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泽洪 《思想战线》2012,38(1):115-119
鬼主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祭司的称号,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鬼神崇拜的产物。鬼主制度在西南乌蛮系统部落普遍推行,是原始宗教在西南少数民族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结果。历史上原始宗教在西南少数民族社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大小鬼主与唐宋王朝的朝贡关系,有助于多元一体政治格局的维护。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人格的现代化尤其重要,西南少数民族人格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水平。培养现代人格,不仅是西南广大少数民族的内在诉求,同时外部社会环境也要求他们必须改变自己以谋求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1949年底至1952年7月,在邓小平主政西南期间,他主持制定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建政方针,精心谋划前期事宜,做好建政的准备工作,通过典型实验,由点及面,稳步推进全面建政工作,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南迅速建立起来,从而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上半叶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泽洪 《思想战线》2004,30(5):78-83
20世纪上半叶的20~40年代,是中国人类学边疆研究成果较多的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成为当时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此时期,民族学家的田野考察论著,涉及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经书搜集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仪式研究、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研究、西南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康区藏族宗教研究、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研究。这些研究都是在对少数民族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和田野调查基础之上所作出的。  相似文献   

5.
西南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较为完整的自然崇拜,这些自然崇拜主要是对天地、山水、动植物等自然"物"的崇拜。这种"超自然力"的崇拜实际形成了人与自然相处的关系,从而也形成了西南少数民族族群对自然环境的维护与生态伦理的传承的自然环保习惯法则。长期沉淀的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成为少数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环境习惯法则既是法律规范,又是道德规范,体现出社会、法律两个层面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对历史时期华南少数民族体质生理及民族心态的形成特征进行了探讨,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民族体质生理及民族心理心态的演变发展,不仅是人类社会进化的结果,生态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永刚 《思想战线》2013,39(1):113-117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与后现代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同时也存在巨大的相容性,体现在:后现代形成的多元文化观念拓展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空间;后现代增强了文化资本也增大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的写作动力;后现代改变了文学传播方式,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带来了创作新环境。看到这种相容性带来的机遇,可以更好地促进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实现合而不同、多元共通的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下半叶,中国西南边陲成为欧美学界"中国学"的新一轮关注焦点.整体主义的研究取向以"帝国研究"的模式来考量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而"区域研究"运用地方化视角,探求"中国西南"社会的内在发展逻辑,力图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呈现多样性.在新历史主义的影响下,欧美学界以超越国家主义的宏观视角,将"中国西南"视为一种文化符号,致力于在"文化"和"社会"的脉络中来理解其族群认同与历史书写.  相似文献   

9.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手工艺面临着衰退和变异的趋势。本文通过介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和经济价值,针对目前民间手工艺发展中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一些传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手工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少数民族村寨具有独特的文化、美学、经济和社会价值。自2013年国家民委公布了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单以后,2017年又评选出第二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通过空间分析法对两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省际、区际及族际的定量与定性考察,认为当前特色民族村寨主要集中在西南、华中、华南三大区域,基本呈西南多、东北少的不均衡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
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进入内地高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日益增多,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政治思想强,科学文化素质高的人才,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应站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当克服一些错误的教育心理,在深入了解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与心理的基础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构建新的思想道德体系,以解决他们实际困难作为配合,力求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更具有紧迫性和时代性。国家认同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而新疆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文化对我国进行渗透和分裂的前沿,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敌对势力争取的对象。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有效路径,推行国学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积极开展国家认同教育;大力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等,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融合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在科研方面存在许多现实性问题,必须抓住机遇,加快科研的改革与发展步伐。要准确定位科研;以人为本,注重科研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鼓励科研创新;建立科研机构和研究基地,促进学科建设;政府应尽快实施对民族地区高师院校的科研评估工作;应加强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文献法、观察法和田野调查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和现实价值进行研究,得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和存在方式,因而与现代体育相比具有独特的价值.这种传统体育不仅在我国少数民族已经过去的历史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在今天,不仅这些价值和功能依然存在,并且成为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开展农村体育的最为有效的体育手段.  相似文献   

15.
民族院校是培育少数民族精英人才的摇篮,也是国家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科学有序的调查了解,然后提出理性有效的对策,输入正确的民族观,建构良性的公民观,创新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整体性与形象性思维的影响下,在民族教育跨学科属性的背景下,在定性研究范式的助推下,田野调查在民族教育研究中备受推崇。但研究者在运用田野调查进行民族教育研究时,仍存在以民族文化调查附上教育功能阐释为研究模式、以移植人种志的田野调查法为研究模板、视田野调查为民族教育研究的必选方法等误区。于是需要在今后的民族教育研究中具备从田野调查中"走进去、走出来"的思维,实现田野调查在民族教育研究中的因地制宜,运用田野调查扩展民族教育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农业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然而,在我国部分贫穷的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还没有摆脱依赖自然资源生存的状况,加之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污染向乡村的转移,自然生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三农”问题的重要内涵。扎实推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应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行可持续农业,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健全法律监督机制,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张胜冰  魏云 《思想战线》2001,27(6):67-71
由于少数民族社会的现代转型造成文化传统的失落与神话思维的崩解,其审美文化的原创性面临着破坏与消解的危险.少数民族审美文化在现代化背景下所面临的"保存与发展"的困境,应首先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应以民族文化活动为基点,以集中体现民族审美意识的民族艺术为中介,在田野工作的基础上广泛运用民族心理学、民族伦理学、民族语言学、文化人类学以及民族社会学等相邻学科的方法,建立艺术哲学的比较视野,以取得该学科领域的新突破,拓展美学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大西南因矿产、森林、水电等资源开发项目建设而搬迁的移民中,占相当比重的少数民族农业移民,是受教育水平极低和非农技能非常缺乏的特殊弱势群体。该区域资源开发区少数民族特殊弱势群体面临着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和培训问题。政府和移民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尽量满足少数民族农业移民这一特殊弱势群体与教育和培训相关的种种特殊需求,以便在资源开发区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该文主要采取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乡村振兴战略与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促进民族的文化自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强化社会自治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此同时,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吸引力、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凝聚力、少数民族体育产品的创新力能够补充当下以观赏为主要特征的旅游产品缺陷,从而成为促进少数民族村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诚然,机遇与挑战并存,基于此该研究旨在分析其二者融合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融合发展策略,进而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助力乡村经济振兴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