群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受益主体、奋斗主体和评价主体;从实践深度思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全面深化改革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本文就为什么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及标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等问题阐述了笔者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党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公平主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中外法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的、先进的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集中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也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成果。它主要围绕着三大基本问题和三大规律展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以人为本律、和谐发展律和共建共享律;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民心向背律、法定程序律和能力适应律;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律、协调发展律和可持续发展律。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关键在党,在于一个能够把握全局、驾驭复杂局面的执政党。而和谐执政党的建设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和谐的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起着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对和谐执政党建设的理解要从整体上把握,不仅包括执政党内部和谐,更包括执政党与周围政治环境、政治体系的和谐。因此,和谐执政党建设应努力保持和促进好党民和谐、党国和谐、党际和谐和执政党自身和谐。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之初,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解决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提出了世纪之初的行 动纲领;解决了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圆满完成了中央领导集体权力交替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社会发展行程中,理想犹如灯塔。对于中国来说,儒家的“大同”学说曾起过理想的灯塔作用,而真正燃起理想之火的则是近代以来,康有为发端,孙中山及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其后,百余年间仁人志士为社会理想前赴后继、浴血奋斗,而有今天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通过党的领导和执政而形成与发展,并与中共党史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彼此不可分割的关系。建国以来的中共党史是国史中的执政党史,党的执政史是国史及其发展的主要源泉。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党的执政史和国史的鲜明主题。中共党史规定国史发展的基本走向,党的执政史具体表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发展成为中共党史和国史的实质内涵。中共党史与国史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表现出党的执政为民的先进性与人民历史主体性的统一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环境中的设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设施设计应以人为核心,使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互相协调,让人们在公共设施使用中切身感受到一种舒适与自在,并从体味生活的愉悦中转化为对美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9.
论胡锦涛的行政领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的领导集体的行政领导思想,并在新形势下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自己内涵和特色鲜明的执政理念,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把提高执政能力作为党的建设的重点,强化和升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将人才开发作为强国战略,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身体力行推动创建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20.
学习贯彻十八大报告,要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的重大意义:它是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纲领;它把科学发展观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有长远指导意义;它是指导全党开展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还要深刻领会其基本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和知难而进的精神状态,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