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道德动机出发 ,可以把道德形态划分为三种 :现实道德、情感道德、信仰道德。政府在履行其伦理责任时必须综合权衡 ,满足社会对这三种道德形态的需要 ,并在其行为和决策中加以体现。如此 ,其道德努力会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与社会道德虽然存在对立的一面,但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内在统一的,市场经济会带来善恶的道德二重性,但是它与社会道德并不是排斥的。纯粹的市场经济行为是一种无所谓善恶的非道德行为,在市场经济系统内部可以也应该划出市场伦理行为和非市场伦理行为,以充分发挥道德对具有伦理性的部分市场经济行为的调节职能。  相似文献   

3.
传媒自由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理念。传媒自由理念本身就预设了其价值合理性及道德责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当前的传媒自由已经背离了自由的真实含义.忘记了自己的道德责任。因此.传媒伦理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学界与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传媒伦理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研究如何运用普遍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去解决传媒领域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传媒职业道德的学问.作为一种规范的传媒伦理具有两个向度,一个是自律的个人德性的向度:一个是他律的传媒制度伦理的向度。因此,传媒伦理建设也应该围绕着这两个向度展开。目前传媒伦理的理论指向问题就是.传媒伦理究竟是个人德性的,因而是私人道德.还是公共的德性,因而是行业制度的道德.无论传媒伦理的哪一向度都不足以单独支撑传媒伦理大厦,单独强调某一向度都不能解决传媒领域中的道德问题。传媒伦理应是私德与公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滥用辅助生殖技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日益凸显,并已引发了一系列社会、伦理、道德及法律等方面的问题。但是,现行的刑事制裁体系对于滥用辅助生殖技术行为却存在着严重的立法滞后和司法缺失。传统刑法既要运用合理解释对滥用辅助生殖技术行为予以规制,更要考虑将此行为予以入罪。  相似文献   

5.
公民社会的政治定位与政治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萍 《湖湘论坛》2003,16(6):89-91
政治伦理指政治主体 (包括政府、政党、官员、公民等 )在政治活动、政治行为中所信奉和实践的伦理精神 ,具体涉及到政治家伦理、公务员伦理、制度伦理、公民道德等方面。政治伦理的功能在于它可以作用于社会制度的选择和评估 ,提供社会诉求和利益集团的合法性依据 ,树立官员的服务观念 ,并促成公众意识和公民道德的形成。政治伦理并不探讨具体政治主体的动机是否道德的问题 ,而主要考察他们的政治活动、政治行为所表现出的道德价值。公民社会的政治已经成为了公共事务 ,政治伦理也就成为了一种角色要求。一、政治在公共生活中的“定位”政治…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一场关于市场经济中市场关系、市场行为与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尖锐地摆在了每个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本文就关于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如何正确看待和理解市场经济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问题,市场经济究竟要不要社会伦理道德,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能否脱离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以及市场经济下加强社会伦理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等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要求加强社会伦理道德建设,已成为广大民众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网络伦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网络社会的特点以及网络带来的伦理问题 :道德冷漠、人际情感疏离、网络安全问题、计算机犯罪、信息垄断。分析了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并提出了加强网络伦理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胜枝 《人民论坛》2023,(21):66-69
青年饭圈文化中的情感是偶像产业和媒介技术以及饭圈组织合力下催生的新情感类型,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和工具属性。在偶像产业中,情感不可避免地成为被资本理性操控、包装和算计的虚假情感和增值工具,其结果必然导致人类真实情感的异化。饭圈场域内形成的这种新型情感也难免会作为一种惯习迁移到其他领域,形成饭圈思维和行为失范现象,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因此,粉丝情感需要一个规范化的治理过程,从而使其符合社会道德伦理和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9.
社会健康发展,需要良序。社会良序敞开的基本方式,是国民人人为道德和行美德;支撑社会良序的动力机制是伦理精神,维护社会良序的结构力量是以伦理精神为导向的制度机制。伦理信任遭遇解构的现象方式是伦理行为放纵,本体方式是破坏维护社会良序的制度机制进而消解支撑其制度机制的伦理精神。当前,从老人摔倒"无人扶"到社会公信力下降,从"对人的不信任"到"对群体不信任"再到"对组织"甚至"中国制造"的不信任,是伦理信任遭遇伦理行为和伦理精神双重解构的体现。重建伦理信任的根本努力,不仅要加强道德和美德建设,更为根本的方策,却是培育人人为道德和行美德的文化土壤,重建护卫道德作为和美德追求的制度机制和支撑其制度机制健康运行的社会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0.
借用托马斯·琼斯的伦理决策理论,通过对学术不端行为道德强度的分析,从一个被人们忽视的角度,即道德问题本身而非道德行为主体以及伦理决策环境特征出发,可以探讨学术不端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要刹住学术不端愈演愈烈的歪风,通过各种管理措施提高学术不端这一行为的道德强度,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即:引导主观感受、明确行为的直接受害者、明确行为后果、强化组织伦理氛围、提高社会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马克思主文伦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与发展的独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产生,具有历史和伦理文化发展的必然性,它既是中国伦理文化寻求自己新的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人民渴望新的道德生活和追求新的伦理目标的价值使然.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中国现代的道德文化和道德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它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坚持与发展、立足本国与面向世界的有机统一等特点.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使中国人民的道德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伟大变化,同时也改变了原来伦理学混乱杂陈的发展状况,开辟了通向科学伦理学和崇高伦理学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媒介技术之伦理张力——以网络传播等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蔚 《理论月刊》2010,(6):135-138
以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如人际疏离、道德冷漠、隐私威胁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等。引发这些新的伦理威胁的根源当然包含新媒介技术自身的特点,但更多的是作为技术主体的人自身的问题,如何建立新媒介时代的新道德,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本文认为,媒介的终极目的是服务于人类和社会,新的媒介道德必须能保障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一、道德教育的实践本质理解道德教育的实践本质应从道德的本质谈起,但道德又是同伦理相联系,所谓伦理即人与人之间在实践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秩序、次序性社会关系,诸如:朋友有信,兄友弟恭等。这种客观的伦理关系对人们的行为提出一定要求,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这种行为准则和规范被人们自觉接纳,并见之于行就是道德。显见,伦理道德关系不是抽象的,它源于现实生活的实践要求,是一种实践关系,因而,道德的本质就是这种实践关系的反映,它既是一个特殊意识过程,也是一个实践过程。人的道德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是在社会…  相似文献   

14.
确立社会主义新型政治伦理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伦理价值观是人们在处理政治价值问题时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进行善恶判断的标准.政治伦理价值观是政治道德的灵魂,它既可以外化为一系列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政治道德准则,又可以内化为政治行为主体的道德品质,与行为者的个性融为一体.政治伦理价值观建设对于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对于我国政治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以至于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郦平 《求索》2012,(8):205-206,138
休谟通过对理性与情感在行为发生和道德判断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的分析,确立了道德源于情感的基本原理。本文认为,休谟的"情感对行为有更直接的影响"的观点是合理的,但他的"理性对行为只具有微小的间接影响"的观点则是片面的。因为道德情感的产生有两种原因:自然情感倾向与实践理性判断。实践理性与自然情感对于道德行为的实施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当前,面对道德判断标准混乱化的现象,从哲学伦理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感性情感与实践理性在道德判断及行为动因中的作用,对现实社会道德规范的构建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道德认同是激发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动机,在当前的亲社会行为研究中备受重视。文章认为,当前亲社会行为研究强调个体道德心理机制对道德认同的培育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社会伦理机制的存在价值。其实,由道德教育、道德回报、社会诚信等组成的社会伦理机制,在亲社会行为的道德认同培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治伦理思想是历史上的思想家有关政治伦理问题的认识结晶, 其主题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正当性。 历史上的思想家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道德层面有着十分深切的关注。 什么样的社会生活是符合道德的生活, 生活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 与历史上的思想家一样, 生活在现时代的人们也要对这一问题给出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的答案。 我们对有关社会政治生活伦理问题形成自己理解的前提, 就是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政治伦理思想产生、 发展的历史, 以及理解中国政治伦理思想, 作为人类共同的思想遗产之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鹏飞 《前沿》2007,(12):157-161
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必须研究行政良心的基本问题。行政良心是公务员对自己职业行为善恶性质的心理评价机制,其评价对象不仅仅是行政行为的实际效果,也包括行为的主观动机所体现着的行政品德。行政良心具有促使公务员产生职业道德行为,形成行政道德人格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9.
何丽艳 《人民论坛》2014,(3):225-227
道德认同是激发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动机,在当前的亲社会行为研究中备受重视.文章认为,当前亲社会行为研究强调个体道德心理机制对道德认同的培育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社会伦理机制的存在价值.其实,由道德教育、道德回报、社会诚信等组成的社会伦理机制,在亲社会行为的道德认同培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伦理秩序视角审视网络空间治理,旨在增强网络虚拟社会中主体行为的正当性与合理性,规范网络交往秩序,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夯实根基。当前,网络空间出现伦理失序问题,背后的逻辑是虚拟化的网络环境产生了一种新型赋权场域,冲击和解构了原有的伦理秩序,而新的伦理规范还在塑造之中,这种新旧转换过程产生的伦理规范断裂给伦理失范行为留下空间。因而,要着力建构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伦理秩序,包括重视网络技术本身的道德反思、加强网络伦理调控机制建设、提升网络舆论的自我净化能力、积极培育网络空间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