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思翔 《福建通讯》2002,(12):45-46
初秋时节,我们来到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这里一马平川,遍地金黄,一派丰收景象。广告牌上赫然写着“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这个历史上官宦流放之地,如今被当地人自豪地称为:“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相似文献   

2.
杜宇 《中国残疾人》2010,(11):32-35
伊犁是美丽的。都说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伊犁绿河谷,人称塞外江南、西域天府。大漠浩瀚中,它就像一块翡翠,格外璀璨夺目。沿着伊犁河谷行走,目光所及,绿草茵茵,溪水如练,山峦绵延,宁静秀美,言语不能道其万一。  相似文献   

3.
不来到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不到兵团不知道祖国有这么可爱的人…… 戈壁雪原,天山南北。这里有最壮观的落日、最辽阔的草原和最美丽的星空,这里有明媚的蓝天、广袤的田野、无尽的戈壁,牧场的炊烟,柯尔克孜族的猎鹰,这里有古朴的民族风情和神奇的自然风光。7月底8月初,农工党中央宣传部奔赴新疆开展调研,一行人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辽阔的新疆向我们徐徐展开了五彩斑斓的画卷。  相似文献   

4.
正值1996年"6.5"世界环境日之际,我到伊犁地区对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情况进行了视察调查。以伊宁市和伊宁县为重点,先后到伊宁市人民医院、农四师建华皮革厂、州利群皮革厂、市生活垃圾场、市污水处理厂、伊犁电厂、伊犁酿酒总公司四分厂等单位进行视察了解,听取了伊宁县党政领导关于实施《环境保护法》情况的汇报。人们常说:"不到伊犁,不知道新疆的美丽"。这句话蕴含着对伊犁地区环境美的赞誉。伊犁人民和各级党政部门重视环境保护,注重改善环境条件做了大量工作。一、切实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地区行署环保处作出了"伊犁地区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制定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对策与措施。地区和各县市相继成立了  相似文献   

5.
说起新疆,人们都觉得这是一个遥远的地方。不到新疆,不知道新疆有多大;不到新疆,不知道新疆有多远。新疆,这个中国著名的歌舞之乡、瓜果之乡、金石之乡,让人们心向往之,魂牵梦绕。  相似文献   

6.
姬建民 《前进》2011,(9):56-56
不来到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不到兵团不知道祖国有这么可爱的人……戈壁雪原,天山南北。这里有最壮观的落日、最辽阔的草原和最美丽的星空,这里有明媚的蓝天、广袤的田野、无尽的戈壁,牧场的炊烟,柯尔克孜族的猎鹰,这里有古朴的民族风情和神奇的  相似文献   

7.
<正>在很多人眼里,西藏是一个与天最近的都城,更是身心与神灵最接近的地方。那天午后,站在拉萨八廊街,我发了条短信给我所有知道的、不知道我来西藏的朋友:“不到西藏,不知道天空有多蓝;不到拉萨,不知道空气有多新鲜;不到大昭寺,不知道信仰有多虔诚;不到八廓街,不知道逛街多有趣。”八廓街的由来在拉萨,八廓街(又称八角街)是一定要去的。其实,八廓街并不大,如果不买东西,一个小时就可以转完。但她却让所有在这条街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让所有到过这里的人都留下一个深刻而奇特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女人与树     
女人爱树。牛玉琴的《一棵树》,王芝兰的一沙树,尹志琴的一山树……还有无数的女人和她们的树。人类与树有解不开的缘。树是历史。上苍对大自然的厚爱远甚于人类。亘古而遥远的世纪时,神灵的巨手就向大地播撒了片片绿色。绿是历史的象征和向往,绿是生命的呼唤和希望。人类起源之初,莫不是先有了生灵生物而后才有了人类的诞生,人类不就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水草丰美、参天大树的庇护和保佑下孕育而生的吗?我去新疆,半个月行程,最使我震撼的当数伊犁河畔的胡杨林。成百成千上万亩,一走就是几十里,望不到哪里是尽头。驱车行驶,走走停停,满眼都…  相似文献   

9.
感受新疆     
即使你早听说过“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不到新疆不知塞外之美”的赞誉,即使你对新疆之大、之美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可一旦到了新疆,你仍然无法不被它的“大”与“美”而深深震撼。  相似文献   

10.
伍振 《传承》2010,(4):56-57
在很多人眼里,西藏拉萨是一个与天最近的都城,更是身心与神灵最接近的地方。那天午后,站在拉萨八廓街,我发了条短信给所有知道或不知道我来西藏的朋友:"不到西藏,  相似文献   

11.
对很多城市人来说,新疆之行肯定是多年的梦想.清澈醉人的天池、五彩绚烂的玛瑙山、最大的天然荒漠动物园、焕发新颜的玛纳斯湖、高温袭人的火焰山、神秘深邃的交河故城,还有绿草青青的南山牧场.有这样一句话叫:不到新疆,不知道地方大.新疆的名胜古迹、民俗风情,光是说也得半天.要想在新疆痛痛快快地游玩,没有一辆汽车显然是不能尽兴的.  相似文献   

12.
由中组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国家教委联合组织的“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在边陲新疆开展的如火如荼。从冰雪覆盖的北疆伊犁,到春光已现的南疆阿克苏,从车水马龙的乡镇,到群山环绕的山区牧场,到处都留下了宣讲团成员的足迹。宣讲团深入新疆地质灾害多发区,向广大的农牧民群众和中小学生宣传讲授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在不到一个月的教育普及中,宣讲团行程数万公里,受益的各族群众达数万之众。  相似文献   

13.
早就听人说,“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近日,有幸到大西北出了趟远差,让我们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与辽阔的领土一样,新疆的领空也同样的辽阔。在新疆区内,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动辄就是几百公里、上千公里,所以飞机是人们首选的交通工具,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急行客”。 “心急吃不得热豆腐”。这本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千年古训,不想此次在大西北,与南航的一番遭遇中,我们又被狠狠地“教训”了一顿:滞留你13个小时,让你急! 8月3日,一到新疆最北端的阿勒泰市,我们就急忙联系订返程机票,因为我们知道这时正是旅游旺…  相似文献   

14.
提及新疆粉汤,相信很多人都吃过。尤其在春天,来一碗润滑可口的粉汤,不但尝鲜口福,还能吃出春天清香的味道。清明节踏青,我来到伊犁大草原上,便吃到了民族风味的粉汤。  相似文献   

15.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中亚东干人的口语大致分两类:“陕西话”和“甘肃话”,书面语为“甘肃话”。所谓“甘肃话”,也被认为是“伊犁回族话”,实际上,就是清代伊犁的汉语方言。文章通过人口迁移、文化交流、文化遗产角度对比等历史分析,进一步论述了“伊犁话”形成的历史原因;疏理了“伊犁人”与“甘肃人”的历史关系;阐述了中亚东干文字书面语言能成为“伊犁话”,而不是人口略多的东干“老陕”的“陕西话”的原因。在东干文字、文学、出版的历史上,最早的几位学者、诗人都是伊犁回族人的后代,而早期的中亚东干学者和文学家中,“陕西人”很少。所以,操此方言者将此“确定为东干书面语的基础方言”。目前,东干书面语也面临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2010年3月6日,北京贵宾楼饭店,我见到了张学良五弟张学森的长女张闾蘅。张闾蘅介绍说:"我是在美国出生的。6岁到了台湾,在台湾长大。小时候,我知道我有一个很出名的爷爷叫张作霖,还有一个出名的伯父,可是这个伯父在当时国民党政权统治下是一个叛徒,他是对国民党叛逆的人。所以我们从小就没能看见他,他在哪我们当时都不知道,知道他在台湾,可是在哪没有人告诉我们。我念书时,每当老师讲到历史,讲到西安事变这一段,因为我坐在教室里头,  相似文献   

17.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伊犁将军府”位于新疆霍城县惠远乡(原清代伊犁九城之一的惠远城内),是清朝乾隆年间至清末全国六处将军之一的伊犁将军衙署。“将军府”建筑遗址基本保持了原有建筑风格,其城墙、房址、道路布局清晰,是新疆清代建筑形式的典范。它东西宽  相似文献   

18.
<正>人人都说蜀道难行,其实滇道还要艰难几倍。不到云南,不知道中国旅行之难,而不到"迤南",就不知道云南旅行之难。江岸送别在从石屏去西双版纳的山道上,望着20多人30头骡马,在8个扛枪的卫兵保护下蜿蜒前行,队伍里清华农业研究所23岁的姚荷生,难掩兴奋之色。他感觉到新奇和有趣,因为所要去的地方,在他(们)想象中是这个样子:"(那里)是出名的瘴疠区域,那里有杀人祭神的野人,美女如花的白夷……"  相似文献   

19.
威士忌是苏格兰人的最爱——我第一次到爱丁堡时,就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尽管那天到爱丁堡为时尚早,但由于人生地不熟,又适逢周末,街上空空荡荡,因而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预订的宾馆。好在不远处有一家酒吧在营业,便走了进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相似文献   

20.
<正> 对很多城市人来说,新疆之行肯定是多年的梦想。清澈醉人的天池、五彩绚烂的玛瑙山、最大的天然荒漠动物园、焕发新颜的玛纳斯湖、高温袭人的火焰山、神秘深邃的交河故城,还有绿草青青的南山牧场。有这样一句话叫:不到新疆,不知道地方大。新疆的名胜古迹、民俗风情,光是说也得半天。要想在新疆痛痛快快地游玩,没有一辆汽车显然是不能尽兴的。一些耐不住诱惑的驴友往往自发成团,但是冗长的时间、不菲的花费,让神秘之旅最后大打折扣。建议双飞乌鲁木齐,在那里租车自驾游玩,那样既能玩得尽兴,又不会因长途跋涉而过度疲劳,以下行程安排可作为自驾迷们的游玩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